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明代的经济发展、思想变革相同,"三言"二拍"的女性贞节观具有进步意义.在作品中,贞节已不是女性婚姻生活的最高准则.作品提倡贞节与情爱的统一,主张以追求幸福突破贞节的枷锁.对于贞节观念的受害者,作品既有同情也有赞颂,却缺少理性的批评和反思,贞节仍然作为一种女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伦理原则被尊崇."三言"二拍"的贞节观念更大程度地停留在封建教化上,人道主义的、男女平等的现代观念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色、才、德是古代文学作品对女性审视的三个维度,刘向<列女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以女性为主角的文艺作品,该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美的认识态度无疑具有强大的审美影响力.在<列女传>女性塑造中,表现出对"色"的理念颠覆与淡化,以及对"才"的关注和全面认识,而对"德"的高度礼赞是<列女传>女性审美的最强音.色、才、德三者的重要性依次逐步增强.<列女传>女性美学呈现出一种游离于现实环境的理想性状态,从而为传统女性审美注入了新的因素.但对"女色"的抵制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发现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具体分析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4.
《占有》是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多个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类:其一,"天使"——家庭的牺牲品;其二,"看不见的女人"——孤独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其三,"新女性"——追求独立与自我实现。三类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服从或抗争,其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谱写成一部完整的女性史。分析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有利于揭示女性的不同命运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词体在早期阶段,内容意识与外表形式上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文类中最为女性化的一种,特别适合于"男扮女装"。在词体发展演变的各阶段中,"双性"始终是衡量作品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李清照不但突破了女性词人和女性词作的传统,而且其作品开始呈现出男性词作所具有的双性之美。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表现王侯将相、叱咤风云的男儿天地的<三国演义>,还是描写下层社会、英姿飒爽的须眉英雄的<水浒传>,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女性的身影.两部作品对女性群体的描写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封建文化"男尊女卑"意识的支配下,两部作品对女性都存在着女人非人、女色祸水的观念,其中的女性在男权的压迫下,始终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本文试着比较这两部作品的女性世界,挖掘其中的女性描写,探索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消解"叙事主要集中在具有切己性和私密性的爱情与婚姻主题上,梦幻内容常具有比较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女性的内心欲望和主体需求."梦幻-消解"叙事通过"梦幻""消解"间的落差对比以及叙述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张力,凸显出现代女性所遭遇的与男性不同的问题、矛盾和冲突,以及现代女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同时也展示出其中所蕴含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文化战略思想和学术研究方法,"第三极文化"理论可以在中国电影研究领域开辟一个具有广阔生长性的学术空间,指导对中国电影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并积极发展有民族特色的电影理论.文章以"第三极文化"理论为参照,梳理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进程,并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考察,思考关于中国电影在文化自觉表现上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言"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最具特色.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和门阀制度对女性的迫害,也塑造了一些善良、纯洁以及为争取自己爱情幸福而进行反抗和斗争的女性,在女性形象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是晚明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不乏众多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所占篇幅甚少,也不是作品所突出的重点,但是她们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她们集中反映了特定时期下作者的女性观,对当代女性观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的短篇小说创作是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并溶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以独特的女性话语来表现女性所承担的精神重负和时代忧虑。文章以丁玲的三部作品为例,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说明女性追寻完整的自我和自身价值所经历的艰苦跋涉。  相似文献   

12.
"样板戏"叙事:"他者"观照下的女性革命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文革文学"中的"样板戏"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两性话语权力交锋中不可多得的另类版本。"样板戏"大多以女性作为剧中的主人公或主要英雄人物,但她们身上却缺少真实女性应有的性别色彩。这一女性革命神话虽然表面上改变了女性的从属地位,但却并没有改变女性作为"他者"的历史命运。"革命"只是在形式上解放了女性,然后又通过"去性"及"花木兰化"的方式把女性重新约束在以"革命"来命名的男权话语之中。这一"样板戏"叙事模式,在看似抬高女性的革命言说中其实不自觉地潜隐着男性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3.
《玉台新咏》: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台新咏》是我国南朝徐陵编撰的一部诗歌总集,660首诗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其中女性作者的作品从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的生活和情感遭遇,具有鲜明的女性风格;男性作者的作品都选择女性为表现题材,具备女性化审美特点,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相似文献   

14.
近代期刊中,女性创作的文学理论类作品从文体、题材、语言、观点等多个层面真实地呈现了近代女性知识群体的文学态度和观念,但学界对此关注甚少。通过对近代期刊的初步查阅,共整理出77位女性作者发表于1840—1919年之间的文论作品百余篇,涉及期刊16种。在整理过程中,形成了判断作者女性身份的四条依据。通过对这些女性文论作者身份的细致考察,认为她们的共同社会身份是"闺秀",而女校教师、女校学生、报刊编辑是近代文论女性作者最具时代特征的身份标识。此外,女性文论作者的不同身份对其文论作品的写作有一定影响。发表于近代期刊上的女性文论主要为诗词评论。  相似文献   

15.
女性"自我"意识虽然是女作家以个人的名义(即第一人称)进行故事叙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武断地将作品中的"我"等同于作者本人。当然,这并不排除这个艺术形象上所呈现出的作者本人的经验(他人的或个人的)特征,同时,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女性"自我"形象与其他类别的女性形象的区别。它是关于"自我"的言说(第一人称叙事),并且这个"自我"必然地折射出女性作家的心灵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朔是用"女性--‘镜子'+旅行"的模式来表达焦虑情绪的,主要集中在他自己所谓的纯情期.笔下诸女性都被作者赋予"镜子"的意义,由此映照出男主人公告别英雄初始时焦虑的"镜像".正如惠特曼所谓的"女人是灵魂的大门"."旅行"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不但被王朔赋予了形式方面的功能,更有逃脱焦虑内容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日谈》与《金瓶梅》同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书,作为反封建主流文化的作品,它们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得到了肯定.两部作品均塑造了张扬情欲的女性形象,广为世人所关注.然而,由于两书的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的不同,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邯郸记>和<麦克白>中塑造了两个极有权欲和手段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以及她们的形象与"人性"大主题的联系是我们探讨这两部作品的伟大意义时必然无法忽视的一个方面.西苏等女性主义学者提出的"双性同体"理论为我们把握这两个女性角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19.
奥斯丁和张爱玲两位不同民族、时代的女性作家分别在《傲慢与偏见》和《倾城之恋》两部作品中从特有的女性视角出发,表现了丰富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特征。两部作品有着共同的创作主题:爱情与婚姻,并都体现了作者对同时代女性生存地位的冷静思考与深切关怀。尽管伊丽莎白和白流苏两位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有其不彻底性,但她们与男权中心的世俗观念的抗争体现了女性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90年代,"电戏"传入中国.1897年9月5日李伯元所办的<游戏报>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电影评论"文章.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片断,至今已整整100年.中国早期电影工作者主要与通俗作家合作编剧,拍摄一些中国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默片",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电影的教化作用.1931年由中国电影工作者、进步的新剧艺工作者与通俗作家通力合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在"9·18"、"1·28"后,中国民众的抗日情绪空前高涨,促使我国的电影事业在国难声中很快步入了一个左翼电影主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