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公共行政的发展进程中,权责关系始终是一个处于变化中的概念范畴.引发其发生变化的因素既有传统行政中心自身的理论预设问题,更主要的是时代变化带来的权力与责任在内涵与外延上的变化,并进而引发权责一致这一基本行政理念在表现形式上的异化.随着治理时代的到来,公共权力主体日益多元,责任也在多元主体之间发生扩散,它既弥补了传统公共行政下权责异化的历史缺陷,但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清醒识别面临的挑战并抓住时代创设的机遇是理论界与实务界面前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权力和责任的配置,需要遵循法治原则,使政府、高校和社会的权力和责任达到均衡,从而使高等教育目标在最优化的状态下得以实现。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高的现实,应科学合理地界定有关各方在高等教育中的权力和责任。重在限制、明晰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凸显、落实高校的权力和责任,扩大、增强社会的权力和责任。力图克服由于权责不清且行政化严重、教育中介组织缺失、社会共治性不高而导致的高校低效运行,从而形成多元共治的法治格局,为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奠定基础,这是孕育世界一流高校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3.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监督原则.长期以来,分权在我国被视为洪水猛兽,以为分权就会造成国家权力的四分五裂、政治的多元化,甚至会导致政局的不安、社会秩序被破坏.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政权在治理国家时都需要在内部实行事务分工,使其既可以履行法定的职责,又可以互相牵制.  相似文献   

4.
现代国家是预算国家,预算国家必须要有国家预算,国家预算必须要进行预算管理,而预算管理体制的选择决定了国家预算管理的效率,从而决定了现代国家的治理水平。历史地看,预算管理体制分为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集权模式主要由单一制国家采用,分权模式主要由联邦制国家采用。然而,单一制国家的集权模式也经历了向分权模式的逐步转变,而联邦制国家的分权模式也逐步向集权的方向改变。演变的结果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在于形式上的集权或分权,而在于要清晰地划分各预算相关主体的事权,在事权明晰的基础上再配之相应的预算收支权力和责任,实现权责匹配。也就是说,预算管理体制中的权责匹配才是其本质属性。正是基于这一属性,有必要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预算相关主体的事权或者事责,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预算收支权力和责任。 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公司制的核心问题,对公司的规范、有效经营具有决定性作用.我国现行<公司法>倾向于以股东会为中心的结构,对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权利责任进行了平衡安排.这种安排,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出现了股东会权力过多;经理法定权力小、实际权力大,权责不对称;制衡机制不到位等问题.笔者认为在修改<公司法>时,有必要对治理结构的治理准则加以具体规定,同时在公司章程里应详尽规定"三会"和经理的权责.不同企业其治理结构应体现不同特点.董事会应以产权关系为轴心作好各项决策.  相似文献   

6.
权责匹配与驻村"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中主体性作用发挥程度相关联,决定着精准扶贫实效。文章通过对精准扶贫中驻村"第一书记"权责匹配案例的分析,发现驻村"第一书记"存在权责匹配冲突现象,驻村"第一书记"承担较大责任但拥有的权力有限,主要表现为需要对精准扶贫实效承担责任但仅仅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环节具有领导权,缺乏精准扶贫政策实质决策权,且领导权呈现"先天不足"态势。驻村"第一书记"权责匹配冲突主要受领导理念、路径依赖与组织结构三重因素影响。倘要化解精准扶贫中驻村"第一书记"权责匹配冲突,应由集权式管理向分权式管理转变,由"尖"型组织结构向"扁平"型组织结构转变,创新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机制,重厘驻村"第一书记"扶贫责任与追责规则。  相似文献   

7.
"治理"模式存在多元治理目标差异和权责边界模糊性等内在缺陷.由于权利的交叠性和扩张性,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和法治的滞后性以及治理主体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在治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权利冲突;主体的多元和边界的模糊又使治理过程中主体责任难以明确,结果导致"治理失灵".政府拥有比其它治理主体更大的公共性和能力,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治理模式是走出"治理失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函数的性质是竞赛和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函数的对称性是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对称关系不仅广泛存在于数学问题之中,而且利用对称性往往能更简捷地使问题得到解决,对称关系还充分体现了数学之对称美。该文拟通过函数自身的对称性和不同函数之间的对称性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函数与对称有关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治理理论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新的权力构架理论,它主张通过分权的方式使国家权力完成向社会的回归,而对于政府权力的制约则是政治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非政府组织因为其本身具有的特点,成为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分权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由于其体制外的身份,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成为我国自律性公民社会形成和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分权化改革所产生的强劲经济增长势头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权力赋予”的激励功能上,却忽视了“权力约束”对政府所能产生的市场维护和市场发展的合理激励。西方财政分权理论设定了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严格前提,实质上提出了一个分权激励与权力约束的对称性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扩展市场和分割市场的正反两种行为趋向,从制度视角分析了分权化体制对地方政府悖论行为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基于对体制纠错的思考对我国分权化体制的“分权激励与权力约束非对称”的制度安排缺陷进行了反思,在以西方财政分权理论中的政府权力约束为假定的条件下,从分权激励的逻辑推进上论证了政府权力约束的重要意义及实现政府权力约束的“依法行政”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