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试焦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试焦虑是个体面对考试情境产生的 ,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基本特征的复杂的情绪反应状态 ,是现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心理卫生问题。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是必要的 ,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均有不良影响。从理性角度审视考试焦虑的内涵 ,剖析考试焦虑的形成机制 ,探讨考试焦虑特别是过度考试焦虑的辅导对策 ,这无疑对加强学校考试心理辅导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考试焦虑及其心理疏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试焦虑是青少年学生在考试问题上表现的一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困扰,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有不良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本文阐述了考试焦虑的实质及表现,全面分析了影响其形成的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并提出了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控的种种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辅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探讨小组辅导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作用为目的。采用自编的小组综合辅导方案对10名考试焦虑程度不同的大学生进行了6次小组辅导,并使用SCL-90、TA T前后测对辅导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为:①后测SCL90各项因子得分低于前测,其中躯体化、抑郁及附加项目上有非常显著的减轻(P<0.05),在焦虑、恐怖和偏执上有显著的减轻(P<0.01);②TA T后测分数没有显著变化。得出结论: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综合辅导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整群的方法取样对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的测查,结果发现(1)考试焦虑存在明显的年级主效应,其中初三和高三的学生的考试焦虑明显高于其他年级;(2)考试焦虑男女有异,女生焦虑高于男生;(3)各年级均有考试焦虑程度偏高的学生.提示我们对个别同学的心理调适及考前心理辅导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定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担忧考试成败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考试前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成绩。适度的紧张,可以对人起到作用,产生良好的效果,但过度的考试紧张则导致考试焦虑,影响考场表现,并波及身心健康。以下测试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考试焦虑水平,以及急虑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英语考试焦虑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考试焦虑形成及对英语学习影响的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学生英语考试焦虑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考试焦虑普遍降低;学生对英语说、写考试的焦虑程度远远高于听、读;考试焦虑一般会转化成学习动力,促进英语学习。进而提出了改变评估方式、采用合作学习法等五种处理考试焦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学习焦虑常表现为心神不宁、自卑自责、头疼头晕、惶恐急躁等。过度焦虑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还会干扰记忆的过程,影响思维的活动,而且对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令人羡慕的花季,可烦重的学业有时可能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焦虑情感。你是否有学习焦虑的情况?以下测试可以帮你了解自己。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  相似文献   

8.
浅论考试焦虑与心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影响应试者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本文试图探讨影响焦虑的因素,分析焦虑对考试的影响,提出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对策,解决困扰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419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在线直播课英语学习焦虑》调查量表对研究对象在疫情期间在线直播课学习环境中的英语学习焦虑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在线直播课的学习环境中,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线上直播课焦虑、线下考试信心焦虑、线下考试焦虑和线下考试结果焦虑。文章进一步探索了直播课英语学习焦虑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在线英语学习焦虑均与英语成绩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其中:“线下考试焦虑”和“线下考试结果焦虑”对于英语考试成绩,特别是CET4成绩有预测作用;而“线上直播课焦虑”和“线下考试信心焦虑”对于考试成绩没有预测作用。这对大学英语在线直播课教学提供了以下参考:第一,充分发挥在线直播课的教学优势,调整直播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在线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在线直播课英语教学的学习效果;第二,及时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针对大学生英语考试焦虑强且考试成绩偏低等情况,教师可以在直播课教学期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逐渐减少学生对于线下英语考试的恐惧心理,降低考试焦虑,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人的情绪在多数情况下,均处于“适度激活状态”,因而,我们能够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维系心理和行为的正常状态。然而,对于面临升学考试或参加高考的学生,尤其是曾经有过“名落孙山”体验的考生,让他们保持“适度的激活状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为了使考生朋友们在临考前和考试过程中对过度焦虑有所了解,并掌握必要的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最终战胜过度焦虑等不良情绪,笔者在总结。心理学教学、咨询经验的基础上,谈谈考生过度焦虑的心理调适,以期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对焦虑的一般心理分析焦虑是一种情绪状…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产权化 ,就是赋予劳动者与其人力资本对等的产权权能、产权权益和产权权责 ,使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和承担风险。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化 ,对于促进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制度创新 ,推进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终将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率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文学自觉起于何时这个具有理论、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通过文献解析与古代文学创作文本考察的方法,认为文学的自觉是文学发生学方面的话语,从先秦文学的创作实际状态来看,当时的文学创作就和魏晋以后的文学创作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先秦的文艺理论儒家审美思想占据主导,对当时的创作作了一些扭曲性的诠释,对文艺提出政治功利性要求,这种文化取向在宗法社会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对社会文化进行资源整合为人类福祉服务,是社会一种理性的选择,也是统治阶级对文学的期许.但是,社会对文学的期许,或政治家们对文化的理想,与文人们创作心态没有必然的联系,魏晋文学实际也没有完全脱离"寓训勉于诗赋"的政治功利性色彩.  相似文献   

13.
项目特性曲线模型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两参数逻辑斯蒂模型作为多级评分模型,并用迭代法对项目参数及能力参数进行点估计。  相似文献   

14.
患者中心疗法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它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主导,促使患者去认识个人的生活意义和目的,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这一疗法对当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村包产到户,城市职工持股”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种基本模式。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应大力发展职工持股制度,明确发展思路与重点,规范职工持股制度的运作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全球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文中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及人才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 ,阐述了现代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素质的要求 ,提出了高等教育必须转传统的继承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 ,从而使受教育者从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of religious and cultural factors, Nikolai was considered by some scholars as the first Japanese who arrived in Russia earlier than the naval guards. The Nikolay’s tragic fate reflects the imperial activities and religious competition in Eurasia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which reflects the serious foreign interference in Russian affairs in the “Great Chaos” era and reveals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Russian “religious colonization”  相似文献   

18.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前三卷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出版发行是中国武侠文学西方行旅的成功实践,也是中国“侠文化”走进西方世界的成功范式。这是第一部由西方主流商业出版社出版的金庸武侠文学作品,引起了英美评论界的热烈评价。通过对相关书评和读者评价开展考察,洞窥译作在英语世界的评价与接受。研究结果表明,对作品主题、故事情节、叙事风格、武侠文化和中国元素等方面的正面评价远多于负面评价;对翻译质量的反馈表明译文流畅易读、副文本信息完备;对三个译本横向比较发现,三卷质量呈阶梯状提升。但译介仍存在出版周期过长、人名及外号翻译混乱、流播渠道单一等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9.
20.
Fang Xiaoru believed that etiquette was not only a positive means of governance but also the foundation for man being human. The rule of law is a passive means of domination. It is a means of punishment that prevents people from becoming inhuman. The combination of etiquette and legal system is the perfect rule of etiquette and law. However, in Fang’s mind, etiquette and legal system are not equal with the former being foundation and the latter supplementation. What Fang said was not modern legal systems. The rule of etiquette and law has its limit, i.e., it creates an unrestricted ruling group centered on kingship. The dynasty’s gradual decay and dynasty replacement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 fate of the rule of ritual and l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