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与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和深入,批判地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和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是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再认识过程中所作的初步探索,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人治论占主导地位,倡导“天赋王权”,法律地位卑下,成为权力的附属品和权势的工具;人性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殊途同归,以道德与政治的互渗为手段,为权力绝对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权力泛化为整个社会体系的主导运行规则,权力是谋取个体利益和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是衡量个体地位和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中央高度集权和泛政治化是全能政府模式下国家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全面控制社会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导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文化是现代政治学研究领域之一,它的定义迄今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所谓“政治文化”指的是政治系统赖以生成的文化条件或背景,亦即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的集合,主要地表现为个人对于政治系统以及自我在政治系统中所担任角色的心理取向。政治文化与政治系统互为因果,是个人政治行为和选择的主观的决定性因素,并对政治运行施以影响。现代政治文化研究一般以现时的个人心理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朝鲜族传统文化落地生根在中国东北大地,经历了初创、稳定生长和繁荣发展三个不同阶段,呈现出一种少有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朝鲜族文化既保存了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风韵,又包含了中国东北大山文化、田园文化的泥土芳香;既具有朝鲜民族的民族特色,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大家风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朝鲜族文化在上百年的演绎发展中,形成了淳朴性、豁达性、刚毅性、开放性的四大特点,使这一文化成为体系完备、特色突出、整体俱优的较为先进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是公民政治参与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政治参与的不断发展推动良好政治文化氛围的形成。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视角,从思想渊源、鲜明特征和价值取向的维度剖析封建社会下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进政治文化及其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宁新昌 《学术研究》2003,3(3):59-60
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离不开传统文化 ,因为它仍然“在场”。传统文化仍是中国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的理论资源 ,二者的关系并非绝对对立 ,而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由吉大政治学系、东北师大政治系、吉林省社科院哲学所、《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师大政教系、华中师大历史系、中国人大党史系、中央党校历史室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学术讨论会”于7月中旬在长春召开。来自华北、华中、华东、东北各高等院校、党校和出版部门的专家、学者及编辑人员近80人参加了  相似文献   

8.
社会稳定是具有深刻蕴义的文化问题。中国特点的社会稳定取决于人民 ,由人类的自身和谐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亦即通过修身实现人际和谐 ,通过治国实现群体和谐 ,通过平天下实现天人和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价值取向 ,是其中心价值系统的现代转化 ,即对优秀传统实行弘扬超越 ,实现文化价值观的升华 ,成为中国特点社会稳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的实质是指政治体系中支配人们政治行为的诸种主观因素。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借鉴其方法论上的意义,根据文化的性质,将政治文化简约为一个由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三个层面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结构,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展开分析,以期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揭示其制约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文化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10.
所谓政治是社会部分成员运用特定的经验、理论和技术手段改造和治理人类社会的活动,政治文化应当包括所有以改造和治理人类社会为目的的精神活动、实践活动及其由此造成的一切文明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政治运行系统。社会政治系统运作的目标在于:第一,更好地组织人们应付自然挑战。第二,协调人际之间的行为与冲突。第三,维护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总之,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运转和发展。然而,政治系统能否实现上述目标则取决于政治文化的结构,即政治文化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配置。传统政治文化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11.
韩非政治哲学直接指导秦朝政治建设,并深刻影响了两汉及其以后的政治发展,它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及各种政治思想,严重熏染了传统的政治观念。由于它有悖于社会政治运动的规律和民众的自然天性,统治者不得公开彰显,而以"独尊儒术"的方式将其"潜抑",成为隐藏在政治语言系统背后,影响政治行动的思想逻辑。同时由于"百代都行秦政制",韩非政治哲学也决定性地影响了政治领域的制度文化。通过对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影响,韩非政治哲学沉淀于民族的政治文化之中,构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文学的政治传统和20世纪中国的现实国情,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的结合更加紧密;通过政治文化这一视角,文学与政治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的社会形态中形成不同的结缘方式,体现了作家不同的政治文化理念、创作追求和审美理想,并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与接受,形成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的审美风尚。20世纪中国文学的政治文化传统,使文学承担了过多的政治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宣传和教化功能,但也对文学自身的发展造成了重大伤害,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3.
<正> 作用于人们政治生活的文化,主要指人们的政治取向。政治取向有不同层面的表现。从个人来说,政治心理是主要的,它包括个人政治上的信仰、情操、气质性格等,它支配个人政治理想的追求和政治行为的方式。从政治系统——如社团、社群、民族、国家——来说,政治制度是主要的,制度制约着个人的政治参与,并给他带来祸与福。制度一般说来是政治系统成员政治取向的集合与硬化,可以说是一种凝结了的政治文化。个人的政治取向和整体(系统)的政治取向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个人和系统的政治意识经过思想家理论的抽象,升华为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又反过来影响个人和社群的政治取向。基于这种理解,本文从三个层面剖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性分析徐勇农民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双重性特点的阶级。学术界对传统农民经济上的双重性,如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等多有论述,而对其政治文化方面的双重性则论及较少。本文试从古代农民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观念层面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时有以为史书不过是记述政变与战争的“相斫书”的说法。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一文中也曾经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中国古代的历史,在旧史家笔下,确实是一部政治史。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所谓“文以载道”的原则,也强调文化形态不过是“载道”,即承载政治内容的“车”。中国古代这种有人称之为“政治优先”,  相似文献   

16.
17.
严正 《北方论丛》2008,(2):129-134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哲学研究是今天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键问题在于把握好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及其思想文化所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是我们进行哲学分析的对象,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今天的现实社会政治建构,我们的研究途径是通过对现实矛盾冲突对立的现实问题后面所呈现的历史诠释进行反思和再诠释,我们的研究方法则是奠基于相对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下,对自我以及其他种种现实存在的文化观念进行相对多元的历史呈现和文化诠释,通过相对性的自我反省,通过历史溯源的诠释,进行综合创新,展开现实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态及其渊源,并进行一次认真的总结,那将是一件十分浩繁和复杂的工作,然而借助“批判继承”这把钥匙揭示中国文化史的粗略轮廓却是可能而可行的。本文循着这一思路试图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复杂的发展轨迹,以探究中国文化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与政治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作为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传统和普遍的精神 ,涵涉儒、道、墨、释 ,成为各家各派的思想学说的灵魂和中国文化的人文精髓。这种多元共生、动态统一的文化理念 ,全方位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从汉唐两代政治实践的效果看 ,这种渗透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凸现一元与多元对立统一的民本和谐思想 ,可以作为衡量和解读朝代更替、国势兴衰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特征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乃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其内涵颇为丰富.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而论,其历史特征,概言之,主要有四:外在形式点面扩展与面点收缩共存、实际发展宗法家族与民族国家互动、基本内涵现实规范与理想追求激荡、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