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教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旅游种类,它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实现"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除了维护宗教旅游资源的可持续,还必须维护宗教旅游心理基础的可持续。宗教旅游异化对游客宗教旅游心理基础构成了严重的破坏,危及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长期以来,在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对宗教旅游异化现象重视不够,缺乏有效治理措施。实际上,以法律治理宗教旅游异化问题并实现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值得尝试,可以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四个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青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民俗风情,而且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本文通过分析青海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着重探究青海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狂欢产业     
通过狂欢,平民大众把等级制度、宗教禁欲对自身造成的压抑情绪,统统释放出来,是狂欢的原始属性。现在,商业操作已经把单纯的狂欢娱乐改变为狂欢消费热情,狂欢产业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4.
宗教社会科学是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对宗教的实证研究,包括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和宗教经济学等分支学科。客观性和实证性是宗教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宗教社会科学力求对宗教现象做出中立与精确的描述和解释,并以此区别于宗教界、政府、公安等部门对当代宗教的关注。宗教社会科学的进步有助于建立符合中国宗教实际的宗教学一般理论,同时也有益于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一种反抗性文化中孕育而成的美国当代基督教音乐,在商业利润的获取和福音传递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通过考察美国当代基督教音乐宗教与世俗的双重属性、产业现状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分析了美国当代基督教音乐对福音传递的影响乃至美国社会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为音乐在宗教传播中的应用和影响研究的深入提出一些路径。  相似文献   

6.
阿德勒对宗教心理的关注,与其浓厚的家庭宗教背景、临床实践和社会活动有关。其主要观点是:宗教不可避免地走向世俗化,宗教观念的产生源于人类的自卑感,宗教是人类理想目标的具体化,是人类关系的神圣化。其影响在于:对宗教的世俗化理解符合宗教的发展趋势,发展了传统精神分析的宗教观,促进了个体心理学治疗在宗教领域的实际应用。其历史局限表现在:对宗教世俗化的理解消解了宗教的神圣性,对宗教心理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宗教文化在安抚人心、稳定社会、促进民族和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进一步推动宗教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发挥宗教文化对人的道德导向与心理康复作用,推动宗教文化参与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宗教文化对社会共同理想和政治共识的促进,是宗教在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并始终对人类文明进程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作为马克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毕生关注着宗教现象。在历经前期探索基础上,恩格斯晚年更是对宗教问题给予了极大兴趣,撰写了一系列理论著作,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复杂的宗教现象:从意识形态角度论述宗教特质;基于辩证思维彰显宗教功能的双重性;立足唯物史观视野剖析宗教的历史形态变迁及其未来的自然消亡等。此外,恩格斯还对具体宗教现象或宗教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近代科学诞生时期宗教与科学张力关系以及早期基督教起源问题等,在具体历史情境中展现成熟宗教理论的解释力,并透视出其晚年宗教研究的历史底蕴。可以说,晚年恩格斯宗教理论具有总结意味的系统化、理论化,也对我们把握当下宗教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使宗教定义复杂化的原因来自宗教本身的复杂 ,来自研究者文化背景的差别 ,也来自研究者们对自己的宗教的执著。宗教定义是概括和简化的产物。现代社会多元化和世俗化的趋势使宗教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确定“宗教是什么”已经变得很困难。人们依赖谁的宗教理念归纳宗教的功能 ?哪些人的宗教实践可以作为描述的基础 ?围绕宗教定义 ,可以提出许多问题 ,以深化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休谟是现代宗教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宗教哲学的主要目标是要理清道德与宗教的关系,还道德以本来面目.为了完成这个目的,休谟从逻辑和历史两个维度对自然神论展开了分析与批判,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批判理论.通过对这种宗教批判理论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休谟宗教哲学的伦理旨归:理性宗教不能作为道德解释的基础,宗教与道德无实质关联,宗教对道德的影响总体上是消极的,人性中的自然情感对道德的影响恒久有力,因而道德解释必须回归到人性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