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党找到了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现在的任务是再次从根本上面对社会发展道路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来指导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我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向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型的实践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核心,这个理论体系,包括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经济建设;以法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党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与世界互动和交往的角度,可以把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中国第三期现代化发展阶段也可称为辐射型现代化阶段,其基本实质就是中国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先进文明大国.中国要实现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目标,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中国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是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互结合的根本纽带,是积累、提升和向外辐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软实力的重大战略,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理念.  相似文献   

3.
马妮  陈爱梅 《北方论丛》2011,(5):156-159
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有几个阶段,一是发展理论,或者叫做现代化理论;二是后发展理论;三是新发展主义。这三个阶段都偏于关注后发展国家的社会发展问题。借鉴这三个理论,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在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及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实际特点,指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道路应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事业.建设社会i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事业.建设社会i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有必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史炳军 《人文杂志》2002,(4):136-140
梁漱溟是 2 0世纪中国著名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家 ,本着文化救国和文化立国的立场 ,他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行的种种改革提出质疑 ,认为欧化和俄化的道路在中国均行不通 ,只有他的乡村建设这个“第三条道路”才能把中华民族导向光明。他的思路是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 ,现代化不应以牺牲和遗弃农村为代价 ,在某种程度上还应以乡土重建为基点。必须从农村出发 ,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复兴和发展的道路 ,由此带动工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在中国现代化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以农业人口为主、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现代化进程而言 ,今天仍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及民族发展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也是文化自身不断批判、继承和改造,不断适应世界变局发展、经济社会演变及科学技术变革的同步过程。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凸显,文化现代化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构成,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的阐释也必然离不开中国式文化现代化。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以文化自觉为认识前提,以文化自信为立根之本,以文化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文化自强为建设目标。同时,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外延形态也包含了理论与意识形态现代化、文化产业现代化、文化公共服务与文化治理现代化、文化传播与交流现代化及文化技术现代化等多个层面。从文化向文明延伸来看,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所秉承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观,将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一种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可持续性的世界文明互鉴与共融的新形态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建设初期面临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迫压,不得不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四个现代化"道路.从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实施,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现,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量质统一"的现代化发展过程,由此形成"量"与"质"逐步相统一的中国现代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闭伟宁 《学术论坛》2013,36(1):83-89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次现代化追求,都是对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的回应。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不具备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先决条件即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每一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国既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也不能直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现代化创造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主要矛盾都迅速发生了变化,无论从巩固民族独立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还是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看,都要求必须缩短过渡时期的跨度,尽快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的发展、应用和自主创新.对此,我国必须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人才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万顺 《理论界》2010,(12):13-15
"中国模式"对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具有启示性作用。包括: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直接走出一条深刻把握世情与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后发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衬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从历史角度回顾和把握的问题: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科学发展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高新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前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大家清楚地看到搞好“高新区”发展,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高新区”建设和发展上,许多地方走了许多弯路。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给予必要的阐述。(一)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工…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特点,对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达成共识、协调行动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发生学角度看,中国社会现代化源于对外部压力的回应,因而是一种回应型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上看,中国的现代化必然要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回应型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是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和谐世界的理念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要求和谐经济全球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强调全球生态和谐。从现代化发展的角度看,它的实现过程就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所需世界环境不断得以改善的过程。是一种拓展现代化发展的国际空间新战略。和谐世界将引领中国外交,有助于从各方面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杨扬 《天府新论》2009,(2):6-10
"第三条道路"理论所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政党在挫折与困境中认真反思,转而务实、开放地对待各种理论,包括过去自己曾反对过的、被实践证明具有真理性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其打破教条,兼收并蓄的思维方式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对世界上其他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应该有所启示.但"第三条道路"在中国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我国必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更是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全球化成为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总趋势的21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政治文明成果在全球的播衍,既给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新的条件,亦使中国政治发展面临较强的挤压.只有立足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8,(2):12-17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速度与其法治体系成熟度密切关联,完备的法治体系有利于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建设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健全和完善法治体系,对新时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都具有基础性保障作用。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建构与发展,应立足于"三位一体"地综合考察,即回答"道路的形成来源于什么"、"道路构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及"践行道路的路径选择是什么"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其实质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集中表现在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立足中国实际,面向时代要求,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使社会主义建设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发展规律视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以宽广眼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而坚定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