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实质上是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的问题。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精神性、客观物质世界本质上也是精神的。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当然同理可得,意识也统一于物质,意识的本质也是物质性(客观实在性)。但在各种教科书中不明确这一点,有人认为意识是物质的这种观点是向唯心主义让步的糊涂观念。我  相似文献   

2.
<正>在人类哲学史上,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最终都归结为对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它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源的、何者是派生的,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存在的问题,亦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唯心主义一元论也认为世界是统一的,但不是统一于物质,而是统一于精神,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则是精神的外化和派生.除上述两种观点外,对于世界本源问题还有另外一种回答,那就是二元论观点.  相似文献   

3.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这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原和统一基础;而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物质学说从来是唯物主义的基础,所以唯心主义者总是集中攻击物质学说。  相似文献   

4.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证明,一向是我们哲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现行的哲学教材,大都局限于通过哲学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即唯心主义和二元论(也包括多元论)否认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观点不断受到实践和科学的驳难,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不断为实践和科学所证实,来作为哲学的证明。这不能令人满意。 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证实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是容易被人理解的。但实践和科学所涉及到的毕竟还只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而在这之外的那部分世界是否也统一于物质,就不是它所能回答的了。唯心主义和二无论却往往从这里出发,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进行种种驳难。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也常常在这里提出问题。因此,不说明  相似文献   

5.
如果在狭义的世界观意义上理解本体论一词,那么本体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现实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答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是,物质范畴是从自然、社会和人多样性统一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对这个现实世界的本质的最高哲学概括。因此,必须结合现实世界的实在历史过程,才能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世界观)的具体内容和丰富内涵。实践本体论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实践是人的一种对象性活动,是人与现实世界联系的中介。实践作为一种对象性关系活动,不可能离开主客体而成为独立存在的本体。  相似文献   

6.
如果在狭义的世界观意义上理解本体论一词,那么本体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现实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答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是,物质范畴是从自然、社会和人多样性统一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对这个现实世界的本质的最高哲学概括。因此,必须结合现实世界的实在历史过程,才能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世界观)的具体内容和丰富内涵。实践本体论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实践是人的一种对象性活动,是人与现实世界联系的中介。实践作为一种对象性关系活动,不可能离开主客体而成为独立存在的本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开辟了全新的世界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则就是无产阶级对世界的占有.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哲学与宗教,其世界统一性法则都是主观统一性.与其相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世界统一性法则是人类生存世界本身的辩证统一,世界是因被纳入到人的实践(否定性)中生成的历史世界而统一.这种新的统一性有两个环节,一是资...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形态。思维活动就其本质来说,当然也是物质运动,因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绝对对立,是就哲学基本问题而言的,因而是狭义的。如果认为在此范围以外两者亦是绝对对立的话,那显然就是错误的。为了坚持辩证唯物论的一元论,并与唯心论、庸俗唯物论和二元论等划清界线,有必要对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统一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在可观测的最大范围內,现代科学业已查明,一切物质的结构性质都可以由下述六个基本参数量表示出来:电子质量、质子质量、电荷、真空中的光速、普朗克常数和万有引力常数。所以,世界的物质结构具有统一的物质的规定。物质的统一性必将通过物理基础的统一性反映出来。物质的概念正是起源于人类对世界物质的统一性的认识,因为“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因此,当它是真正反映自在之物时,客观的规律性呈现为事物的逻辑规律。所以,由物质统一性可知,  相似文献   

10.
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没有矛盾就没有宇宙。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从空间讲,矛盾无处不在,从时间讲,矛盾无时不在;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事不有矛盾,无物不有矛盾。只要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就得承认矛盾,因为矛盾即是运动,即是变化,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辩证逻辑所说的矛盾(不是形式逻辑所说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内在的)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相互的)都客观地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情况。事物具有的这两种情况,正确反映到我们头脑中来,这就是所谓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形态。思维活动就其本质来说,当然也是物质运动,因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绝对对立,是就哲学基本问题而言的,因而是狭义的。如果认为在此范围以外两者亦是绝对对立的话,那显然就是错误的。为了坚持辩证唯物论的一元论,并与唯心论、庸俗唯物论和二元论等划清界线,有必要对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统一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物质运动包括思维活动关于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关系,可能有而事实上也确实有这样一些看法:物质运动包括思维活动,思维活动不是在物质运动之外的运动形态,而是物质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世界哲学是哲学一元论,即存在的最高原理的哲学。解决的问题是从同一性和整体性上把世界的多样性设想为具体的变体、实在、实体共相的现象。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把世界的多样性归结为物质、观念、神宇宙、精冲原理的统一性。这就是古代哲学、中世纪和新时代哲学的自然哲学概念。 现在的世界哲学是哲学多元论,即实体性、自治论和多样性现象性的哲学。解决的问题是把世  相似文献   

13.
池莉小说的爱情观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池莉小说爱情观的评论性文章大都将其归结为"不谈爱情",即只谈物质生活中的现实法则,而不谈精神层面的所谓爱情。但笔者以为池莉不仅谈论爱情,而且有她独特的见解。即:认为"上天好像并没有安排爱情。它只安排了两情相悦";"有一种办法可以保持男女两情相悦的永远。那就是两人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着手。即使人面相对也让心在天涯,在天涯永远痛苦的呼唤与思念。""两情相悦"且"永不圆满",这就是池莉认定的在俗世中存在的所谓爱情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传统上只讲它们之间的对立而不讲统一,本文提出这两者之间还具有统一性,具体表现为: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都是唯心的;都是“正、反、合”三段式,都强调系统性;都有巨大的历史感。将两者机械对立起来的根本原因在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它们的关系缺乏深入、辩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相对论的创立过程,人们发表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见解,有将相对论的创立归结为对实验事实的概括(传统经验主义的信奉者),有认为相对论的建立是想象、猜测、直觉的产物(证伪主义者波普尔、历史主义者库恩等),有将相对论的产生看作是统一性、对称性、简单性等哲学、科学美学以及方法论的原则、准则指引的结果(例如G·霍尔顿).这些看法虽说有失偏颇,但却都不能说全错,因为它们确实抓住了相对论创立过程中起作用的某些因素.而有的人,例如李春泰同志将相对论的创立归结为形式化的产物,其不能令人满意之处却不在于它有失偏颇,而在于它对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界限的理解和把握有所失误.笔者想对数学形式在相对论创立过程中所起作用问题作些探讨,并对李文的见解捎带作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有些哲学教科书和论文常常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表述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并认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实这是旧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是从本原去认识世界,企图寻找一个万事万物的本原。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从世界的共同本质去认识世界,这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17.
一以往,我们讲中国戏曲审美特征,普通流行的是谈它的歌舞化、虚拟化、程式化等表演形式方面的特证.当然,也有人泛泛提到重教化、重和谐、重表现等中国传统义化的民族特色.甚至还有人只强调某一点,或程式规范(因为无程式规范就不叫中国戏曲)、或抒情写意(因为西方话剧最讲摹仿写实)、或歌舞表演(因为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等等.我认为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断想     
这诺大的世界,什么都有.但却不外乎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物质"的东西;一个是"精神"的东西.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东西往往总比只可"感知"、只可"寄托"的"精神"的东西实惠得多.其实,殊不知这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构成的,是物质与精神的矛盾统一体.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神经正常的人,没有哪一个人是只需要"物质"的东西,而不需要"精神"的东西.我们不可否认,物质上的进步、富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人们的"精神"得到飞跃,然而,精神升华的推动力量更能使人们获得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创造世界,美化世界.必须承认,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着理解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问题,必须正确解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总是多样性的,其根据在于理解本身,在于理解的条件性、历史性。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又有统一性,有统一的理解目标,有统一的衡量理解正确与否的标准,各种理解之间有这样那样的共性。理解统一性的根据也在理解本身,在于理解的对象性和对象的可理解性。理解的多样姓中包含着统一性,理解的统一性表现于理解的多样性之中,通过多样的理解而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文学从来就不是只讲破坏不讲建设的文学,只讲解构不讲重构的文学。它是对一种新的真理的寻求,一种试图恢复事物、世界以及人类的适当位置的真正的努力。由于现阶段“社会性的人”向“精神性的人”的历史蜕变还不充分,可以预言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精神主义”对“物质主义”的顽强对抗和超越,依然是21世纪世界文学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