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云斌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Z2)
文章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要求、道德力量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角度,阐述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要使全社会公民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把加强教育与健全机制结合起来,用政策措施褒扬和激励先进,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和各项行业管理制度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要学好用好党章,以热爱祖国为荣,坚定政治信念;以服务人民为荣,坚持党的宗旨;以辛勤劳动、崇尚科学为荣,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以遵纪守法为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为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实践践行“八荣八耻”的模范。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建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1-6
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立志成才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析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贵春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0):98-99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能动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张秀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90-91
转型期许多主流价值被遮蔽和消解,荣辱颠倒的反道德倾向日益严重。知行应该合二为一,但现实的背反却使“能不能坚持”远比“该不该树立”重要得多,因此,不能只是坐而论道,必须起身躬行;德育虽可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但缺乏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和强制力,也难发挥应有作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切中时弊,只有深刻把握树立与践行、德育与制度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应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应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己任,切实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大学校园,开花结果,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前两年中央分别提出了两大社会发展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于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这两大目标都有关系,两大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和践行。所以,我们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非常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前两年中央分别提出了两大社会发展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于社会主义荣辱现与这两大目标都有关系,两大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和践行.所以,我们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非常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时代精神的延伸,也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在新时期传承历史、面向时代的一次新总结和新发展,既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徐世亮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4):24-25
高职学院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现状,探索了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朱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终生为党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科学精神、团结意识、革命纪律、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等六个方面的教育。朱德认为,要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和关心教育对象;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和风细雨,以理服人;注重发挥"典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邱伟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5):1-4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八荣"的社会价值导向,明确了"八耻"防微杜渐的警示,树立了社会风尚的道德标杆.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八荣八耻",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标尺,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状况直接关系到其道德行为的践行。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9(6):124-127
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牢固树立,更要努力践行,重在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标准;立足基本国情,联系转型期实际;借助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公民的人生、道德修养;建立全社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导向长效机制;在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继承了儒家荣辱观的精华,更多的则是对儒家荣辱观的发展与超越: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内在的自我约束要求,又有外在的制度规范;既是对人类道德共识的肯定,又有社会主义道德特性的阐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修正了儒家荣辱观的缺陷,更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17.
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潜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的精辟概括,并对之进行了详细论证;刘云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杨丽坤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进行了解析,认为研究社会调控机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非常重要;冯秀军对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荣辱情感是荣辱观形成的基础,荣辱观教育需要诉诸情感才能真正抵达心灵并见诸行为;刘建军从理论依据与时代内涵的角度对“以辛勤劳动为荣”进行了详细阐述;黄岩对孟子的“荣辱观”进行了解读,认为认真研究孟子的荣辱观思想对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邹秀春对洛克的道德法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其道德法思想中关于道德观念建设的有益规律和方法,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郑小九对古希腊的荣誉观念进行了评述,认为古希腊文化中关于荣辱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范笑仙则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新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根本价值取向。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开展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体现系统性、生活性、导向性和示范性,评树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典型,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理论基础、锻炼平台、价值示范和个体诱导。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内涵和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多样化的荣辱观往往源于社会生活中多元化的价值观。当前,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并应遵循主体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三大原则。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应从课程体系的科学建构、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以及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等三个层面宏观的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知荣辱方能创和谐,纠倒错方能塑美德,扬正气方能利千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它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共识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