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杂事诗》的明治维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杂事诗》中,黄遵宪以诗歌的形式,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解读,是晚清末期中国人对明治维新最早做出的全面的反应与记载。他敏锐地意识到日本正在发生巨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巨变波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为一个挚爱着自己祖国的知识分子,黄遵宪在考察日本发展的同时,常情不自禁地想到祖国的贫病交加,因此他在《日本杂事诗》中可以说塑造了一个近代中国的学习榜样,他认为日本的发展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衷心希望中国通过学习日本,像日本一样走上发展与富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引进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要早于日本,日本在起初阶段也以中国翻译的西方科学著作为中介来摄取近代科学知识,但明治维新后很快在引进西方科技方面走在了中国前面,中国又反过来通过日本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研究认为中日近代科技交流方向逆转之原因有两国文化、社会、制度差异,这些差异对现今的中外科技交流亦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各项改革措施使日本在短时期内,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力增强的日本开始对外实施扩张战略,并首先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台湾和中国的藩属国--琉球、朝鲜.在这种背景下,中日之间的矛盾大爆发,从而在清政府内部产生了要求征讨、惩治日本的"征日论".  相似文献   

4.
日本"古学派"的兴起,取代了幕府时代的"朱子学",具有实证精神的徂徕思想所构建的世界观取代了"朱子学"的世界观,这为日本接受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以及建立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科学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开始了对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接受和对落后中国文化反思与批判的双重变奏,这意味着近代科学文化在日本的兴起。正是日本近代儒者的不断努力,日本社会的本体意识才开始脱离传统东方文化的模式,接受了西方式的本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近代教育改革,自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维新始。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一次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并带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鲜明特点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摆脱了半殖民地化危机,形成独立自主的近代民族,发展资本主义,比较顺利地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建成为东方唯一一个现代化的资产阶级国家。明治维新问题,说到底,就是日本进入近代伊始的社会变革问题。从世界史来看,日本明治维新正是发生在马克思所说的世界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的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与欧美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的历史过程相比较,日本可以说是近代世界最后一个经过资产阶级改革运动而踏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日本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起点极低,比任何一个西方资产阶级国家都差得很远。明治维新前夕,国民经济中工场手工业都还不占统治地位,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处在幼苗阶段。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又是在明治维新实行改革后才正式开始的。但是,如此落后的底子,经过明治维新到明治末年(一九一二)前后不足半个世纪时间,便建成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旨在探讨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政党认识,具体而言,通过分析“爱国公党”的成立过程和其党名中所包含的意义,来说明明治维新时期注重公议舆论的思想,给日本之后的政党认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由于幕府统治时期严禁结党营私,即便到了明治初期,“党派”一词仍带有浓重的负面色彩,世人也对党派持有强烈的不信任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爱国公党将结党这一行为,与明治维新时期广为渗透的公议舆论思想相关联,强调其自身的公共性和爱国主义的性格,来打消世人的疑念。然而在西方政党政治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党具有“部分性”,起着调整各方利益的作用。但受爱国公党影响,在近代日本,人们强调政党应具有公共性和国家性,否定其“部分性”。这样的政党认识同时也成为了近代日本政党发展的一大桎梏。   相似文献   

7.
戊戍变法与明治维新相距仅三十年,在基本相同的国际环境中,在相似的国情下,中日两个民族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旨在救亡图强的变革。所不同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此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戊戌变法却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中日两国的发展差距,是以明治维新为界限拉大的。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迅疾走  相似文献   

8.
1862年之前的王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其重民思想依然属于传统民本思想特别是明清之际民本思想的范畴。1862年之后,王韬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开始向近代转化,其重民思想具有了新的内涵。而从其重民观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在萌发时便具有的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王韬不可能比其同时代人走得更远。即使如此,其重民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史上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流入,日本近代女性开始了朦胧的自我觉醒。尽管她们反对男权的抗争在"家族制度"和"国族主义"的双重夹击下显得步履维艰,但是她们作为一个勇于自我言说的性别群体终于浮出了历史地表。通过日本近代女性对男权的抗争历史,梳理了日本近代女权主义运动的流变过程,检视了日本近代女权主义运动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日本就形成了具有东西方文化内涵的经济思想体系,明治维新的繁荣和巩固促进了这一体系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西方科学技术在日本的传播,实际上也是日本对域外经济思想的吸收和消化过程。明治时期,是日本经济思想的成长时期,当时的社会也为各种思想的交汇和碰撞提供了一个相对广阔和自由的空间。目前日本正在经历自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三次大转折,当代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的文化特征也继续而深刻地影响着日本。  相似文献   

11.
刘文典一生与日本的关系极其复杂,早年曾经留学日本,把日本当作中国学习的榜样。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文典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开始认清日本真实面貌,于是写文章揭露日本的险恶用心。抗战胜利前夕,刘文典写下了怎么处置日本的文章,文中内容具有前瞻性,尤其是关于琉球的论述对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刘文典的日本观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当代国防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285年,汉字、汉籍从朝鲜传到了日本,结束了日本无文字的历史。在以后的五百年中,汉字成了日本的通用文字。随着汉字在日本的普及,日本开始用汉字来注日本语的音,经过一系列的简化,形成了注读日本语音的注音符号——片假名。而后又创造了平假名,从而形成了日语片假名和平假名两大系统。这两套字母都是从汉字脱胎而成,但它标志着在公元八、九世纪日本已有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汉字在日本的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后 ,中国对日本近代化成功经验的关注 ,构成了中日文学关系逆转的政治、文化背景 ;当时翻译的许多日本新学书籍 ,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文人鄙视日本文学的态度 ,使中日文学关系逆转成为可能 ;许多游日人士和留日学生 ,在日本自觉不自觉地由实学或革命而转向文学 ,由文学而借鉴日本文学变革经验 ,使中日文学关系发生逆转 ,即中国文学回过头来向昔日学生日本文学学习。中国文学主要看取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新文学 ,它们不仅仅是中西文学关系之中介 ,而且以自己的独特性深刻地影响了 2 0世纪前 3 0年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4.
日本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法书的传入和影响,可以分为早期和以后的三个时期加以说明.早期始于文字和汉文化的传入.第一期(初期)平安时代到奈良时代(710- 1185),在这一时期,日本开始主动、大规模且长期推行吸收大陆文化,即史称为遣唐使的活动.晚唐以后,全面追随和模仿的倾向走弱,受此影响,与"唐样"即中国风格书法继续大行其道的同时,所谓"和样"即日本风格的书法也开始出现、确立,书法的变迁从一个方面展示,日本的民族文化萌出新芽.从载体来看,书法和书法交流仅属于少数社会上层即贵族阶级.第二时期(中期)镰仓时代到江户时代(1185- 1868),这一时期,宋代书法向唐朝书体挑战的风潮影响到日本,到江户时代,"唐样"与"和样"终成两分天下的局面.第三时期(后期),明治维新以后(1868-),第三时期为期很短,但是冲击力极大.中国众多书法家的法帖流入日本,不仅使得日本书法界异彩纷呈,也深刻推动了书法理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书法开始走向一般民众.  相似文献   

15.
唐代有很多高僧东渡日本传法,在弘传佛法的同时也将中国的先进文化向日本人介绍,为促进日本文化进步和社会体制的革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当中,鉴真大和尚是卓越的代表.他怀着到异域传法的炽热感情,不畏艰险曲折,前后经历六次东渡,遭遇五次失败,期间不幸双目失明,最后终于到达日本,向僧众授戒传律,创立日本律宗,为日本佛教的传播发展,为推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光昭日月、流芳千古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居宣长是日本复古国学的集大成者,在日本被誉为江户时期四大国学名人之一.他以“完全摆脱中国思想”为治学目标,极力排斥儒学思想.其一,探求“古道”,否定儒学思想.本居宣长通过日本的古文辞学,根据日本的古典著作阐述“古道”,认为儒家思想和佛教曲解和遮蔽了日本“古道”的真意,试图摈弃儒家思想和佛教.其二,推崇“神”,否定儒学思想.本居宣长否定中国儒学中重视天命、轻视“神”的思想,推崇“神”,割裂儒学与日本神道的关系,并且在日本哲学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三,提倡日本精神,排斥儒学思想.本居宣长主张通过古神话、古传说了解日本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探求日本精神的文化的本质和源泉.他推崇的日本至上优位论,以及日本精神,被后来日本的军国主义者所利用,成为军国主义者向外扩张的理论来源,给亚洲人民造成了灾难和无尽的伤痛.  相似文献   

17.
在学说上严复评骘老子主要针对康有为的尊孔贬老以求托古改制,在治学路径上他将老子无为而治之"道"与斯宾塞社会学思想互证,有中西会通的色彩.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政治目的是为诠释英国君主立宪奠定学理.严复会通的目的无外乎论证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合法性.对日俄战争的反思是严复诠释老子的另一现实动力.严复借评点老子以论证日本对俄的胜利,实乃是立宪对专制的胜利.借中国文化经典诠释西方民主制度,近代学者不乏其人,严复学贯中西使其更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郁达夫留学日本近十载,十年的留学生活使他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深刻的了解.本文试图中从其<沉沦>三部曲中窥视郁达夫笔下的日本是怎样在文本中发生了"变态"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9.
鲁迅本着通过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态度留学日本,从情感意义上来说,日本类似于他生活过的北京、上海等地方.面对中日关系,他一方面维护民族的独立,反对侵略;一方面致力于民族间的交流,加强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因此,在处理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时,他采取了理性的态度,将政治日本与民族日本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