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是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的比较单一的推广模式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和农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农业成果转化率的需要 ,必须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而大学是成果、人才、信息的源泉 ,因此 ,发挥其优势 ,建立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农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农技推广的形式和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农技推广重要中介组织的农技推广体系,其运作方式也应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经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目前以政府兴办的专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体,政府推广组织与民间技术协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大系统,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  相似文献   

3.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农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已成为衡量我国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标准。本文剖析了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论文的特点、现状和问题,提出选题的一些要素,并初步构建了专业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为提高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农业推广体系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农业推广体系为其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阐述了台湾地区农业多元化的推广模式、人性化的推广内容、经费来源和高质量的推广队伍等特色,并提出了台湾地区农业推广对祖国大陆的启示:(1)完善农业推广模式;(2)创新农业推广内容;(3)增加农业推广投资;(4)改革农业推广队伍。  相似文献   

5.
农业教育传播系统是把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推广三者密切结合的有效途径。分析了我国农业教育传播系统的现状,其发展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布局结构上的不协调,同时也反映为没有与市场有效结合。指出了内在的原因:我国现有的农业教育传播体系空间上的发展不均衡;我国的农业教育体系并没有做到各教育的衔接沟通、协调发展;农业教育传播系统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联系不紧密。对我国建立适合国情的农业教育传播系统提出了建立科技体系,建设教育传播体系和信息传播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加入WTO的新形势,我国现行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显现出不足,主要表现为推广体系不够完善,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教育、推广三者之间衔接不紧密等。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大学进行科技推广的优势,构建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推广硕士是为适应我国农林等事业的发展而设立的专业学位,主要是为农林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由于该专业学位设立时间短,加强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体系的研究,对于提高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构建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设置方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证和统计分析,最终确立了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二级指标及其权重。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农业高新技术含义和内容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存在的供给不足、储备不够 ,科技体制不畅、推广体系不健全 ,发展不平衡 ,农户有效需求不足等主要问题 ;并就此提出了政府转变职能 ,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加快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构建优化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市场机制 ,走产业化道路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强福建省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福建省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增加经费投入 ,提高农业推广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拓宽服务领域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为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培育农业科技推广中介组织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技推广组织缺位 ,实施主体单一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核心 ,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具体为 :确立政府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利用农业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建立一支以公司、企业为骨干的农业科技产业化队伍 ;加快发展民间和社会团体农技推广组织  相似文献   

11.
按"城乡税制统一"原则改革我国农业税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我国农业税的属性和现状入手,剖析了我国现行农业税存在的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借鉴比较国外农业税制,提出了按照"城乡税制统一"原则改变城乡有别的二元税制结构、实行城乡税制一体化的创新思路。建议国家在宣布取消农业税的同时,明确农业适用于工商税制,并依法对农民免税。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业发展评价问题,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把阜新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综合集成为生产子系统、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科技子系统6个子系统,20个指标,运用转型后十一年间数据采用PCA方法对阜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应加强农产品各生产环节的绿色化、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研究推广节水型农业生产技术等建议,为阜新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农民对农技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供给体制难以满足农民的有效需求。以陕西"大荔模式"为样本,分析和探索新形势下构建多元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途径,探讨有效发挥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促进作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送旧局、处变局、迎新局的压舱石,农业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话题、新课题。通过厘清农业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发现,在历史阶段,农业曾扮演了工商业资本积累的来源、国民经济的蓄水池、战略市场后备资源的角色;“双循环”作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需要把握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农民与市民、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四对关系,明确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分配、农业国际化四大战略任务;通过对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分析,从理论上梳理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产业链循环,农户、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之间的价值链提升,国内国际农产品的供应链稳定,农村市场挖掘与城镇农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在路径选择上,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围绕中国并连接世界的农业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衔接供需两侧,融合城乡发展,形成农业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农业农村发展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胡锦涛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农村发展思想,对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是一种生态经济。云南农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应采取进行广泛的生态文化宣传;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形成新型综合农业体系;重视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充分论证了农业发展对国家经济、政治、国防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思想,这个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我们对农业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农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认识上,更不能继续采取对农业进行索取的做法,而应把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和世界视野的高度上。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补贴一直是各国关心的问题,由此也引发了国际范围内,尤其是美国、欧盟(欧共体)、日本等发达国家围绕农业补贴问题的激烈争吵。但各种分歧并没有改变国际范围内重视农业补贴、扶持本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毕竟既是弱势产业,也是各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根据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应调整农村发展思路,因地制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完善民主政权建设,全面推动我国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的农业开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植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先秦儒家,提出了注重把握农时、推行惠农政策、发展大农业系统、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保护农业资源等一系列独到见解,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业开发思想.它对当前社会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