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邓小平自觉地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置于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的理性审视之下 ,创建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有 :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的经济伦理观念 ,改变劳动者的工作态度 ,促进经济发展 ;科学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使社会主义成为既能保持社会公平又能保持高效率的合理的社会制度 ;确立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价值导向 ,市场经济主体应是四有新人 ,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逆全球化中经济人的伦理困境体现为道德人格缺失引发信任危机、经济理性膨胀导致人性物化、消费主义泛滥致使价值错位,它表征着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与理性精神的衰落。经济人需要一种生态自觉,将人、社会与自然纳入整体性关系之中,自觉转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生态经济人。生态经济人是经济人面对伦理困境的一种自我革新,它具体表现在生态人格、生态理性与生态消费等方面。生态经济人重视生态人格,以实践中的生态人为基础,自觉遵循社会生态系统各领域的规范性约束,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抵制极端利己主义,自觉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生态经济人注重生态理性,以价值理性、交往理性、实践理性为根基,在世界性的交往关系中发展人的丰富性,反对用同一性思维来压制他者的差异性,自觉克服狭隘的价值偏好。生态经济人强调生态消费,注重生产、消费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高效简便的能量交换机制,追求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自觉提升人的自由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觉是人的自觉,是人对文化的自知之明,这种自觉不是盲目的,是有价值取向的。从其现实性来说,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是由时代性、民族性和发展性这样三个维度构成,它既是社会进步对文化的发展要求,也是构建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4.
共享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价值追求融入并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其具体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超越“资本中心论”,诠释人的共生共享价值旨归,另一方面超越“文明冲突论”,扩展文明包容共享思维理性。相较于由资本增殖逻辑所推动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源自共享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这主要体现为,共享发展唤醒人的主体自觉以提高人们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创新创造精神以推进现代化追赶超越式发展和凝聚现代化发展合力。因而,新时代必须坚持将共享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中,这就要求必须尊重现代化发展规律,渐进共享社会发展红利;优化现代化发展格局,在综合平衡中共谋发展;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精神场域,凝聚共享价值共识,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迈向人类文明新高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政治文化的作用及其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促使个人形成现代化所需要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二是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三是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关键是现代人人格的现代化: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使国家、政府和个人都要树立法治观念和现代市场观念;二是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三是人总体素质的提高是政治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实心实学”本质是一种崇尚道德理性、注意道德休养、关注社会群生的人文精神。它在人的“经世宰物” (或“开物成务”)中 ,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 ,特别重视心性道德的展现和道德自觉的价值 ,并把它作为人的本质规定和人生的价值目标。这与西方所崇尚的科学理性、注重理智的科学精神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其现代社会价值是 ,将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自身失去的道德 (善 )价值观念寻找回来 ,并把善与科学、道德与经济、仁爱与自然完美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2012年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对黄帝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作用给予了解答。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黄帝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文明创造,黄帝崇拜体现了人文的、理性的特征;在肯定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祭陵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承认文化自觉是文化强国的巨大动力和核心理念,文化自觉要建立在人的自觉的基础上,德性自觉与理性思潮才能推动文明进程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一、人的塑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通过人来建设、运作和发挥作用的,因而,人的素质状况直接影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经济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灵魂。市场经济是经济现代化的体制形式,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是经济现代化的体制转变过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说到底就是市场经济文化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主要特点是:创新与效率、竞争与合作、开放与信用、规则与法制等。经济发展与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建立市场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时代意义 (一)青年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曾起过积极作用的伦理道德体系,有不少方面已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规范体系又尚未建立起来,于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两种乃至多种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陷入困惑和迷茫,传统价值体系的解构留给我们思考的是现代社会价值平等的基础是什么? 这一问题的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回答:当事物的差异性得到过分的尊重时,一种根本的意义就会隐匿,即现代社会失落了能够给人类存在赋予意义的合理的精神基础。这一失落的原因是什么? 以及人类如何去重新建立这一基础? 本文从社会历史现实的角度作了分析并从回溯文化传统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作家从文学文本出发,以较为理性的视点去审视人类的异化与抗争。本文试以《白鲸》、《红字》、《城堡》和《窥视者》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小说为例,简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小说文本中揭示的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人与社会对话过程中的异化和抗争,从而体味异化和抗争这同一部乐曲浑厚旋律之一二。  相似文献   

13.
论实践思维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而思维方式是以理论形式表达的人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时代课题已经提出,马克思创立的实践思维方式,由于自觉地表现着人类实践的本性,将会得到普遍的接受和不断的发展.探讨实践思维,在当前处理和解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时代课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然”的实践阐释——论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然即"应当如此",它植根于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立足于人类实践寻找应然的各种规定性,将应然的本质归结为以人的需要为最高尺度,重构世界图景,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解。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六个命题:(1)应然是从实然出发的否定和超越;(2)应然的最终根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应然是对必然的利用;(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对实然的应然建构;(5)应然实然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6)追求应然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解。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截然对立的。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然存在物是人的劳动创造的,“物”或“自然”都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要扬弃和否定“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以物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实际上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拜物教唯物主义”,其现实危害相当严重。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灵魂。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是目的”、“人的本质”及“人的自由”等重要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最高原则,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从“物的层面”揭示“资本社会”的“物化”和“物的依赖性”的本质的“实证科学”的总观点和总方法,它绝对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有“实践的人道主义”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哲学理想。  相似文献   

16.
生态合理性是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的方法论,它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自然,认识人类自身的价值、人类与世界及自然的关系等提供了新的思维和研究方式,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中拓展了人类认识的能力。生态合理性继承和发扬人类已往文明的长处,超越现实文明社会的局限,用生态学的理念解构现代文明社会片面的价值观念,它按照社会生态的整体观念来构建新的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协调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王中田同志提出宗教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是不会消亡的,这种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宗教不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宗教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随着宗教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的消失,宗教就必然走向消亡;不能把宗教精神与人类精神混为一谈,宗教的消亡不等于消灭;用行政的手段取缔宗教和断然否定宗教的消亡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人不是与生俱来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体,更不是与生俱来就是自发社会关系的主体(或主人)。人的主体地位及与主体相应的客体及其地位的确立,都是在人认识自然和社会、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上的主体与客体的确立,是人类历史步入现代社会的标志。但是,这种主客体的确立及其相互关系的形成,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能否保持住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类当今乃至未来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是近代思想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出发点、立场不同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对二者关系的解决程度。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纯客观主义的实证方法,为了经济科学而牺牲人。费尔巴哈哲学由于对抽象人崇拜而忽视现实人的物质利益关系。马克思超出同时代人的地方就在于他是从科学和价值统一的角度,科学地说明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作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界定,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辨证关系,阐明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增添了新的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