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对于处置不良资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创新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方式,降低经营风险;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状况,提高资本充足率;拓展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增强同业竞争力。资产证券化的结构特征和国际资本的运动规律决定了资产证券化的大趋势。但是,由于经济环境、法律框架、信用基础、利益驱动(融资收益)等因素,使得资产证券化在中国近期难以大规模推进。本文论述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国际运作的可行性,同时结合国内资产管理公司(AMC)所拥有的不良资产特点作出初步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2.
王金生 《理论界》2005,(6):234-234
企业的不良资产滞留于企业各资产项目中,一方面粉饰着财务状况,另一方面又掩盖着资产流失。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向报表使用人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在对企业的审计业务中,应对不良资产予以揭示,如实反映企业资产存量的质量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使命是处置不良资产 ,但不良资产处置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资产评估价值和资产处置价值有较大差异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对比国外经验提出解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不良资产分类研究——基于不良资产回收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已处置完的不良资产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不良资产回收率与相关财务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实证分析结果对未处置的不良资产分类进行了预测。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与实证分类得到的结果差别很小,从企业个数来看,备选类、一般处置类、特定处置类三种分类分别差别3、6和3个,差别率分别为3.37%、2.11%和5.66%,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说明现行的分类标准有着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目前金融界的热门话题之一。首次剥离的银行不良资产由于质量较差;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格局较为分散;证券化的法律环境不具备,特殊目的实体(SPV)建立的法律障碍较大,发行证券的条件较严格等原因,其证券化难度较大。第二次剥离的不良资产质量部分适合证券化要求,同质性较高;《信托法》等法律的出台为其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法律环境支持。尽管如此,当前的法律环境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因此应从整体上对不良资产的制度设计和外在法律环境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是近 30年来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技术 ,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而且也具有可行性。因此 ,建立开放式不良资产投资基金和信用分级债券来推进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是解决中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不良资产质量的下降 ,处置成本的提高及公司商业化转型的要求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积极探索和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以实现资产的快速处置。具体创新方式包括打包处置、不良资产超市、信托处置及不良资产证券化等。  相似文献   

8.
吴素霞 《理论界》2005,(5):215-216
文章从资产证券化的使用条件出发,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我国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得出了在现阶段资产证券化还不是商业银行急于进行的事情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不良资产的处置是解决目前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高资产处置效率与现金回收率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要,但是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必须防范其法律风险的产生和蔓延.因此,应在立法层面上确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科学理念,构建科学的风险防范法律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李国良 《河北学刊》2007,27(5):226-228
深入研究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与对策,是促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表现为结构特征和产业特征两个方面,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应坚持市场化、社会化等基本原则。处置对策包括选择"资产管理中心模式"为主要模式,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多方位的现代监管机制,以及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期权交易与期权定价理论的历史回顾与理论分析,从期权定价理论对控制金融风险的作用及经济模式的两个方面进行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指出期权定价理论对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大量银行不良资产化解具有的积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初,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银行业稳定曾是一些国家经验之谈,但尚缺乏理论模型的经济解释。基于此,本文创新性构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业稳定模型,求解不良资产证券化最优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业稳定关系。研究表明: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若仅仅局限于银行业内部,则会导致银行业稳定性下降;若交易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个人,则会提高银行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是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部分债转股企业已完成不良债务的剥离,企业的负债结构得到改善,负债率大大降低,有的甚至低于30%。这使得企业有可能处理过去由于负债率过高,盈利状况太差而没能处理的不良资产。抓住机会,处理不良资产,对于改善债转股企业的经营很有必要,但这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以及纳税状况产生一定影响,有必要进行专门的讨论。一、不良资产的特点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不良资产,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长期沉淀的可变现价值低于帐面价值的资产。具体分为三类:一是长期挂帐的应收帐款,即未…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现状及解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建议。从评估机构角度,建议加快行业建设,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资产公司方面,建议减少干预,加强审核,提高报告质量。外部环境上,建议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政府干预。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有关各方做出不懈的努力,才能共同推进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瑨  乔瑛 《兰州学刊》2005,(1):119-120
根据财政部2004年下发的有关规定,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1999年政策性收购的不良资产的同时,可以积极地开展对境内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商业化收购业务。目前,境内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因此,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收购,可以积极地参与我国金融风险的控制,以加速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的进程,同时,解决资产管理公司待处置不良资产日趋减少,面临“等米下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莫辉 《中国人文科学》2003,1(2):102-10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权力过大,易产生舞弊行为,商业银行也会借机扩大债权,应确定剥离不良资产标准并保证资产处置公正和透明。文章分析应以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中央银行再贷款、商业借款等方式筹集收购资金时应注意其适用条件及额度,通过债转股、咨询、证券化、折价出售等手段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通过制定法律、健全资产管理公司机制,提高资产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建议.从评估机构角度,建议加快行业建设,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资产公司方面,建议减少干预,加强审核,提高报告质量.外部环境上,建议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政府干预.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有关各方做出不懈的努力,才能共同推进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 ,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率 ,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来提高我国资金的融通效率 ,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而资产证券化就是提高资金融通效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本文在对一般的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如何进行我国银行优良资产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  相似文献   

19.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国有企业治理绩效相关 ,其消除根本上取决于国有企业治理绩效的改善。银行处置不良资产 ,将其持有的国有企业债权转为股权的成效 ,不仅仅取决于银行本身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和效率 ,关键是建立一种消除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6,(11):169-176
我国GDP增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落后产能过剩、核心竞争力不足、需求拉动不足等问题,尤其在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实体经济发展乏力的大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大规模爆发出来,其中涉及大量的"担保圈"和落后产能、僵尸企业,给良好金融环境的塑造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潜在的危机,给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为业务起点,目前已经发展至全面商业化经营阶段,形成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加地方资产管理的"4+1"格局,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有监管宽松、专业性强、处置手段多样等特点,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紧跟经济社会的变革趋势,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借助并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资产处置通道,化解金融风险,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