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躯体是当今哲学美学界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力度感则是肤觉-躯体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肤觉的视觉化,肤觉-躯体经验的力度感与视觉结合起来,形成肤视力度感.肤视力度感的审美选择遵循由沉重向轻盈快感和无觉快感发展的趋向.无觉快感是肤觉-躯体美感的最高层次,无觉的躯体自动和无思是当今意识为生产方式下的人类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2.
赵之昂 《中州学刊》2007,(5):234-237
审美形式不是一种自然属性,而是人类身体的一种属性,是肤觉经验与视觉经验联合感知、凝聚的结果。侧重于肤觉经验的形式其风格表现为简洁,侧重于视觉经验的形式则是繁复。现代艺术形式的简洁,是人类摆脱意识的工具性而对自身肤觉信息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赵之昂 《文史哲》2005,(2):11-15
基于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肤/视联系和肤觉经验的“视觉化”,人们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对外物进行肤觉体验和肤觉把握,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肤觉比喻就具有空间的、情感的、无意识的诗性的特征。肤觉比喻以其意向性,将肤觉自我投射出去,在一定的空间中形成“大人”。肤觉比喻和肤觉“大人”是自然美、形式美、优美、壮美等审美范畴的内在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身体-肤觉的视觉空间扩展是人的本性之一.身体-肤觉空间扩展向个别事物的情感投射形成"情景交融",这一空间的情感充盈形成寥廓空间快感,两者的结合是艺术意境形成的根据之一.这样就将现代实验心理学与艺术意境联系起来,从而为中国传统的意境理论找到了现代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摆脱纯粹意识的形而上学特性,从现实的、身体的角度透视意识是后现代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从现实的、身体的角度探讨意识和审美,是将纯粹意识和审美与人类现实生存状态联系起来,为意识和审美找出现实的、实证的依据,特别是为最高审美范畴找到一定的科学性根据,并且在实证和纯粹审美范畴之间的整体探索中,重新审视、解释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范畴,进而使得审美范畴和整个审美观念实证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艺术创造活动中包含着认识、客观性、抽象思维、求真等重要的科学因素,科学创造活动中同样也包含着情感、个性化、形象思维、求美等重要的艺术因素。可能正是人类创造活动对情感与认识、个性化与客观性、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求美与求真的兼容并蓄,搭起了艺术与科学融会贯通的桥梁,从而使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7.
论艺术起源的游戏和模仿中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能 《江汉论坛》2004,(9):122-125
艺术的最终根源应该是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社会实践,在劳动实践与艺术之间还存在一系列中介:劳动实践-创造-创造的自由-游戏-外观形象的游戏-模仿-外观形象的模仿-艺术。这些中介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相互交错、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总体上,艺术的起源主要有两大序列:1.劳动实践-创造-创造的自由-游戏-外观形象的游戏—模仿—外观形象的模仿-模仿性艺术-现实主义艺术;2.劳动实践—创造—创造的自由—模仿—外观形象的模仿—游戏—表演性艺术—浪漫主义艺术。  相似文献   

8.
试论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就是人类不停顿地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自身从而不断获得进步和自由的历史。创造,是人类生活的本质,是人类主动精神的核心。人类正是在创造活动中,摸索出历史前进的方向,推动着世界文明的新陈代谢。因此,研究和探讨创造活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创造性思维就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本文就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形式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这三方面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古典儒学既是无神论的,又具有深刻的宗教性,两方面同时兼而有之。这是一种没有上帝的宗教,是一种肯定人类自身经验积累的宗教。儒学推崇这样的方式:人的成长和伸延既为意义总体,即我下面所称的“协同创造”(co—creativity)过程所塑就,同时又作用于这个意义总体。在古代典籍中,  相似文献   

10.
刘影 《理论界》2009,(5):124-125
人类的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即贯穿于所有社会形态、而不是某一些社会形态;它是现实的,最基本的能动因素,而不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它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社会实践是人类文明的创造原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方式.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历程的社会实践,其本质--社会工程,则立足于社会规律和价值观念的整合,着眼于社会结构模式的建构、落脚于社会工程创新、规划,指导着人类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1.
夏商时期的和谐文化主要体现在制度控制层面、精神控制层面以及艺术审美三个层面。在制度控制层面,通过协调外交关系中的交往行为,以实现部落社会的和谐。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控制措施,通过推行荒政制度,关注弱势群体,通过控制人们物质消费的过度行为,以实现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精神控制层面,人们通过宗教信仰、道德修养以及礼乐为用等方式加强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的遵从,强化个体身心修养和谐意识,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艺术审美层面,表现为听觉与味觉审美上的和谐,表现为视觉审美中的阴阳和谐、青铜图案与建筑审美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主体观和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民主法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参与主体的缺失则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主体观的确立、主体性的增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于主体观“一体多元”的内涵,“一体两面”的特质,以及与民主法治的基本要素和建设目标相吻合,使得主体观的确立、主体性的增强成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得以良性循环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牟世晶 《兰州学刊》2008,(1):98-101
在我国的儒家经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耻感意识以及耻感意识对于人之为人的重要性的论述,而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当前所进行的荣辱观教育必然会显现出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教育的内容不等于艺术教育,它包括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体验在内。凡是立足于感性对象和个人趣味,又能实现对个人欲望的超越,使人达到感性与理性、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进入生存的自由境界的内容,都属于审美教育所要培养的情感。它是由美(优美)感和崇高感两方面所构成的。所以,要造就健全的人格,除了美的教育外,还需要崇高的教育。只有同时兼顾这两者,我们对美育的理解才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曾繁亭 《齐鲁学刊》2007,2(1):108-111
与反对浪漫主义的历史情境相适应,自然主义奉“真实感”为最高原则,反对流于“夸张”与“幻想”的“杜撰”与“虚构”。但自然主义并不反对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想象,其对“纯想象”的反对,正是要拯救和解放真正的文学想象——将其从“玄奥”、“观念”的高空拽回真实生活的大地。  相似文献   

16.
17.
刘宗超 《河北学刊》2006,26(5):194-198
汉代艺术精神指的是汉代艺术的主流创作取向和主流观念,它是相应艺术形式形成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其根源应该追溯到当时的文化精神。汉代艺术所体现的主要是汉代儒家、汉代道家的文化精神,可以具体化为包容精神、浪漫精神和雄浑气象。这种艺术精神是对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大汉时代精神的反映,对其后艺术的发展具有范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丽总是愁人的--论作为一种审美体验的忧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悲剧视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形式由来以久,但现在来看事情并非如此.悲感现象里的哀怨表现是审美文化中的下品,作为对生命力的肯定的英雄悲剧也并不能达到审美体验的颠峰.只有与幽默感相通的忧郁体验,才能凭藉其生命深度达到审美意识的极限.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有助于人们在审美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审美与人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我国已经步入了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 ,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着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等问题 ,就这些问题分析探讨 ,有益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