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在论述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时,把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加以强调。经过十四大部分修改通过的党章,重申了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实行正确的集中。民主和集中的关系问题是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和核心。能否在党的生活中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关乎到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陈独秀、王明、张国焘等人都是搞家长制的,党的事业都因之受到严重的挫折。从遵义会议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中  相似文献   

2.
党内民主建设的主体是党员。健全和保障党员权利是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前提。作为党的总规矩和总章程,党章逐渐将党员权利加以明确化,并经历了一个由确立到取消再到确立最后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十二大以前修正的党章对党员权利的健全和保障不力,制约着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后,十二大修正的党章及时将党员权利进行了确定。此后修正的党章又对党员权利进行了健全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但是,由于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还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以致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还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韩庆军 《社科纵横》2004,19(6):22-23
列宁用民主集中制来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 ,建立了一个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党 ,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但是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实质上就是集中制的思想。今天 ,我们党仍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但是与列宁时代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许多不同 ,增加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又与时俱进的内容。了解列宁集中制思想的萌芽和产生、发展和成熟以及走向极端对新时期党建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论民主集中制的五个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曼宁 《探求》2000,(4):51-53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制度,也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那么,民主集中制有什么特点呢?总的来说,民主集中制具有五个特性:经济性、历史性、阶级性、民主性、层次性。 一、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具有经济性 经济决定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民主集中制不可能脱离经济而单独存在,它必须以一定的经济作为生存的基础,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济极端落后,充满无知、愚昧、迷信……那时候,根本不具备民主集中制产生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12):6-9
在新历史环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习总书记针对时代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成果已被写入党章,其具有的时代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值得对其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分析,对该思想的时代价值展开全面探究,旨在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意义,推动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包毅 《创新》2012,6(3):24-28
要深刻领会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就必须厘清其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逻辑进路。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进程是由最初的初创时期发展到基本观点形成时期,再到独创性思考构境时期,总的趋势是从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到逐渐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3):106-109
在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否成熟,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考察其对国际组织的参与程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波折起伏的实践历程。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纵向地梳理了中国与国际组织三个阶段的关系演变过程。通过这一历史考察对中国与国际组织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民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是社会民主,这一思想同他们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批判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列宁强调国家形态的民主,继而确立民主集中制,并且把重心放在集中上,这同创建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俄国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有关.值得重视的是,列宁后来在思考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主时,提出了"半国家"的重要思想,这是对社会主义背景下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贡献.它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民主集中制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显然已经不在集中了,党员的主体地位、权利的享有、集体决策、对权力的监督等,成为治党和治国的突出追求,而这正是我们党在追求科学发展中推动政治发展的取向.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福利政策的演变 美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美国建国之初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穷人逐渐涌入市镇,经济不断发展,贫困问题也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10.
赵峥  姜欣 《创新》2012,6(1):64-66,1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可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演变的加速发展阶段(1978~1991年)、产业结构演变的深化发展阶段(1992~2001年)和产业结构演变的提升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够仍然是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需要全面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从党内民主看民主集中制的定位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三中 《探求》2006,4(6):34-38
把民主和集中看成是一前一后的两个过程,把党内民主等同于民主集中制的民主,进而认为民主集中制的地位高于党内民主,这是导致对民主集中制各种错误认识的重要根源。本文从探讨党内民主的内涵及其基本原则开始,进而从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中进一步探讨民主集中制的定位和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制度建设科学化是中共党建发展史上一个长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长期重视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注重在党的政治、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等领域中体现相关制度设计、运行程序的科学性和制度本身的有效性与权威性.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集中体现在:党章建设的科学化、民主集中制建设的科学化、民主监督与惩戒制度建设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交通行政体制,曾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分散到集中、由集中到统一、又由统一到综合的变革和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变革,都程度不同地对交通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因此,在考察和吸取日本交通建设经验的同时,有必要探究其行政体制的形成和演变,分析其变革的原因和背景,研究其体制革新的特点以及对发展交通事业所产生的影响,以便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大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谭晶市场经济的出现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长期演进的发展过程。市场经济的发育、发展、成熟是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实现的。市场经济经过初始阶段进入大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在初始阶段上虽然没有瓦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资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学部自成立以来,其性质和职能经历了从中国科学院的学术领导机构、最高决策机构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咨询机构的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在三个历史阶段的演变中,20世纪80年代初从中国科学院最高决策机构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咨询机构的变化,相比较而言,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乃至中国学术制度发展的影响更大。在回顾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基础上,文章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数据为依据,探究和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制度变化的历史原因,阐述和论证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制度对中国学术制度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古罗马时期自然法思想的历史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罗马时期自然法思想的历史演变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的自然法思想发展,基本上是处于对古希腊时期(包括希腊化时期)所确立的自然法传统的认识与了解这一阶段;中期通过西塞罗的努力,自然法的古典形态——自然主义自然法发展到了其顶峰,并深刻地影响古罗马的政治、法律思想及其实践;而在晚期,自然法的自然主义色彩不断淡化,为后来中世纪自然法的神学转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技术有偿转让的历史必然性现在,科学技术是重要的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已经再没有人怀疑。然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同物质生产相分离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因此,仅仅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致力于使这种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工作以及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宏观上看,技术进入生产的过程是个历史的过程,也是技术实行有偿转让的历史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本质属性与商品属性,随着历史的更迭而发展,其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潜在阶段、生长阶段、发展阶段。 (1) 潜在阶段(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前):在资本主义大工业诞生以前的漫长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集体主义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集体主义的核心内涵是个人价值定位.在集体主义历史演变的大背景下,个人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由从属性的强化到独立性的显现,再到与集体价值有机融合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孙中山对日本态度的演变过程,并通过大量史料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文章把这一演变过程划分为从求援日本朝野到幻想联合日本政府;从对日的局部的感性批判到全面的理性批判;从对日的公开抵制到坚决反对等三个阶段。认为这种划分法,既符合孙中山对日态度演变的实际,又合乎历史的认识规律。作者认为,孙中山对日态度的转变是由他二十多年同日本交往的实践和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际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孔学堂》2015,(4)
儒学道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观儒学道统思想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大致可分为早期追溯,从伏羲到周公,以文王仁政和周公之礼为代表;从孔子到汉儒,以孔孟仁义之道为代表;从韩愈到程朱陆王,以超越时代的心传说和天理论为代表;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现代新儒家,以由内圣心性之学开出科学民主新外王说为代表等几个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由古到今的发展阶段。儒学道统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与传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和各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了中国文化演变与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