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仪的事,当孩子呱呱坠地来到我们每一个家庭,我们就把全身心的爱给了孩子,爱得真切,爱得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家庭心理辅导的水平,促进孩子个性的充分发展,进而形成健康、理想的人格,就必须强化家长对家庭之爱的认知。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够对国家、社会、自己、孩子有一个更真实和更深刻的了解,既能更好地当好家长和指导自己的人生,又能  相似文献   

3.
张安富 《科学咨询》2008,(16):14-14
为了提高家庭心理辅导的水平,促进孩子个性的充分发展,进而形成健康、理想的人格,就必须强化家长对家庭之爱的认知.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够对国家、社会、自己、孩子有一个更真实和更深刻的了解,既能更好地当好家长和指导自己的人生,又能更好地引导自己孩子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家庭与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体,事实上孩子绝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与家庭中度过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对孩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即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三个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杨永萍 《科学咨询》2009,(14):15-15
家庭与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体,事实上孩子绝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与家庭中度过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对孩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即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三个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心存感激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这就是师爱的力量.谁懂得感激,谁就会宽容,能够宽容别人的人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并能影响身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感激,只有心存感激,心灵才不会孤单,世界才会变得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家长在家教中训斥、责骂孩子的不良行为入手,就家庭软暴力对少儿的危害、相关因素、消除家庭软暴力所采取的措施及开启少儿智慧之窗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心理学、教育学为依据,为家长教育孩子提出了建议,让其走出家教误区,使家庭软暴力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才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家庭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教师。孩子从小就会从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说:家长的言行是教育子女。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无忧无虑、衣食富足,从小养成了贪玩好耍、  相似文献   

9.
一、学困生心理发展过程滞后的原因
  1、由于义务教育现在是免费教育,而学前教育还未免费。所以导致部分农村家长为了少交学费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就早早地将孩子送进小学进行学习。《义务教育法》规定入学年龄为六岁,条件不具备可推迟到七岁。部分家长在孩子还未到六岁就想尽一切办法提前入学,这样一来家长就起到了拔苗助长的作用。导致部分孩子心理过程发展相对于学习任务来说就有些滞后。这是部分学困生心理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家庭中成人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并拥有终身学习的心理习惯,更加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略述了当代我国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家长的责任以及成人教育对家长进行儿童心理教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孩子休栖的港湾,更是孩子起航的码头。家长是孩子的经济供应商、行为监护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和永远的老师。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家长等于一个好的孩子;因此自古以来“家教”一词甚行;因此《美国优秀教师给家长的建议》《学会赏识你的孩子》等家庭教育类书刊、报道、探索层出不穷。那么,面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家长应树立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观,在平常教育中应侧重培养学生那些品质,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可怎么爱?怎样表达?怎样让学生感受和信任这份爱?怎样把握“爱”的尺度?说简单却更似高深莫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摸索……孔子说“仁者爱人”,身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仁者”,真正的更好地爱学生?本文就以上问题对“爱”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周末的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留守学生周末问题成因
  (一)父母责任感不强,对子女关心不够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父母的爱是不可替代的。韩建新曾说:“孩子的问题大多与家庭教育有关,什么问题都拿到学校去解决,指望老师“妙手回春”,这是不现实的。必须抓好父母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父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儿女。”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又长期不在子女身边,对子女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他们普遍认为,家长只要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学生,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好了。而教育问题应该是学校的责任。我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询问情况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给我把孩子管严点,我们的话他不大听,只听您的话。”这些家长将子女的教育委托给了学校、老师,而认为自己只要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就足够了。因此,他们疏于与孩子交流、沟通,教育方式简单,甚至粗暴,对子女关心不够,导致孩子情感缺失,容易出现问题。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好像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一样,尽管他们每月给我生活费,但却从来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而留守学生的父母,不能找到这根弦,不能给孩子的心灵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相似文献   

14.
杨雪 《领导文萃》2012,(7):125-126
中国人重视吃饭,民以食为天,中国家长爱孩子,更在吃饭上下功夫。头一件,就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塞,只要孩子多吃就好。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自古如此。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饮食,但远比不上中国父母。美国孩  相似文献   

15.
邹品梅 《科学咨询》2008,(20):65-65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中,我准备了一些表现母爱亲情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再配上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后,很多孩子看后都泪流满面,我就趁机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结果那堂课效果出奇的好,孩子们的课后练习作文大多写得真挚感人,那段时间家长反馈的信息说学生在家里很董事,变得对母亲体贴而孝顺.我由此事件后就深有感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不仅只教给孩子知识和能力,还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们进行美好情感的教育,特别是现在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更应该让他们懂得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感恩.那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家庭缺乏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得到的爱护基本都停留在吃喝问题上,家庭的一味迁就与溺爱,纵容和促成了大多数孩子:当遇到不合心意时就特别的任性与倔强.这些孩子,犟劲上来,让家长没招,让老师头疼.请看下面的一则案例: 碰上个倔学生! 那天该我行政值班.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才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家庭是养成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教师.孩子从小就会从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爱校如家,爱岗如命,爱生如子”的“三爱”教育观。  相似文献   

19.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5):50-50
中国的大部分家长并不真正爱他们的孩子,只爱孩子的分数,这些家长和应试教育体制合谋绑架和残害青少年,让他们成为分数的奴隶,自觉交出独立思想、自由成长、自我生命体验和多样发展的权力,100年前鲁迅呼吁救救孩子,当下最重要的则是救救家长!  相似文献   

20.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家庭的幸福."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家长的共同心愿.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子女"成龙"、"成凤"的必经途径.近些年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年年都在改善.作为家长,理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社会教育好子女.笔者就家庭教育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