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讲法,认为是现实主义或革命现实主义的。例如,一九五九年何家槐同志就提出:“鲁迅在这些作品中所采取的写作方法基本上还是现实主义的”。一九七九年,唐弢同志进而提出,《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是“革命现实主义”。一九八一年,王士菁同志也认为,“这八篇小说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历史小说。”其实,这些概括未必符合《故事新编》的创作实际。我认为,从总体上看,《故事新编》里的多数作品是以浪漫主义为基调的,或者说,它的创作方法的主导倾向是浪漫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产生在十八世纪末,并在十九世纪前三十年得到辉煌发展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标志着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产生是和法国大革命以及革命后十九世纪初期欧洲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分不开的。在资产阶级获得政权后,欧洲没有出现人们所想望的美好世界。所以浪漫主义的产生,从政治上说,是由于对革命后社会现实的失望情绪和社会制度的不满所引起的;从文学艺术上说,它与古典主义文学对立,是对古典主义学院派发动的第一次革命运动。 浪漫主义文学的性质问题,归根到底是它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都是现实生活本质的反映,只是两者反映的侧面不同,现实主义反映社会相对稳定方面;浪漫主义则反映它的变化发展方面。它们在运动中又是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诞生之初,人们就注意到了它的创作方法的独特性,并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讨。但几十年来,学术界却对此众说纷坛,各持一端,如有现实主义说,自然主义说,浪漫主义说,意识流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说,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并用”说,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三调和”说,写实的象征主义说等等,意见越来越多,分歧越来越大,简直令人眼花缭乱。一篇六、七千字的小说,仅仅在创作方法问题上就出现如此之多的不同意见,确实是一种很独特的现象,在中外文学史上恐怕绝无仅有。它说明了鲁迅小说不仅具有内容的深广…  相似文献   

4.
作者提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活动自始至终跃动着一条浪漫主义的血脉。从早期的理论著作《摩罗诗力说》,翻译作品和旧体诗作,到创作高峰期的《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等,都是浪漫主义居主导地位。就是作为奠定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呐喊》、《傍徨》,也内烁着某种浪漫主义的精神。后期杂文的浪漫与前期诗文不同,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其浪漫主义的形成,一有社会历史原因,二是源于作家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两种文艺思潮,产生于欧洲十八、十九世纪,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而作为文学现象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因素,却是在世界各国文学中普遍存在,古已有之的。例如我国原始民歌中,《弹歌》表现了现实主义倾向,《伊耆氏蜡辞》则表现了浪漫主义风韵;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较多地倾向现实主义,《奥德赛》则较多地倾向于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6.
说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这自然是大家都承认的.但是,如果说杜甫也同时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大概总有人免不了要摇头.这种摇头是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看成为:是这个就不能是那个,有这个就不能有那个的形式逻辑的摇头.实践证明,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家,可以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家.高尔基不但说在巴尔扎克、屠格涅夫、果戈里和蒲宁等人的创作中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合流”,而且认为,很难正确地说出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以及果戈里、莱蒙托夫、契诃夫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杜甫的诗创作证明,他的浪漫主义特质和他的现实主义成就一样的突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杜甫诗的一对矫健的翅膀,都一样的有力,一样的善于飞翔.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麦尔维尔反超验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反超验主义文学的社会基础;讨论了麦尔维尔作品<白鲸>的主要思想和从中受到的启迪.认为浪漫主义文学是不成熟的现实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它所包括的现实主义的成份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发展,逐步过渡到现实主义文学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明清传奇已形成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新特点,“言情”只是维系宏大艺术结构的手段,“杨李情缘”具有虚假性和丑恶性两大特点,《长生殿》后半部是前半部的“杨李情缘”在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特殊环境中的继续,情缘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异;其中最使人感奋和沉思的不是情缘,而是一群具有爱国思想的人物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洪升在《长生殿》“自序”中说:“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在“例言”中说,他对二稿《舞霓裳》进行修改的原因,是因为“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所以他便在三稿《长生殿》中“专写钗合情缘”了。《长生殿》第一出“传概”说得更明确:“先帝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这里作者一再表明,《长生殿》是部“言情”之作。除作者声明外,时人也把这部作品视为“言情”之  相似文献   

10.
叶廷芳先生的《现实主义有“边”吗?》一文(《光明日报》1987年12月27日)对现实主义的概念作了历史的辩证的论述,认为它既是“无边”的,又是有“边”的。这对我们深刻理解现实主义的概念很有启发。但是,叶文提到“作为创作方法而最后定型的现实主义(主要是批判现实主义),其最大贡献是推翻了以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遵从的不写丑恶的陈规,而把丑恶作为主要描写内容,它也摒除了过去偏重写伟大人物的习尚,把目光转向下层人物或‘小人物’。在人物描写上重点不再突出主人公,而强调‘人情风俗史’。这就使文艺创作的题材范围大为扩展。”这样,叶文就在肯定现实主义的同时,对其它创作方法和文学流派,比如浪漫主义,作了不恰当的评价。本文不揣冒昧,愿就此问题就教于叶廷芳先生。叶廷芳先生的《现实主义有“边”吗?》一文(《光明日报》1987年12月27日)对现实主义的概念作了历史的辩证的论述,认为它既是“无边”的,又是有“边”的。这对我们深刻理解现实主义的概念很有启发。但是,叶文提到“作为创作方法而最后定型的现实主义(主要是批判现实主义),其最大贡献是推翻了以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遵从的不写丑恶的陈规,而把丑恶作为主要描写内容;它也摒除了过去偏重写伟大人物的习尚,把目光转向下层人物或‘小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文学理论教科书、文学史教材、各种文艺刊物所发表的文章,只要一谈到现实主义定义,就引用恩格斯1888年给小说《城市姑娘》作者玛、哈克奈斯的信,在这封信中,恩格斯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有些人据此认为,似乎只有现实主义作品才存在典型的特征,浪漫主义作品是不存在典型特征的。但是,又有谁能否定《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闹海》不是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又有谁能说《聊斋志异》中那些狐仙没有具备真实的细节描写和不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显然,恩格斯这一段话,不只是放在现实主义作品中是正确的,而且放在浪漫主义作品中也是合适的,广言之,这段话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自有文学艺术以来,就表现了两种主要的创作倾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描写人类童年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在欧洲文学史上最早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的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13.
王统照的《一叶》写于一九二二年,它不但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而且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就王统照的全部小说来看,它的创作方法很明显是现实主义的,但他早期的短篇小说,则比较复杂:有的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有的认为是浪漫主义的,还有的认为是象征主义的……。《一叶》虽然也吸收了其他创作方法的某些表现手法,但它基本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1957-1960年间的《长生殿》研究仍主要集中于思想主题。在此期间,沉寂三年的爱情主题说重出江湖并再次成为焦点。其支持者从人性论、典型论角度对这一主题说的申辩所引发的讨论,使《长生殿》思想主题的研究超越文本研究的范畴,而触及文艺批评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来有可能促进《长生殿》讨论的深入发展。但政治风向与思想氛围的变化,改变了论争的基调,学术讨论再次演变成了思想批判。  相似文献   

15.
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美学倾向发生种种误解,多是由于作为历史范畴的浪漫主义运动与现实主义运动阴影的笼罩。 作为历史范畴,浪漫主义出现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大革命波澜壮阔和旧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形势下的产物;现实主义则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种种社会弊端、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日渐高涨、其它被统治阶级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出现的。有些人据此认为“浪漫主义天生就是反叛的,现实主义本质上是批判  相似文献   

16.
尽管文学理论家们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差别明辨得一清二楚,文学理论教科书也对此作了清晰的表述,但在某些特殊文学作品面前,这些放之一般文学作品而皆准的理论也会变得苍白无力。鲁迅的《故事新编》就是这样。有的同志认为:“从《呐喊》、《彷徨》到《故事新编》,鲁迅运用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概括手段,基本上是一致的,持续的,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他们认为《故事新编》是革命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有同志认为:“《故事新编》在塑造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屈原与庄周的创作方法,都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同其异,所见不一,此文从几个方面试作比较.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历来存在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种主要创作方法,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按照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的说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现实主义是“正确地不加修饰地描写人和人的生活条件”,即“从既定的现实底总体中抽出它的基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戏剧派一直延续并发展到近百年后洪升的《长生殿》。洪升把李、杨的爱情理想化为生死不谕的真正爱情,演出了一部“热闹的《牡丹亭》”。《长生殿》的第一出开场[满江红]不仅为该剧的主旨,而且总结了从《牡丹亭》以来近百年的浪漫主义传奇剧的特点。洪升明确地标举汤显祖的“至情”旗帜,是“玉茗堂派”的翘楚;其剧作中“情缘总归虚幻”的虚无思想也来自于汤氏。他写李、杨月宫重圆的虚幻,无疑寄托了自己人生失意的空幻之感。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文学批评界对现实主义谈论很多,并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浪漫主义的探讨却似乎显得冷落,存在着一种轻视,甚至怪罪浪漫主义的倾向。一九五八年,毛主席提出我们的文学应当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浪漫主义热了一阵子。然而,在“大跃进”的虚假浮夸风的影响下,文学创作上出现了一些借浪漫主义之名行粉饰现实之实的浮夸作品,人们便把这一切怪罪于浪漫主义。十年内乱时期,“四人邦”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任意歪曲、糟踏浪漫主义。他们以粉饰生活、说谎话、唱高调冒充革命浪漫主义,制造了“三突出”的谬论,塑造所谓“高大全”的人物。人们在痛恨“四人邦”那一套瞒和骗的文艺的时候,却又迁怒于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再一次受到“株连”。浪漫主义的名声很不好,它似乎成了“美化、拔高、粉饰现实”的同义语。有的同志甚至主张多提现实主义就行了。这实在是对浪漫主义的一种误解。看来有必要为浪漫主义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本院胡家祥同志在1991年《江汉论坛》第4期上发表《艺术中几种美学倾向的对立》的文章。提出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提为文艺中两种基本美学倾向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他认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才是一对矛盾范畴,浪漫主义的主要对立应是古典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