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自由个性"既不同于"个性自由",也不同于人的自由发展或人的全面发展,但它们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其中,"个性自由"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人的自由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途径,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自由个性"实现的最切近的基础.作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自由个性"应该被完整地理解为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而达到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主张民主、推崇科学、追求自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从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来看,"五四"运动前后实际上是中国哲学初步成形的时期.在其基本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哲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地创造和转化了传统哲学与外来哲学,创建了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学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五四"精神的缺位来寻找原因.中国的哲学工作者能够焚膏继晷,为中国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亚洲的文化研究和传媒批评的术语家族中,"韩流"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流行而且重要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在"韩流"文化盛行的亚洲国家,韩流旋风彻底刮上分水岭,一方面是韩剧、韩星汹涌而至,另一面则出现了警惕的抗"韩流"声音,出现"嫌韩流"、"反韩流"、"抗韩流"倾向。中韩之间应采取积极措施,开展良性的文化交流,增加相互的信任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韩流”名词解释:“韩流”是流行的代名词之一,来自韩国的服饰、偶像剧,流行歌曲等,是部分年轻人追逐的风向标。需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韩流并不代表低龄化和盲从,就像二十世纪70年代流行的紧身喇叭裤和二十世纪80年代流行的紧身钩脚裤一样,它同样代表的是每个不同年代最新的服饰思想的解放,和前卫年轻人对未来.对个性自由的瞳憬。  相似文献   

5.
从安七炫到裴勇俊,从李英爱到rain,他们伴随着韩流一路向我们走来,在中国拥有了数量众多的粉丝."韩星"作为韩流中最鲜活的符号,用强大的号召力把韩流演绎到了极致,并推动和见证了韩流从盛到衰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徐福来 《浙江学刊》2007,1(5):121-126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是扬弃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自由个性"。由于柏林不懂得,马克思是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物化的现实的,并且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之分,从而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误解为"积极自由"。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澄清柏林对马克思的误解,科学地阐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舍斯托夫通过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转变、托尔斯泰的作品和尼采的生活悲剧,揭示了他们内心世界中存在着两个领域,"理性与良心"领域和"个性自由的心理"领域,展现了这两个领域的对抗和斗争,并重新提出了后一领域的地位与权利问题:被"科学和道德"所拒绝的人们还有没有希望?这也就是悲剧哲学的根本问题.悲剧哲学的宗旨是揭示和拷问与普遍理性法则相对立的"个性自由心理"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中东欧国家相继开始从中央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最初这些国家大都接受"华盛顿共识"的建议,实行自由化、稳定化、私有化,力图立刻"跳入"自由市场经济.但随之灾难性的衰退出现,而转型中的种种问题也推动了转型理论的发展,"渐进-制度观"日益为学术界和转型国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李英武 《唐都学刊》2004,20(1):19-23
近几年在中国掀起了韩国热 ,而在韩国又掀起了中国热 ,这种现象分别被称为“韩流”和“汉潮”。“汉潮”和“韩流”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了中韩两国经济、文化的全面沟通和交流。在日益扩大的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 ,两国应努力加深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致力于促进“韩流”和“汉潮”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使两者成为 2 1世纪中韩合作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吴斌 《社科纵横》2008,23(6):70-71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明法去私"、"刑无等级"、"一断於法",这构成了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精华,尽管法家的"法治"学说因推崇法家严刑峻法的秦王朝暴政而受到后世诟病,但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秦汉之后,作为儒家"德治"学说的补充,在德主刑辅系统理论中,中国古代法治思想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法治与古代"法治"有着本质的不同,如何以史为鉴,构建现代法治中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所谓日本在唐朝以前还是一个被称为"倭"的国家,从"倭"更名为"日本"表面上只是国号的变动,实则背后蕴含着重大的理由--日本开始寻求与中国对等的国际地位.结合公元7至8世纪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不难看出,看似单纯的"正名"却标志了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这点上讲,"日本"国号的出现与明治维新以来近代国家意识在日本的萌芽有着等量齐观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迪尔凯姆的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中,个人人格与社会团结的关系是其解决问题的理论起点.但是迪尔凯姆时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仅仅是"个人依赖社会"那样简单,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在19世纪的法国主流思想中,"个人主义"一词所表达的意思与迪尔凯姆用"失范(anomie)"和"利己主义(egoism)"这对概念所要表达的意思几乎是完全一致的.正是基于这种具体语境,迪尔凯姆对上述问题持有的其实是一种基于利己与利他相统一基础上的坚持利他先于利己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3.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二战后兴起的一股反文化潮流,"垮掉派"是战后美国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塞林格、凯鲁亚克和金斯伯格为代表的垮掉派作家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历史变革时期,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对美国现存秩序发起了挑战。在文学上,他们摒弃了重形式轻内容的学院派传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个性和需求,形成了不拘一格的创作观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2音乐旋风     
韩国音乐有力地助推了韩流的涌动,其中韩国热歌劲舞的音乐方式,成为一个新流行的坐标.NRG、水晶男孩、H.O.T.等青少年偶像组合出现之后,与众不同的音乐、舞蹈、服饰与舞台风格,以及歌声中充满的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不愿受束缚的心情,让很多成长中的青少年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热烈追随.让我们一同回忆一下那些风靡一时的音乐组合.  相似文献   

15.
孔子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末世在"文"、"质"原始独立、简单粗糙形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文质并举,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必然的历史进程.有了人类就有了"文" ,在某种意义上,"文"比"美"等概念更能准确地说明中国人特有的积淀着丰富民族历史的审美意识.春秋时代人们对"文"十分重视.在"文"过分发展时,强调以"质"弥补,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异于西方文化之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和"为美的.  相似文献   

16.
口语崇拜是一种与写实主义、个性主义、大众化等思潮相互呼应的现代文学观念,它的产生与西方的语音中心主义语言观对中国的影响有关.由于五四新文学的领导者及以后的理论家主要以语言变革的逻辑为其口语崇拜主张立论,当现代语言变革特别是"汉字革命"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时,文学中的口语崇拜观念便面临理论危机.口语崇拜观念还面对着从文学自身出发而产生的质疑,这种质疑的声音在现代文学史上虽不是时代最强音,但却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17.
邢雪艳 《日本学刊》2005,55(2):127-141
"自由打工族"是日本社会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近年来,这一群体人数增长迅速,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试从其定义、类型、个体原因以及社会原因和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审美"概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08,35(1):96-102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概念都以审美经验为中心.在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经历了从自律性向他律性的转化,"审美"概念的内涵也从非功利、无甘的的变为功利的、实用的.中国美学对于"审美"概念的理解始终叠加着国外美学理论的交光互影,但也不乏对于中国本土传统美学观念的传承,在总体上更具开放性、普适性和兼容性.从中西美学史的嬗变可见,"审美"概念的内涵十分宽泛.这与它所依托的审美经验的包容性和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匇)"与"円"     
学界多以为" "是日本字,"円"则罕有论及.本文对此两字进行了中日语言对比的初步探讨,藉此揭示中日文化交流之轨迹.指出" "为中国古有之字,"钱"之俗体;"円"则缘"圆"字俗体讹变而成,始见于东瀛抄本,近现代逆输入中国.  相似文献   

20.
青岛是受"韩流"刺激最大的城市,有近10万韩国人常住这里,韩国饮食和服饰早已遍布大街小巷。可是你有没有注意过韩国画?画面唯美、装饰性强,价格不高,这些都使韩国画深受岛城藏家的喜爱。只花1万元便可以让客厅的墙上"韩"风扑面,何乐而不为?遗世独立中庸美学观看韩国油画展是一场奇妙的体验。有点陌生,有点似曾相识。色彩浓郁却不刺眼,能感觉到流动的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