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相持阶段前后,国民党第五战区派遣主力,以大别山为依托,开展抗日游击战,开辟了大别山抗日游击战场.该战场是国民党坚持华中抗日的战略中心.反共的基本政治立场,使大别山抗日游击战场亦成为国民党华中反共的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2.
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中,在全国范围内,国民党反动派以极其残酷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杀戮了几十万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摧残了几百万工农群众。两个围剿,导致了红军北上抗日和1935年“一二·九”青年革命运动的爆发。在山东省范围内,从1929年2月至1933年7月,在四年半的时间里,先后被捕或被迫调走的中共山东党的负责人有十位,党组织遭到了十次大的破坏。其中有的负责人任职不到三个月即被捕。“在1933年以后,又由于城市工作的更大破坏,临时中央也离开了城市而迁入了乡村根据地。实行了一个转变。”在鲁西北(邻近冀豫两省的边区平原),除了192∞  相似文献   

3.
1、国民党顽固派插足鲁西北正当鲁四北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之际,在山东以沈鸿烈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不顾中华民族利益,顽固地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沈鸿烈从鲁西南来到鲁西北,挟其地位插足鲁西北,从秘密到公开阴谋分裂范筑先将军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关系。他疯狂反共,制造磨擦,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破坏日益加剧。鲁西北共产党人为坚持独立  相似文献   

4.
《源流》2015,(3):27
风度学校位于隘子镇彩岭(矮岭)村,建于1936年。该校由国民党抗日名将张发奎出资所建,创办人为始兴革命先驱张光第。1936年,"始兴青年歃血团"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方针:一是把革命的重心放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劳苦大众起来和反动政府作斗争;二是革命要有武装。恰在这个时候,张光第受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对青年学生运动的领导。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反动腐朽统治直接导致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诉求的五二〇学生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对五二〇学生运动进行了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斗争策略领导,推动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使国民党反动统治陷于全民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在五二〇学生运动中的领导策略对新时代加强党的青年工作具有现实启示,即必须坚持推进“党管青年”原则、推进青年组织的创新与转型、坚持青年工作宏观目标具体化等。  相似文献   

6.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正确指挥下,中央红军开展了高度灵活的运动战,一反过去王明路线统治时期的被动局面,转战于黔北、川南、滇东之间,摆脱了国民党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为继续长征、北上抗日开拓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华中抗日根据地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维护国共合作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一方面主动寻求与国民党当局的合作,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政治上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政治阴谋,在军事上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华中抗日根据地在争取中间派的工作中,努力实现统一战线政策和群众路线的统一。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在争取伪军工作中,成功运用了“两面派”策略这一特殊的、独创性的统一战线工作办法,展现出高度的政治技巧。  相似文献   

8.
黄桥战役爆发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但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事件。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全国范围内由迅速发展到一度下降的转折关头,国民党顽固派为准备投降而加紧策划的新的反共阴谋。以一九三九年一月国民党所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为开端,国民党顽固派的抗日倾向已经发生了动摇。蒋介石在会上所作的《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的报告和《整顿党务之要点》的讲话,实际上,就是为准备投降而加紧反共  相似文献   

9.
施根 《金陵瞭望》2005,(14):7-7
在中华民族的危难关头,中华儿女报国热血沸腾。一批爱国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不再保持沉默,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意愿。当年,为唤起抗日,曾轰动一时的续范亭中山陵剖腹明志就是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0.
牺盟会是抗日战争前后国民党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和中国共产党组建的一支特殊的抗日联盟组织。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不仅表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前夜时阎锡山思想认识的变化 ,表现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对日本对红军的不同态度及他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而且反映了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对国民党合作政策不断修改的过程和中共党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面具体操作时极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透射出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实际抗日合作的重要一面。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时局转换的关键,它促成了国民党改变政策,停止内战,容纳各党各派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以宋庆龄、冯玉祥、李济深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捐弃前嫌,积极要求和平解决。他们联络各方,稳定了局面。同时,国民党民主派还反对主战派武力讨伐西安,支持宋美龄等飞赴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六年,中国共产党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团结一切力量,发动全民抗日,在西安市七贤庄设立了红军联络处。一九三七年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当时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除了供应前后方的物质,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爱国青年,护送他们到革命圣地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斗争外,主要是不断地揭露和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亲日反共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阴谋活动,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方面进步力量共同抗日。另外,也大力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在党中央和毛主席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成都的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协会”(简称“民协”)的领导下,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有力地配合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把四川变成反革命内战基地的阴谋,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第二条战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声讨“一二·二”惨案成都地处四川腹地,是国民党长期统治的后方地区。成都的青年学生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党领导下,成都青年学生早在抗战时期就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1944成立的“民协”领导开展的“市中事件”学生运动,更是西南地区反对国民党…  相似文献   

14.
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全面的抗日动员,突出表现为以顽强和长期的军事斗争感召广大民众,深入乡村社会为民服务打动民众,以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抗日宣传方式引导民众,以全面深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凝聚民众,以革命根据地与日伪、国民党统治区的横向比较启迪民众。正是经由广泛深入的抗日动员,山东抗日根据地达到了抗日动员的目标,并为此后革命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豫皖苏边三个月反磨擦斗争,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1941年春,皖南事变不久,国民党顽固派为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公然置抗日大局于不顾,向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大举进犯。面对国民党顽军的进攻,豫皖苏边抗日军民奋起抗击,历经三个月的艰苦斗争,终因顽我力量悬殊,我军不得不忍痛转移,反磨擦斗争失利。此次反磨擦斗争,我军不仅丢掉了亲手开创的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而且人员伤亡很大,是仅次于皖南事变的又一次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抗日持久战理论与国民党持久消耗战略之区别杨林书80年代以来,长期被忽视的国民党抗日持久消耗战略,在学术界已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然而,它与毛泽东的抗日持久战理论究竟有何区别,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也带给人们一些模糊认识。本文拟就此予以阐述。第...  相似文献   

17.
1942 年盐阜区高等法院的设立,使盐阜区抗日根据地形成了独立的二级二审制的司法审判体系,审理了大量的民刑事案件。设立以高等法院为核心的审判体系,是盐阜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司法举措,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以法治思路完善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又一实践,是华中抗日根据地与日伪势力、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以外,建立的新的司法斗争体制,对根据地政权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是一个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政治实体。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带动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使之从根本上有别于中国整体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而且也与国民党统治区迟滞的现代化进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抗日根据地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是由各种新的因素的不断累积而成,其中文化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文化建设作为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推动了这一新旧社会递嬗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中,国民党第一战区上将总参议萧振瀛的工作卓有成效。他审时度势、反对分裂、反对汉奸、拥蒋抗日,不仅制止反蒋卖国活动,而且有效地谏蒋和平解决两广事变,为结束内战做出贡献。萧将军任天津市市长时,不仅不镇压学生运动,而且支持其妹夫、长子参加八路军;婉拒29军赴江西"剿共",保存抗日实力,联共抗日。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三年五月崛起的以冯玉祥为首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历时达半年之久,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地方武装集团在局部地区为了抗日反蒋而实行的一次国共合作。它对于推动华北的抗日民主运动,推进全国的抗日反蒋斗争,都起了重大的作用。抗日同盟军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共合作共同进行的,总结这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当前第三次国共合作,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