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小国的大政治家李光耀是当代智者,他说过的话,这一句那一句都成了世界名言。天地间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人跟人怎么会相差这么远?他有一段公开谈话,引导我们深入思考领导者是否天生这个话题。他表示,领导者的特质是天生的,他不相信可以通过教导产生。他认为,你可以教导一个人成为一名管理者,但不是成  相似文献   

2.
凤凰 《领导文萃》2014,(7):127-129
正有一座小岛,与世隔绝。岛上有一个土著部落,部落里的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淡而幸福。然而,一场灾难突如其来,一种疾病从天而降,岛上的土著人都病倒了,很快便一一死去。有一个身强体壮的土著人,他挣扎着到山上找了许多草药吃,结果,他活了下来,面对只有他一个人的小岛,他号啕大哭,跑到海边,准备跳海自杀。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个性,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那是他精神上的坐标轴,使他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拥有“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灵魂,一个坚定的精神核心。这两种意义上的“自我”都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的,而是在人生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每个…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战友,在一个穿制服的单位工作,官不大,办公室副主任,一年的奖金差不多等于其他行业一个人的年工资,不知令多少人羡慕不已。然而,正所谓“一家不知一家难”。一次小酌,他向我倾诉了工作中的痛苦押我们单位的那个头头,对上如鼠、待下如虎,对单位有些来头的人,不但另眼相看乃至还要拍马屁,可对我们这种人,简直不当人看,挂在他嘴边的话,是不想干可以走人。一次局里开会,我写的材料有一处数字他认为不准确,便随即撕碎扔在地上。有次与他一起陪客人吃饭,他令我的一个同事将一杯约三两的酒一次干掉,人家不便抗命,喝完当场就从凳子上滑了下来…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曾说:“我们党内要有200个精通马列主义的人,就等于打倒一个日本帝国主义。”我遇到这样一件事:他很想找一位熟悉马列主义理论的人帮他工作。中央党校给他推荐了一位,据介绍,是位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领导者》2006,(3):34-34
他像一头老黄牛,任劳任怨地耕作;他有一双犀利的眼睛,令多少作案犯科之辈原形毕露;他有一颗赤诚的心,让多少人感受到他的温暖……  相似文献   

7.
一把手这个位置,是放大人的优点和缺憾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锻造人和展现人的很好的舞台。要深入了解一个人,我这样想过,最好让他当一回一把手。 我有个同事,为人正派,做事不苟,人也挺有个性,要是他对某个问题有兴趣,总有独到的见解让你佩服;要他给解决某……  相似文献   

8.
人应该有涵养!但是,万一职业对有没有涵养并不苛求呢?假如一个人没有机会受教育,社会环境不具备那种条件,还能要求他奢谈涵养吗?要是周围的人不允许他成为有涵养的人呢?如果涵养使得他在同事、朋友和亲人之间变成了一只“白乌鸦”,从而妨碍他跟别人接近,岂不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9.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10,(15):128-130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笔者与某市一位领导干部谈起人事调配问题时问他,为什么把一位群众公认能力强的人放到一个较差的位置上,他说这是让能力强的人挑重担。又问他,为什么把一位群众公认能力不强的人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他的回答是,为了让能力不强的人有学习锻炼的机会。我不得不慨叹,领导  相似文献   

11.
广原 《决策》2012,(12):81
简单道理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  相似文献   

12.
大画家齐白石有一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一个有争议的画家,对他的画风和成就,有人大加赞赏,也有人或出于偏见对他进行攻讦,或出于嫉妒向他泼污水,或出于无知对他妄加评论,老人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13.
艾森豪威尔总统有过辉煌的军旅生涯。在铿锵戎马、叱咤风云的岁月里,他有无数的日子是在运筹帷幄中度过的。他习惯于出谋划策,也习惯于与出谋划策的人打交道。他身边终日围绕着一批出类拔萃的参谋人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大家都知道,他是近代史上一位大政治家,不必多介绍他的身世功业了。后世的人,说他建功立业,一共有十三套本领,但是其中有十一套大的谋略之学,都未曾流传下来,只留了两套本领给后世的人。其中一套,是著了一部《冰鉴》,把相人之术——这是他老师教给他的  相似文献   

15.
因为自信,才有毛遂自荐的典故传颂;因为自信,才有诸葛亮六擒六纵孟获的战事美谈。是的,人应该拥有自信,这样才有机会像毛遂一样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像诸葛亮一样将自己的睿智发挥出来。自信能使人坚定志向,走向成功。从前有个年轻人,家贫如洗,他和哥哥一起靠挑水卖给村里的人来维持生计。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能挖一条水渠将水引到村里,那么下半辈子就不愁吃穿了。于是,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哥哥,哥哥一口否定了,并说他是异想天开。年轻人没有气馁,积极地准备工具开始挖渠。村里的人知道这件事,也涌上来说他是疯子,不安分守己……他不顾旁人…  相似文献   

16.
萃岚  景珂 《领导文萃》2016,(6):79-81
正(一)明《应谐录》中就有一则"善谀"的故事颇能说明问题,所谓"谀",乃"奉承巴结"之意。广东有一位县令,特别喜欢别人奉承,每发布一项政令,部下交口称赞,县令才喜欢。他手下有一名衙役想迎合县令,故意在旁边对人轻声说:"世上大凡做官的人,一般都喜欢别人奉承,唯独我家老爷不然,很瞧不起别人对他的恭维。"县令听到他所讲的话,迫不及待地把他叫到跟前,赞美不  相似文献   

17.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他是一位有理念的校长,要把教师和学生培养成为"完整的人"。他一直认为,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要让每一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要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守脑如玉     
<正>胡适先生在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文章里,曾引用禅宗的一位高僧所言:"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何为"不受人惑的人"?胡适先生说:"他不容许偏见和个人的利益,来影响他的判断和左右他的观点。他一直都是好奇的,但是他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人。他并不仓促下结论,也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意见,他宁愿耽搁一段时间,一直等到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查考事实和证据后,才下结  相似文献   

19.
楚国有一个叫养由基的人,他善于射箭。某次,他站在距离柳树百步之外的地方射柳叶,一连射了百发,百发百中。围观的人都叫好。  相似文献   

20.
名人之家     
大解 《领导文萃》2014,(3):121-121
正从前,有一个人出了名,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家里都挤满了人,使他无法正常生活。于是,他和家人都躲了起来,搬到另外的地方居住。名人躲藏起来以后,人们还是不断地到他家里去,参观他的房子以及他用过的东西,搜集他曾经说过的话和他的经历。由于寻访他家的人太多,他的家里渐渐有了看门的人,卖票的人,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