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析魏晋南北朝道教基本信仰结构的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魏晋南北朝道教基本信仰结构的构成,认为道崇拜、神仙崇拜和生命崇拜是道教的三个菇本信仰,其中道崇拜是整个信仰结构的核心,这成为魏晋南北朝各教派彼此认同为统一的宗教文化体系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基本信仰结构的形成,是魏晋南北朝道教发展为较成熟的宗教形态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东岳信仰源于对泰山神崇拜,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多重义涵,后成为道教山岳信仰的表征之一。日本阴阳道借鉴道教东岳信仰,崇拜以"泰山府君"为首的天神地祇八百万神,把泰山府君信仰贯穿于日本各类祭祀活动中,并使原本属于阴阳道土御门家的"泰山府君祭"逐渐发展成隆重而热烈的国家祭祀。本文以阴阳道的泰山府君信仰为例,来探讨道教东岳信仰的多重义涵及其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先秦以降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玄武崇拜进入宋代后,因受初期重构国家意识的需要,在帝君奉行黄老之治与尊崇道教的驱动下,尤其是在真宗朝狂热隆道行为的直接助推下,真武的神格地位大幅攀升,由道教的一般性神祗一跃而为诸神中的大神。真武崇拜起初涵蕴的民间信仰功能,遂与宋廷所赋予的致治经世功能高度耦合,奉祠真武的范围由此呈现出急速扩张的态势,信众信仰的程度愈益深入。北宋中叶前后应运而生的各种道教典籍,以宋廷真武崇拜的政治隐喻为导向,又适时地附会出真武降生于武当山的说法,并在道教信奉源远流长的武当山扎根,真武自此取得在武当道教神系中的独尊地位,影响垂于后世。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民间道教俗信——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更是不断与当地地域文化发生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5.
道教长生成仙信仰与壮族宗教民俗结合后发生了衍变.其中道教星辰崇拜与壮族民间追求长寿平安的习俗相结合,成仙信仰则与其葬俗相结合,使壮族民众除了向神灵祈求长寿外,还强化了他们追求彼岸世界幸福的愿望.道教长生成仙信仰在壮族社会中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民俗化特点,同时也成为壮族民间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以志怪小说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在民间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道教一方面不断吸收民间宗教思想,另一方面又尽量将自己与民间信仰区别开来,正是在这一边吸收一边排斥的过程中道教逐渐成熟,成为了中国的正统宗教.早期道教的成长过程在志怪小说中多有反映.本文以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为主要材料,结合道教经典与历史文献研究早期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发端于原始先民对自然、祖先的崇拜,祭祀活动于西周之后分化为宫廷祭典和民间礼神二途,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及佛教、道教等对民间信仰长期的互浸互染,致使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及佛、道等宗教的某些神与民间信仰中的对象产生了种种复杂纷繁的交叉、重叠和转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对于“天主”的信仰和崇拜可以说是天主教信仰的基石和核心。晚清乡土教民在按照天主教教义的要求有意识地去吸纳“天主”信仰的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以他们固有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以及信仰习俗,对其进行“无声的改造”,将中国式的宗教意识、思维逻辑和信仰模式植入天主信仰之中,使天主教义中原本清晰单纯的“天主”观念呈现为一副斑驳陆离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泰山神信仰首先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和加封,泰山及泰山神的地位得到不断尊崇,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东汉以来道教的渗透演绎使泰山神信仰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在治道思想研究的视域中,道教的道崇拜、神仙崇拜和生命崇拜三个基本信仰观念所涵摄的治道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治道模式及个体行为的价值导向,如战略管理和决策咨询功能、个体行为导向功能、工作价值观塑造功能、提供作为治道原则的"利生"维度等.  相似文献   

11.
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文章力求从“现代性”文化的批判的视角,揭示现代信仰危机的认识根源和经济文化根源,进而辨释知识信念与价值信仰、现实与理想、宗教与信仰本身的内在关联,分析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缺失和精神衰弱现象,以期给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内在精神紧张和信仰困境提供一种可能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危机”现象,因此加强邓小平价值观思想的宣传教育、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现、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 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活动中 ,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有其一般价值 ,而且对我国还有着特殊的现实价值。另一方面 ,诚信原则在司法适用中又存在着自身的缺陷 ,在我国现阶段更是如此。权衡利弊 ,应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适用作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4.
浅议不动产善意取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牺牲财产静的安全保障市场交易的动的安全的制度,本文从我国确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果,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与时代主题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相契合,"理想信念"概念的形成经历了由分立使用到整合统一的过程。"理想信念"概念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是指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核心的完备而严整的理想信仰体系。在"理想信念"概念的使用中要辩证理解,避免概念使用中泛化、僵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信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作为多种文化价值长期积淀的结果,信仰形成了其价值分层和内容向度;信仰既秉承传统,又立足现实,更指向未来,因而信仰文化的价值取向包含着传统、现实和未来三个向度;信仰价值既具有理想性因素又具有现实性的因素,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信仰价值包括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两大方面,具有双重主体的向度。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中的“信”伦理与“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伦理和信制度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信伦理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 ,主要强调信伦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信关系和诚实守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信制度则属于现代社会制度建设的范畴 ,主要强调制度建设及其惩戒和规范作用 ,以限制和约束背信、欺诈等行为。两个层面都讲信 ,两个层面有机结合 ,应该是现代社会关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最大诚信"(utmost good faith)作为保险领域的基本原则之一,结合其所派生的具体制度,已经成为矫正信息不对称、平衡保险合同当事人利益的重要手段。建立以最大诚信原则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约束保险人行为,目前在我国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拟就其中的三项主要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信仰问题是当代社会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信仰的形成包括社会历史过程和个体实现过程。迄今为止的信仰表现为原始信仰、宗教信仰、理性信仰、科学信仰的历史演化趋势。信仰的个体发生总体上经历符号模仿阶段、模糊懵懂阶段、自我觉醒阶段、自觉确证阶段、调整完善阶段。当代中国的信仰教育应基于信仰发展的历史趋势,把握人们的实际信仰状况,将教育融入个体信仰的形成过程,采取情理交融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马克思主义信仰问卷对全国20所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辅导员总体上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部分辅导员对共产主义趋势的认同度低,对收入差异缩小的信心不足,对党内理想信念坚定性的忧虑明显,这些思想倾向深刻影响到辅导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而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又带来他们对大学生信仰影响力下降的困境.因此,必须以增强科学认识、理性认可、内隐认同等“三认”为出发点,形成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认知;以坚定信念力、信心数、信任度等“三信”为切入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机制;以提升自尊感、效能感、敬畏感等“三感”为突破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节机制;以落实生活化、时代化、科学化等“三化”为着力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机制,构建四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与养成体系,才能实现辅导员信仰的境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