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 木文是《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之一,目的是探索农村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及改革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即在农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生产经营方式与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发展趋向,为指导农村工作提供依据。全文2.5万字,现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2.
3.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合作经济即集体经济。合作,主要是从经营方式上说的;集体,主要是从所有制性质讲的。这是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成份或基本的所有制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至更长的时期内,它不仅不能被别的所有制形式所替代,而且存在发展的趋势。 (一) 研究合作经济问题,首先要正确地看待历史,科学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我国搞合作经济的历史已经不短了。合作社的历史可以说同党的历史一样长。单说在根据地时期,由于党的倡导和组织,许多地方都办起了互助组、变工队、消费合作社、  相似文献   

4.
“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农业普遍实行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后,多数地方合作经济组织曾一度成了空白。旧体制的弊病使许多农民对合作产生误解,新获得的自由使他们不希望再受“合作”的束缚。究竟要不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何种合作经济组织,一些人曾一时迷惘。几年实践证明,中国农村需要继续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而且仍然需要发展社区合作组织(当然不是恢复旧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农民家庭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结构的合作经济,与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但是,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贸工农”型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生产方式实行多形式、多方位、纵横向的合作和联合。因此,完善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是当前农村建立“贸工农”型产业结构中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实现“贸工农”型生产结构,是封闭式的自给性的农业转到外向型的商品性农业的战略性的转变。具体地说,就是要把沿海地区的农业搞成向内输送新产品、新技术,对外创汇,形成对外对内二个幅射面。那么,为什么建立“贸工农”型产业结构必须同时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6.
股份合作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好形式──谈张掖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兴起的原因和条件任继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张掖市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到1993年底,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88亿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51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5.022亿元大...  相似文献   

7.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作为农村生产关系主体的原有经营系统迅速分解,“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已不复存在,生产职能由生产队转向农户,从而确立了农民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由于与产品经济相配套的政社合一的组织被瓦解,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组织尚未健全,因此出现了农村经济组织上的断层。农民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缺乏一个结合部。广大农民要求建立新型联合组织,要求提供综合服务的欲望日趋炽热。因此,农村新的经济组织模式如何构成,及其功能效应如何发挥,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农村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玉田县农村改革试验区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以完善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较好地回答了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作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重要问题之一.举办中外合资企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加速我国经济向外向型转变,我认为,有必要对中外合资企业的性质重新进行研究.现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拙见.一、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对于我国中外合资企业的性质,目前较普遍认为是国家资本主义,其理论依据就是列宁  相似文献   

10.
股份合作经济发展至今,仍有少数人对它的公有制性质持怀疑态度。其实,即使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作经济也是一种集体经济,也不能简单把它与资本主义经济划等号。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工厂时曾经指出:“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虽然它在自己的实际组织中,当然到处都再生产并且会再生产出现存制度的一切缺点。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工厂内已经被扬弃,虽然起初只是在下述形式上被扬弃,即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也就是说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他们自己的劳动增殖。这种工…  相似文献   

11.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我国国民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结构的多层次,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合理地组织社会主义生产,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需要认真探索的。实践证明经济联合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好形式。大连市的经济联合是从八○年上半年发展起来的。以前有个别的企业做了联合的尝试,现在已有更多的企业在经济互利、平等协商、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联合。截至八○年十月底,已经建立起来的联合企业54个,参加联合的单位113个。按联合的范围划分,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中外联营等形式。按联合的程度划分,有技术协作,补偿贸易,合资经营等形式。通过经济联合,发展了生产,搞活了经济,开辟了新的局面。经济联合是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正确地认识它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作用和地位,对于调整和改革国民经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推进大庆石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经济转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其固有的资源、结构、体制、生态、城市功能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着眼于推进大庆的经济转型,“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大庆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接替产业、创建百年油田、构建战略新高、共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推动大庆迈上科学发展新阶段。鉴于大庆经济转型过程中一系列制约因素和各实施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经济转型应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全局性、整体性的战略谋划并建立起相应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3.
要使我国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必须进一步变革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创建和发展我国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必须根据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现代农民家庭经济为基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动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国情,不可一刀切,更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强制推行.  相似文献   

14.
回顾十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四十年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深切感到,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必须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形式的选择,必须由农民自己作主,任何人也替代不了农民的选择;合作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它最终能否体现其成员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新疆农村正在纷纷酝酿建立地域性的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新生事物越来越被人们所瞩目,它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值得我们予以重视。(一)大家知道,新疆广大农牧区经过十年改革,已经从根本上冲破了“三级所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僵化局面,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怎样认识和估计目前农村的状况,如何进一步形成农村合作制经济体系,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研究解决哪些问题,合作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需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逐步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才有可能认识和掌握它发展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了大约十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副产品由短缺到丰富,农村市场繁荣,农民收入增加。基本的经验就是三条: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在这三条经验中,党的农村政策正确、稳定最为重要。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一是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展快,粮食和农副产品市场放开、价格放开、农业的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调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成分在农村的载体,它是劳动者为了克服孤立的个体经营的局限性,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上的一家一户办不到或办不好的共同性事务,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联合,自主经营,民主管理,自负盈亏,共有积累,按劳分配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适应商品化、现代化的潮流,是目前农村生产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提出的必然要求。一、强化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枢纽的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八十年代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承包,九十年代则要靠市场,“要致富,盼服务”是目前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新型合作经济网的建设问题 如前所述,新型合作经济还只是一种雏形,需要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新型合作经济的形成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有统有分的合作经济的充实和完善问题;二是合作经济网或体系的建设和形成问题。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也是交织在一起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振兴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科学进步的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这个论断是我国农业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不仅理清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而且揭示了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普遍规律。认真学习和贯彻决定的精神,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把整个农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