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审美判断标准对艺术家“向善”的评价,即恩格斯提出的文学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较大的思想深度”;运用审美判断标准对艺术家“求真”的评价,即恩格斯提出的艺术家所“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运用审美判断标准对艺术家“创美”的评价,即恩格斯提出的“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人"比德"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彤 《人文杂志》2002,(5):122-125
“比德”是中国人重要的审美情趣 ,它体现在历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推动了中国历代文学艺术始终沿着一条健康的道路发展 ,这也正是“比德”作为中国人一种重要的审美情趣历经几千年沧桑变迁却未发生质的变化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景:物色之美     
人们在山川自然的观照中发现了物色之美,称之为风景、美景、景色、景观,又将它摄入诗、画,创造出艺术之景。与"情"范畴相对,形成了美学与艺术理论中的"景"范畴。在表示审美客体的诸范畴中,景.可以说更有纯粹的美学意义。它直接由物色观照中产生,是审美主体对自然对象美的一种发现与概括。与其它的客体对象范畴相比,景,更具有空间审美意识和自然人化的美感趣味,因而成为文学艺术与审美欣赏中一个常用的范畴术语。其特别的审美内涵、潜在的文化渊源和引人入胜的魁力,都颇有理论探讨的价值。山水美感的结晶自然风景,物色万象,自古…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画艺术理论中,石涛的画论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他倡导的中国画艺术的美学精神即强调画家主体的心性表达,抒写画家自然美感情趣。这在中国画艺术表现里体现为水墨结合、水墨相融、水墨一体所产生的艺术丰富表现力,它是艺术家追求艺术审美理想的结果,这一结果就包括有"絪缊"之美的内涵。"絪缊"是画家把对宇宙自然的审美感悟抽象化为理性思维观念,并使其形象化、视觉化所创造出的具有混沌苍茫的意象之美,它对中国画艺术审美创作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幽默语言的审美特征在语言修辞过程中,人们不仅按照一定目的去选择词语(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洁),而且也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审美感觉去遣词造句(尽量幽默生动,句式丰富多彩),使之成为优美的艺术语言.修辞中的幽默点染,就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审美活动.幽默语言的审美特征——受到人们喜爱的美质,愚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谐趣之美 首先给人的直感是它具有谐趣性.幽默的语言的轻松、情趣和可笑构成谐趣性的三个要素.情趣性既是构思幽默语言与幽默艺术的出发点,又是衡量幽默意境高低浓淡的根本指标.《西游记》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是塑造了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可爱的形象,而这塑造之功,是绝对少不了这幽默艺术的高度运用和发挥的.没有幽默艺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清"字在《世说新语》中出现八十多次,它既有道德内涵,更富有审美意味。作为审美范畴,"清"形成于魏晋人物品藻,它包含"雅"、"远"、"简"三层内涵。对人格之"清"和自然之"清"的赞叹,润濡了六朝以清真自然为美的审美情趣。理解《世说新语》中的"清"范畴,是理解六朝美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美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语文教学也担负着审美教育的重任.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美、形式美,激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晶 《社会科学》2002,(12):61-64
娱乐在本质上是审美的游戏 ,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 ,娱乐是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审美是以快感的追求与获得为其标志的。娱乐的目的是美的快感的获取。文学艺术要承担审美文化的功能 ,要充分发挥娱乐的作用。娱乐是一种“溶解性的美” ,是审美文化中的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9.
美感教育,是指与美的感受紧密结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它的目的在于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美的能力。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从《原道》篇开始的一部《文心雕龙》,力图通过美学来贯通儒、道、佛,或者说使儒、道、佛三家在审美层面上统一起来,在审美活动中沟通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多重关系。因此,刘勰之道,不仅综合儒、道、佛之道,而且这种道是通过审美——文学艺术之道映射出来的。换言之,表层的审美——艺术之道整合着深层的文化哲学之道。这样,原道有两层含义,表层是原文学艺术之道,深层是原文艺之道所包含的文化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11.
陈孟云 《学术探索》2012,(10):125-129
汉语配音译制片在20世纪末的中国曾掀起过一股热浪,尤其是以乔臻为代表的为外语片(《魂断蓝桥》、《亡命天涯》、《叶塞尼亚》等)作的汉语配音,通过汉语有声语言艺术的创作,使外国电影人物获得灵魂的再塑,最终使这些国外影片成为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经典电影。乔臻以独特的有声语言艺术魅力为外国电影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品位,使汉语有声语言与电影艺术形象完美结合,达到圆融无碍、浑然为一、整体和谐的至美之境。本文试图通过揭示乔臻配音艺术语言的创作过程,探讨老一辈艺术家如何在有声语言创造过程中把审美认知和独特的精气神融入电影艺术并实现对外国影片的审美超越,从而获得有声语言魅力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2.
褚春元 《天府新论》2007,(1):151-153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在他及其后学著作《庄子》中,庄子以自己切身的艺术体验对文学艺术作了深刻的论述,特别是他把“天籁”、“天乐”之美作为文艺鉴赏的最高标准,论述更是精辟独到。“天籁”、“天乐”之美,即是自然本色之美,庄子把它作为文艺鉴赏的最高标准对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为后世人们进行文艺鉴赏提供了一个尺度。  相似文献   

13.
美学论著中经常谈论美、审美,其实美并不存在。美既不是一个实存的对象,也不是对象的某种性质,严格地说美也算不上是抽象概念。美学史上真正有价值的美的定义最终都指向空无,而指向物质对象和属性的则不能成立。真正存在的是鉴赏活动,这是因为人在历史过程中发展起精神能力,于是就有了精神需要,这使得人不仅有了物质享受,还有了精神享受。鉴赏活动是人在精神或情感上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顺应和喜爱,人以自己的精神能力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的世界,通常所说的美就是只存在于人心中的这种诗情。把美当作真实的存在是一种错觉。应当以“鉴赏”和“鉴赏学”代替“审美”和“美学”。  相似文献   

14.
梁代宫体诗为满足齐梁时代诗学新变的短咏需求而采用画法入诗手法,借鉴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等绘画笔法刻画日常生活的诗意与圆融之美,艺术地将音乐、绘画、戏剧式的美集中凸显于诗歌语言形式、意象构成与审美意境中,使审美主体对诗中情画所传达出的审美情趣获得愉悦感知,开唐人诗中有画之先河。此时宫体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目的已与传统诗教顺美匡恶教化功能无关,与永明诗人将隐秀情思作情在词外的隐性表达也不相同,其诗作目的就是为了吟咏日常俗世生活的常态之美,以此获得审美娱情,建构快乐人生,也因此构成宫体诗声色审美的娱情主题。  相似文献   

15.
《巴黎手稿》与美学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文章从争论最多的“尺度”问题入手,论证人的对象化的劳动实践,就是把主体人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创造出符合自己需要的理想的实用对象和审美对象。文章还指出,美的问题不属于本体论的问题,强调要区分物的物质属性和物的价值属性,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关系中的存在物,它以意义、价值的方式存在。另外,文章还认为,功利的善和愉悦的美都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只有对象中有活生生的人之感情的形象显现,才能成为审美感受、观照和体验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艺术是人类最重要的才能,是人劳动创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思想感情的精神产品。艺术的本质是指艺术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艺术这种事物的内部规定性,其特征是真实性、形象性及典型性。艺术的价值取决于艺术的独有特质,可概括为:创造性价值、真理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审美性价值。艺术根据对现实中的美的认识,对美的升华和凝聚。艺术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超越就是艺术的精神。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生产劳动。艺术和美密不可分,艺术美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试论道教美学的民族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道教美学的民族特质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道之大美”、“生之壮美”、“真之优美”、“善之至美”几方面。体现着真、善、美三者相互独立而又相融互动的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与人生追求中,并为现代人生存智慧提供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8.
关于纪录片美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作为融新闻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的综合体,它具有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功能,而这些功能都是以审美功能为基础的。纪录片创作时应注入作者的美学思考,使美成为纪录片创作努力达到的艺术境界,以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一般而言,纪录片具有纪录本质的真实美、矛盾冲突构成的悬念美、人物性格刻画的个性美以及客观纪实呈现的朴素美。  相似文献   

19.
耿长春 《晋阳学刊》2003,(4):111-112
晚报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媒体,其美学意义是客观存在的。深入细致地研究晚报新闻的这一美学规律,对我们改进新闻的写作以及进一步办好报纸,很有必要。真实之美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新闻才受到了人民大众的高度关注。一位哲人说过:什么是美?唯真是美。此话在某种意义上道出了生活的真谛。真实美作为晚报新闻的一个美学因素,无时不在地存在于报纸新闻的版面中。读者在阅读新闻时,所得到的审美体验与阅读其它文章如小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小说毕竟是一种文学艺术,允许夸张、虚构,读者在作者构筑的这一虚幻世界中,固然…  相似文献   

20.
文学艺术对“真”的追求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因为文学艺术作品和所有门类的艺术品一样 ,都是艺术家体验和情感的产物 ,它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性色彩。当然 ,文学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系统中的一个部分 ,它对“真”的追求中 ,也必然包含着对生活内蕴的真的追求。这艺术的“真”是指向未来的 ,也指向深刻的历史和哲学意味。文学之“真”的追求 ,表达了人类的审美理想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