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诗怎样一反唐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这一英明论述,不仅从艺术上概括了唐宋诗歌的主要区别,而且阐明了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对繁荣社会主义诗歌有着长远的指导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又一重大的发展和贡献。宋诗是怎样一反唐人规律的呢?据我的理解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唐人强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宋人多从前人创作中讨生活。唐代进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深刻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一条根本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人李贺,以其诗作瑰丽的色彩、惊人的想象和独特的幽冷情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为后世瞩目的一页。本文拟对李贺的创作和词之间的关系,作一点粗浅的探索。李贺从来都以诗见称于世,世人因其诗而称之“鬼才”,很少有人论及李贺与词的关系。只有明人许学夷在《诗体明辩》中说:“李贺乐府、七言声调婉媚,亦诗余之渐……”,“李贺古诗或不拘韵,律诗多用古韵,此唐人所未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毛主席精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历史经验,指出了诗歌的创作规律、艺术特点和我国诗歌的发展方向,最后又教导我们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毛主席最后这句话的意思,据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提示我们:从李贺的诗歌中,可以更具体地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创作道路以及怎样“从民族中吸引养科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李贺的诗歌,有许多东西足资我们借鉴。 毛主席说:“又李白只有很少几首律诗、李贺除有很少几首五言律外,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写。”  相似文献   

5.
宋诗怎样一反唐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这一英明论述,不仅从艺术上概括了唐宋诗歌的主要区别,而且阐明了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对繁荣社会主义诗歌有着长远的指导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又一重大的发展和贡献.宋诗是怎样一反唐人规律的呢?据我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三次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并指出:“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毛主席还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必须遵守的规律和方法,过去如此,今天尤其应该如此,才能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画论中,没有“形象思维”的用语。刘宋时期的画家宗炳,曾经提出“以  相似文献   

7.
李贺(公元七九○——八一六年)是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诗独具风格、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的诗在艺术上,是以“词诡调激,色浓藻密”而著称的。这里,仅就李贺诗的艺术特色,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诗是语言的艺术,是一种极精美的艺术。因此,在内容确定了的前提下,如何使诗反映生活更艺术,就不能不是诗人所着意追求和苦心经营的了。要是一首诗不能用感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析两宋朋党之争对诗人生活经历、创作心态、创作内容、艺术风格的影响。认为在党祸、诗祸的惩戒之下,诗人们由满怀热情参与现实斗争走向了力图超越人生困苦、逃避政治斗争的另一方面;宋诗由干预现实走到了诗人们不愿作诗、不敢作诗的另一面;宋人不是不懂形象思维,而是不敢运用比兴手法。宋诗造意深微,闲淡枯槁的特色,与两宋党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宋激烈残酷的朋党之争是宋诗特色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贺《秦王饮酒》一诗,很能代表诗人的创作风格。由于这首诗发挥诗人丰富奇突的想象,把历史人物和神仙故事融合一起,语言谲异隐晦,境界恍惚迷离,给读者理解诗意确实带来一定的困难。直到现在,对于这首诗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譬如诗中的“秦王”究竟是谁?这篇作品的主题又是什么?学术界还存在许多分歧和争论。弄清这些问题,其意义决不限于如何准确把握这首诗歌本身的内容上面,而且对于探讨李贺相当一部分作品的  相似文献   

10.
李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诗人。在短短二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为后人留下了近二百四十首诗,其中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诗中的一些奇句、警句,堪称为千古独步的绝唱。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喜欢李贺的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鲁迅先生也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李贺~①。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李贺诗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不打算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全面的评论,只着重谈谈李贺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风格和成就。 务去陈言,自铸新辞 将全部李贺诗通读一遍,下一番“沉潜反复,嗟叹咏歌”的功夫,…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极其深刻地阐明了“诗要用形象思维”,并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人〈今河南宜阳〉.是我国中唐时期一位思想进步而又很有才华的年青诗人.只活了二十七岁.“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长歌续短歌》)他把自己短促的一生,献给了诗歌创作,传留下来的诗共二百三十三首.他的诗歌形象生动、构思奇特,语言上绚丽多采,广泛运用比兴手法,具有辞新意巧的  相似文献   

12.
李贺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鬼”,他的诗风瑰丽奇峭,凄迷浓艳,这种诗风的形成与他对色彩的独特的运用方式是紧密相连的。笔者在对李贺244首诗歌进行字频、词频统计的基础上,对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词进行语言学分析,以证明现代语言统计学的方法对于分析作者作品的风格特征既有其优势的一面,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这一点将在对色彩词功用分析中提及。  相似文献   

13.
李贺反格律辨?——驳李贺诗研究中一种“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诗反格律的论点,几被研究家视作定论。本文通过运用诗歌理论,及对李贺诗的具体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楚辞、乐府、齐梁体、近体诗是李贺诗的艺术渊源。李贺写了六十五首近体诗,其中七律一首,五律十三首,五排七首,五绝二十六首,七绝十八首;其所作近体诗占其诗全部的比例不小;在其非近体诗中还出现了律句、律联和平仄相粘等格律现象。所以说李贺不是反格律的诗人,认为李贺诗反格律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李贺(公元七九○——八一六年)是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诗独具风格、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的诗在艺术上,是以“词诡调激,色浓藻密”而著称的。这里,仅就李贺诗的艺术特色,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全唐诗》所录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中,王之涣仪有六首传世。对子一个当时其诗就“传平乐章,布在人口”的著名诗人来说,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然而他的《登鹳雀楼》却卓异特立,使他英名永垂。语言的朴素,构思的精巧,对仗的工整,使这首短诗众口皆碑。于是,在众多的唐人登楼之作中,这首似乎浅显易懂的佳作就传诵百世了。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沈氏并没有明确地指出他的“前瞻”是向东还是向西,于是他的疏忽  相似文献   

16.
在李贺的诗集中,有一组以马为题材的组诗。这组马诗以取材之丰富,构思之精巧,联想之新奇,寄托之深远,尝为读李贺诗的人所乐道。以马为题材的咏物诗,在历代的作家中是不乏其人的,但是李贺竟能以五言绝句的短小形式,写出了如此之多而又各具特色的诗歌,“每首之中皆有不经人道语”(王琦《李贺诗歌集注》),这确实是李贺呕心之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李贺的《马诗》创作,能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马”既写出了“马”的个性,又描绘出了马的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一北宋中期,一颗闪耀异彩的流星闯进了词坛,使历代读者都为之翘首仰望,这就是眉山苏轼的“长短句之诗”。它最先引人注目的,是那横逸斜出、超越常轨的气势。这是因为宋人沿袭晚唐五代花间词人的遗风,对词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看法:词以倚声谐律为本色,以清丽婉约为正宗。所以,苏词的“铜琶铁板”之音,便被宋人讥为“皆句读不葺之诗耳”。真正的艺术珍品,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到了清代所谓“词之中兴”时期,一些学人把词提到了与诗同尊的地位,强调“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于是,这颗流星那迷离  相似文献   

18.
对于李贺诗的渊源 ,历来争论不休 ,唐代杜牧认为李诗源于“骚” ,宋代张戒认为源于李白 ,刘辰翁认为李贺自成一家 ,清代周容则认为李贺诗“原本风、骚 ,留心汉、魏”。同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李贺诗既源于骚又不同于骚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理”的多寡上。通过对大量历代关于李贺研究论文的分析、比较 ,本文作者认为李贺诗源于骚体的观点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9.
从阐释学、语言力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密尔顿的第八首十四行诗《在孕育攻城之际》进行整体阐释。认为密尔顿在创作这首十四行诗时,还不是一个坚定的议会派分子。因为从该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潜意识。作者在该诗里运用了许多隐喻和典故,构成了隐喻群或隐喻集合,并且形成了一个整体隐喻,那就是他灵魂深处的潜意识:希望免除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劫难。  相似文献   

20.
含蓄蕴藉写宫怨--王昌龄宫怨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绝圣手”王昌龄现存诗歌 170余首 ,尤其是他的七言绝句 ,令后人推崇备至。明代杨升庵称 :“龙标绝句无一篇不佳。”其中以宫怨为题材的诗作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这样评价他的宫怨诗 :“深情幽怨 ,意旨微茫 ,令人测之无端 ,玩之无尽 ,谓之唐人《骚》语可。”王昌龄缠绵细腻、婉转委曲的宫怨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成功的。王昌龄的宫怨诗 ,洗尽了南朝宫体诗的铅华 ,绝无浮靡轻艳的色情成分。他不是庸俗低级地描写女色 ,而是以含蓄蕴藉的手法 ,深刻揭露宫廷生活的黑暗 ,反映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