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80年代以来 ,中国当代历史剧的创作一直是佳作频出 ,在创作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积淀了丰富的创作经验。《雍正王朝》成功地继承了这些成果并焕发出新的美学风格 ,在历史剧创作流程中具有某种总结性意义。表现出当代历史剧的创作特色 :一、还原与重构的对立统一 ;二、历史剧话语精神的当代性与文化性 ;三、以人写史 ,以史托人 ,人性的立体化展现 ;四、悬念魅力与性格魅力的交相辉映 ;五、电视艺术语言的综合化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时期的话剧创作中,丁西林的独幕喜剧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而其中尤以《压迫》一剧最是脍炙人口,被誉为“那时期的创作喜剧中的唯一杰作”(洪深语)。今天,《压迫》一剧已被列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文选”课程的“精读篇月”之一;这将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五四”时期话剧创作概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压迫》一剧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几年涌现出的后宫剧,对电视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收视类型,影响观众收视习惯和心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其创作、营销具有自身特性。从中国后宫剧现状、创作特点、营销方式等方面出发,剖析后宫剧对大众文化消费的影响,进而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诗写剧”是最能体现曹禺话剧创作个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他区别同时代话剧作家的显著特色,就创作主体而言,曹禺多次宣称他以“诗”写“剧”。与曹禺诗化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也融合了别种文学体裁的特长,但不是诗而是小说。老舍创造性地把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最为显要的现代文学文体结合起来,创立了极具个性特色的“小说化戏剧”,使成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话剧在特殊的政治时代,没有完全跌入低谷,在文艺家们普遍迷失自我的红色岁月依旧为中国甚至世界戏剧观众奉献出独具个性风采的“小说化戏剧”精品。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实践,分别从史与剧,历史与现实,史剧人物论,史剧结构、情节、冲突,史剧语言等方面探析郭沫若历史剧创作观,指出:“失事求似”,以艺术为主,以科学为辅是郭沫若处理史与剧关系的原则;强调史剧家的责任在于发展历史的精神是郭沫若历史悲剧理论系统的创造性部分;史剧人物“合理的发展”论是郭沫若在史剧人物论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论陶不论是观点、方法、文风都开辟了陶渊明研究的一个全新时代。他格外看重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认为陶是屈原之后第二位最具个性的作家 ;从三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陶“潜伏的特性” ;认为陶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其根本的人生观是自然和自由 ;提出和论证了陶享年五十六岁说。他在治陶方法上中西结合 ,注入鲜明的个性 ;在创作和做人上也受陶影响。他接受陶渊明有自娱、写史、启蒙、恋乡等数种动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创作手法方面切入,论述小说遗憾结局的审美效应,这种遗憾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表现在作者“怎么写”和“为什么写”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读者接受遗憾的情感反应和理性思考上。为了“写缺致憾”,作者在创作时多采用蓄势、意外、巧合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创作在题材选取方面有个突出的特点,即写“平凡的人生”写平凡的“几乎无事的悲剧”用以表现普遍的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异于中庸的“狂狷”取向。汤显祖的一生, 是具有狂狷气质的一生。他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期望超脱的心愿注于他的戏 剧诗歌创作,使之呈现出以“狂”为主的狂狷本色。从这种狂狷取向来看,就可 见他的尚奇气、重情趣、借梦幻写人生等创作特点的共同本质,也可见他关注 女性、同情女性、倾慕女性美的不同一般的美学倾向及其对《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春泽 《中华魂》2010,(5):I0001-I0001,I00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当前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且明确要求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贯彻落实好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具有基层特点的学习型党组织,就要知史学史,编史写史,用史兴史。知史学史,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是建设具有基层特点的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创作史的研究是《资本论》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资本论》创作史,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发展的科学这一本质特点的认识,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正确地对待西方经济学;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郑莉 《中南论坛》2007,2(3):96-99
明代宫廷庆赏剧是明代宫廷杂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作品都是由明教坊司和钟鼓司中的无名氏艺人创作的,现在能看到的剧作主要是收录在《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标明“教坊编演”的一些作品。本文以这部分作品为例,分析了宫廷庆赏剧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对象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尽一致的看法。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在给他友人的一封信中曾经谈到,他写童话,主要是为孩子们,但同时也是为这些孩子的父母亲。可见,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为孩子们写的。其特点应当表现在儿童与文学的两个方面。这种主要为孩子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当然更应该注意“用美的规律建造”(马克思语)。而体现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审美特色,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作家的成功的审美心理描绘中。因此,提高作家的审美感受能力,就不能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不仅在定义上,而且在“写什么”、“怎么写”和“用什么语言”这些根本性问题上都陷入了困境;与此同时,它们又在挣扎着突围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个“陷入”和“突破”过程还在反复进行,将来无疑还会继续下去。对之进行系统的学术梳理,对将来的女性小说创作与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摆脱子、史的束缚 ,逐步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唐人“有意为小说” ,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五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勾勒唐五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视角自身的特点 ;二是在叙事时间上 ,标注年号、有意识“扭曲时间”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笔法的运用构成唐五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时序 ;三是叙事结构上 ,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 ,作者还通过设置“小说之眼” ,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  相似文献   

16.
明中后期,随着社会思潮的涌动,出现了大量的佛道度脱剧的创作。有部分剧作依旧秉承了证佛理仙道和佛道度脱的传统。但是文人剧中的佛道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与元以来明初“仙佛剧”有了很大的不同。与前代剧作相比,宗教理论性增强,故事性强,世俗性强,语多讽刺,构成了明代中后期佛道度脱剧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梅村词在清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再被推为本朝词家之“冠冕”.吴伟业具有由“诗史”观延伸而来的自觉的“词史”意识.其“词史”观及梅村词对清代“词史”观的确立发展及后世“词史”创作具有开山之功和重要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明末清初词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动形”组合的新语词,它们意义丰富,使用广泛。这类词具有独特的语义关系、句法功能、意义特点。其中,动宾式与动补式的界定依据主要是“动”、“形”之间的语义关系。“动形”式动词不常作补语。同时,这类词在表义上具有形象性、丰富性和新颖性。此外,“动形”式新语词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语言自身规律、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人的关系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神的表达,是中国画的终极追求。宗炳的“畅神”论和谢赫的“气韵生动”说,进一步发展了“以形写神”论。意象性是中国画的根本特点,散点透视是中国画特有的表达方式,“以形写神”观对中国画影响深远。在造型上,中国画追求不似之似;在创作表现技法上,重视以线造型,以墨色为‘主。“以形写神”观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指引着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艺术创作应该树立“中国国家艺术形象”,这一形象的特点、性质和创作要求等完全符合习总书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主要精神。“中国国家艺术形象”有其独特表现,它在性质上要达到不同方面的协调和整合,对艺术创作主体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创作“中国国家艺术形象”的作品对艺术创作具有引领意义,对国家利益的影响与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