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在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有一座巍峨的古塔,叫无垢净光舍利佛塔,简称舍利塔。塔,在中国是从佛教及其艺术传入后出现的。辽代历届统治者都很信奉佛教,道宗时,有司上奏“春、泰、宁江三州三千余人愿为僧尼”,他都许可。所以,辽辖区内现在的东北、内蒙、河北、山西等地,建立了很多佛塔,沈阳的舍利塔,就是辽重熙十三年(公元一○四四年)建立起来的。舍利,是火化后的佛骨,建塔时,塔下埋葬佛骨,因之叫舍利塔。  相似文献   

2.
武晨 《百姓生活》2010,(9):58-58
普救寺位于山西永济县境内的峨眉塬头,是我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莺莺塔坐落在普救寺的西轴线上,它是密檐式结构,内部则为空筒式。这座千年古塔,百年来频频发出奇异声响,为这里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3.
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塔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巴利文音译塔婆,汉文意译为方坟等,另有舍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的西北隅塔湾一带地势较高,沈阳无垢净光舍利塔就耸立在这块高地上。这座高30米的十三层古塔,始建于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由于塔前有一湾清水、一拱石桥,而得名塔湾,“塔湾夕照”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沈阳八景”之一。千百年来,它经受了多少风剥雨蚀,目睹了多少世事兴衰,然而它依然傲然屹立。它是沈阳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沈阳最古老的历史见证。可喜的是,  相似文献   

5.
张莺 《山西老年》2011,(6):48-49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市境内的峨眉塬头。这里是我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相似文献   

6.
由于有明确的纪年和丰富、完整的出土物,法王塔地宫已经成为研究地宫形制变化的新标尺:它所发现的舍利瘗埋制度填补了佛教舍利瘗埋制度史的一段空白;它的地宫封护方法在我国地宫发展史上价值不菲;地宫中发现的隋《舍利塔下铭》是目前第一方有科学记录的隋仁寿元年《舍利塔下铭》,它和它背面的唐开元刻文在古代石刻及天宫、地宫制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维少年时期就深受佛教禅学影响,安史之乱后,便逐渐过上"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道世隐居生活,把全部心思用在戒斋、诵禅以及流连山水方面。他的多数山水田园诗贯串着"清、净、空、寂"的禅学观念,但他能用画家的眼睛去捕捉自然景色中最美的场面,又能用诗人的心灵赋予自然景色以感情色彩,因此他笔下的山水田园景色具有"情景交融,诗画一体"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铁塔四题     
开封铁塔,始建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一○四九年),八角十三层,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正式名称叫灵感塔。因建于开宝寺的上方院,又称开宝寺塔。又因塔身外部全部使用深赭色的琉璃面砖,远远望去,呈现铁锈的颜色,所以后来俗称铁塔。 铁塔虽然名闻中外,但对它的一些有关问题,有的至今还不清楚,有的则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也有为人们误会之处。下面谨就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的百花园中,日本茶道是乱世之中诞生的一枝典雅芳香的花朵。村田珠光创立的草庵茶,其茶道精神为「寂び」与「侘び」。「寂び」与「侘び」吸收了禅宗"空""无"的哲学成分,是在"茶禅一味"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长久以来,学界将「侘び」误认为「佗び」且忽视了「寂び」与「侘び」为何并立。千利休提炼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充实了茶道哲学的内涵。"和""敬"吸收了儒家的中心思想,"清""寂"是对「寂び」与「侘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林常总禅法以平常实在为其特征,时称"平实禅",要在见相识性,讲究自悟;圆悟克勤禅法以公案为其入处,时称"公案禅",要在当机起用,讲究接引。两者分别承继于黄龙禅法与杨岐禅法,并为临济宗南下后适应南方温润平和文化传统的转变,向上则可直接马祖洪州宗风。东林常总禅法不重教示,庸愚之辈难以寻到入处,故其数嗣即寂;圆悟克勤禅法接引学人温和亲切,后嗣因之独步天下。  相似文献   

11.
八塔子塔     
八塔子塔位于义县前杨乡八塔子村西山上。此山是一道孤脉,犹如一条巨龙,由西北群山中伸出,径直向东南延伸到村头河边。山梁上有八个自然山峰,八座塔分别建在山峰之上。相传古时候,有一方土到此巡游,见此山形奇认定是一条潜龙,将来会有龙子在此降生,势必会与当朝天子争夺天下,国将不宁。于是就在上面修造了八座宝塔,以保国泰民安。八塔子塔建于辽代。契丹族建国后,崇尚佛教,在各地建塔甚多,但像这样八塔并列一地尚属孤例。据第二塔上镶嵌的“菩提树下成佛塔”塔铭考证,这组建筑是为纪念释迹牟尼生处、成佛、法轮、般若、圆寂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心灵的依托与慰藉,王维与陶渊明以不同的心态走入自然.王维淡漠人事,一意参禅,力图以释家的空与寂来消除内心的痛苦.对王维而言,山水是外在的.而陶渊明把田园融入自己的生活,隐逸成为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作为现实社会的异在形式,田园是陶渊明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钟、谭艺术鉴赏理论,是植根于明代大量艺术鉴赏实践的丰厚历史土壤中的一株奇苑。它既得惠于钟、谭深明画理、精研诗术的鉴赏实践以及较为湛深的艺术修养,同时也深受老、庄特别是佛教禅宗的哲学思想的浸润。 钟、谭汲取老、庄和佛教禅宗的哲学思想,企图通过“心斋”“静悟”、“坐忘”等内心修养和自我观照来求得所谓“寂悟”,并将其广泛地用于《诗归》的评点之中。与他们把“心静”作为创作的首要条件相一致,他们把这种“寂悟”作为艺术鉴赏者深入古人诗歌境界的便门。剔除其中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糟粕。我们仍不难发现,其大旨不外是要鉴赏者摒弃尘俗中的一切杂念,以自己空明虚静的心境求得与古人的诗境相融合,从而达到汇通古  相似文献   

14.
李纯甫是金代著名佛学家,主张三教合一,佛学为主。以李纯甫现存著述为主要研究内容,并结合耶律楚才等人的著述,从自报自得的因果论;淡化空有对立,强调自性空寂的空观;不离世间法的出世法;尊异求同,三教合一等四个方面对李纯甫的佛学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飞逝的年华之子,你为何兴建这座华殿?今日你自高塔了望,而数年之后,荒漠疾风将会吹来:将在你的空殿盘旋呼啸。”——奥西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史实研究的角度,有力驳斥了把尊经书院的创办全部归功于张之洞的观点.王闰运是薛焕聘的,而王在尊经书院的教学指导是尊经书院的黄金时代,人才辈出.张之洞从尊经创办到他提学使任满调京不到三年时间,比较起来,应该是说薛焕对尊经书院的创办有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17.
廖平入读尊经书院后学思两变,自称第二变是"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学术界据此认为廖平自1880年开始,在王闿运影响下,厌弃汉学考据,转向今文经学.但细检相关史料后发现,研究者推证廖平学思二变的契机发自王闿运入主尊经讲席的证据虚空不实.廖平从1881年至1886年间一直从事文字训诂之业,并且始终强调"治经之道,不能离声音训诂".廖平"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的真正意蕴,是主张跳出琐碎的名物考订,着力推寻经书条例、解证经典大义,由勤学变为深思会悟,但他的经学立场和治经方法并无明显变化,直到经学二变后才一度转向今文经学.廖平治学在庚辰以后得入新境,既要归功于他对专治小学训诂弊端的自省,又是他不喜记诵、长于悟思的个体特性自然发展的结果,与刚到尊经书院的王闿运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空后蓝天的第一个甲子之年 195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为了解决机关军人子女无人看管的问题,在王府井孟宫府的几间平房、一个小院子里开设了幼儿园,这就是最早的空后机关幼儿园,当时只有5个教学班,收托幼儿100多人,全部是军人子女.  相似文献   

19.
"寂"(さび,sabi)是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特别是俳谐(haikayi)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和重要范畴,在日本古典俳谐论中的"寂"论及松尾芭蕉等人的俳谐创作中,"寂"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是听觉上的"寂之声";第二是视觉上的"寂之色";第三是精神内涵上的"寂之心"。"寂之心"中又包含了"虚与实"、"雅与俗"、"老与少"、"不易与流行"四对范畴。"寂"体现于具体的俳谐创作中则是"寂之姿",是一种摇曳飘忽、余情余韵的"枝折"(しおり,shiori)乃至"细柔"(ほそみ,hosomi)之美,由此,"寂"概念的内在逻辑结构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20.
在锦西县东北百余里绵亘蜿蜒的石龙山上,有一座高高的石塔,巍峨耸立,雄伟壮观。在塔下西侧有一块扁平大石,上刻“李口泰和六年七月”是迄今发现该塔修建情况的唯一佐证。“李”可能是建塔人,“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璟的年号,“泰和六年”是纪元一二○六年,应是建塔时间,可见该石塔建成距今已七百多年了。石塔高约五米,为六角实心密檐式,仿木建筑形式,全部材料皆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