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美是属于客观范畴还是主观范畴的问题,当前有三种观点:客观论、主观论和主客观统一论,其中客观论又分为自然属性说与社会属性说。我认为,这个问题长期争论不休,主观和客观的概念没有弄清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主观和客观,这是认识论专有的特殊概念,它不但包括了主体和客体、思维与存在这个最一般性的意义,而且在更深的  相似文献   

2.
美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说其复杂,在美学界,至今仍是众家纷芸,其说不一;论其简单,丑的反面就是美,或者说美的反面就是丑。就美感而言,审美主体认为美的不再认为是丑;反之,审美主体认为是丑的不会使其感到美。美与丑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并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之中。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审美客体的具体属性,又并非全部决定于审美客体。这取决于人们对于美的感性认识、理解程度等诸方面因素,即取决于人们的审美观。美是人们审美体验中的具体现象,是一种物象在人的审美视觉中的反映。产生这种反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共同的审美心理以及个人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之外,还有客观的物象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感染力。关于美,无论是具象的、抽象的,还是主观的、客观的,或是主客观统一的等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无不是在统一的矛盾运动之中所产生的力和力的作用。这是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美的概念有两种:一为表现对象美,一为表现目的美。就来源讲,艺术美绝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美一方面,生活中丑的现象也可作为艺术美表现的对象。创造美的艺术作品的决定性条件不在表现对象的美,而在于是否具有正确的社会的审美的理想,以美作为表现目的。艺术作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表现了作家的审美理想,对美在本质、成分或内容上的现实,赋予了恰当的形式,使之适合人们观照。  相似文献   

4.
古代哲学是建筑于实体观念之上的本体论哲学,古代美学则认为美是实体——本体的某种属性。近代哲学是建筑于实体——本体论基础上的认识论哲学,近代美学则视美为感性认识的对象。现代哲学是抛弃了实体观念的意义论哲学,它认为世界是作为意义对象而存在的。现代美学认为美不是实体的属性,也不是感性认识的对象,而是理性面对着的意义世界。审美消除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因而美在主客观范畴之外),超越现实世界,领悟存在的意义,使人真正进入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美?美的性质是什么?美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等等。自古迄今,各国的美学家们都在为此苦苦思索,争论不休。建国以来,我国美学界也曾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仅就美的性质而言就有四种看法: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有人认为美是客观的,有人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有人则认为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这些美学家们,为什么对美学领域中的这些基本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作出今人满意的回答呢?我认为,原因之一是这些美学家们,在探讨这些基本问题时还缺乏一个科学的方法。他们不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按…  相似文献   

6.
探讨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五年前,在中国社会学座谈会上,胡乔木同志就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作了长篇发言,对在我国恢复和发展社会学起了重大作用。今年年初,胡乔木同志又发表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文章对几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有关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作了科学的总结,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篇文章虽然提到社会学的地方并不多,但从文章涉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它为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书讯     
居伊·塞契罗:《一种新的美学理论》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版在这本篇幅不大的书(共141页)中,作者塞契罗反对多数现代美学家的主张:审美仅仅是主观的活动,他试图建立一种客观的美学理论.作者提出了美的定义,解释了为什么对美的事物的感觉是愉快的,探讨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美.作者认为,对于审美判断客观性产生怀疑,部分地是由于美的事物相互间差异极大.而且"美"的性质也十分复杂.但是作者认为,这些事实并不证  相似文献   

8.
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之所以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存在的偏误。一是停留于知性的把握,并由此而走向极端。美的本质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而美感的形成也有多元的基础、不同的渠道,从而使美具有多种特征和属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多样性的统一。人们往往抓住其多种特征和属性的某一方面,加以夸大,并据以批评他人的观点、论证已见,从而在正确地批评了他人一种片面性的同时,也使自己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美的主观论把“美”看成是主体“心”的产物,认为它…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三手稿《私有制和共产主义》中有一段论述音乐美的文字:“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主张美是主客观统一的朱光潜先生在文章中引了这段话之后说:“这两句极简单的话就解决了美和美感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美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统一的问题。上句说音乐的美感须以客观存在的音乐为先决条件,下句说音乐美也要有‘懂音乐的耳朵’这个主观条件。请想一想:(一)美只是主观的还只是客观的呢?(二)美能否离开美感而独立的存在呢!想通了这两个问题,许多美学上的问题就可“迎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在我国恢复以来,许多同志在不懈地为完善社会学在我国的学科体系而作努力,其中有部分同志始终在致力于研究恢复或重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探讨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这是重建、恢复与发展中国社会学体系的出发点,这些同志所作的努力,当然是十分可贵的。还有一部分同志在不倦地研究近代西方社会学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地认识美,可按美的事物的产生和美的性质特点 的不同,把美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本文主要讨 论艺术美的本质和根据问题。 一、艺术美是主观统一于客观之中 真正的艺术是一定创造出美的。对人们是一定有美学欣赏价值的。至于那种名谓艺术,实则无美可言的东西,本不该叫艺术的。所以,艺术美是艺术特有的美学属性。从美学角度看,艺术和艺术美二者具有同一性。因此,为了认识艺术美, 可以从艺术着手研究。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毛泽东同志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毛泽…  相似文献   

12.
一、康德关于美的四个规定康德是根据形式逻辑判断的质、量、关系和方式四个方面来分析审美判断的。在这四个方面中 ,其核心命题是美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美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是就对象与审美主题的关系而言的。所谓无目的 ,即没有客观的目的 ,就其外在的讲 ,就是审美不涉及客观存在 ,无利害 ;就其内在目的看 ,就是不涉及对象的内容和意义 ,即美不在于完善。所谓合目的性 ,是指合主观的目的。在康德看来 ,就是客观对象的形式适合于主体的想像力和知解力 ,引起它们自由和谐的活动 ,从而产生美感。从这一命题出发 ,康德引出了关于美…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什么?     
本文认为,对于发展问题,从脱离人的自然主义前提出发所作的任何讨论都不会有什么意义;我们应当在思考方法上来一个彻底的康德式的颠倒——由前提的客体的本位转换为主体本位。由此出发,我认为,所谓自然界本身自在的发展,不过是人类以抽象、虚幻的形式对现实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所做的主观平衡和解决;它表达了人类对客观世界凝聚着功利的、伦理的和审美的主观期望,在实践的基础上,这种主观期望便转化为现实客观世界的、合目的性运动。发展,根本上是的人发展,发展就是人的解放过程。 一、发展是一个事实性描述吗? 据传统观点,发展是对自在的客观…  相似文献   

14.
美学的对象是在研究美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上构成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是:(1)客观美;(2)创作的主体;(3)艺术.如何理解客观美?就其广义而言,美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完善.完善是客观现实、精神生活和艺术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体现出这些现象存在的完满无缺.就这个意义来说,完善是所有美的现象共同具有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他在哲学史上和美学史上的贡献不会诠释穷尽.由于后学在他那里各取所需并片面解释、发挥,遮蔽其思想本意.致使真正的康德已面目全非:主观--客观、形式--表现、存在--思维、审美--伦理.如此阐释也带来了积极作用,因为这体现了一个矛盾的康德,但如果对这些矛盾做理性层面的剖析,会发现康德美学中的辩证性.康德以后,美学的学术潮流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个方向走向相反的方向,或为主观,或为客观;或为本质,或为现象;或为生命本身,或为精神理性.然而,对于一种不可能有确定概念的美本身,这只能是一种貌似科学与真理的时代呼声,它的命运终究是非确定的,康德的二律背反及其矛盾充斥的<判断力批判>即是一个明证.尽管康德本人认为只有鉴赏力本身的幻象才能产生辩证法,也即审美的"二律背反"才是辩证法,但实质上他的矛盾体本身都具有对立统一的特质,从其中能很好的体现美本身的多样性.从一个多维的侧面能证明美的东西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16.
邹进先 《求是学刊》2005,32(1):104-108
杜诗在审美意象营造上最重要的创变是改变盛唐诗歌意象通常呈现的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和谐平衡的形态 ,重主观感觉 ,突出抒情主体对客观物象的独特感觉、直觉印象、情感意态 ,创造出新鲜、独特乃至变形的审美意象和意象组合 ,给人以全新的艺术感受。这是杜甫对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由南京大学凌继尧同志撰写的《苏联当代美学》一书最近出版了。作者在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代苏联美学界在美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成果和进展,这对我国美学界了解、研究苏联当代美学的研究状况,促进我国美学研究都将起到积极作用。《苏联当代美学》一书着重介绍了历时十年之久的关于审美本质问题的讨论,苏联美学研究中有关方法论方面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及主要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产生和影响。当时引起激烈争论的是布罗夫的《艺术审美本质》一书中的观点。布罗夫主张美学的研究兴趣应转向人,转向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研究。他的这种“社会派”观点,实破了苏联美学研究中传统的方法论基础,遭到崇尚审美对象自然属性的“自然派”的反对。结果,“社会派”美学家的观点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Л·Н·斯托洛维奇教授的《审美价值的本质》一书,对审美价值等问题提出了新颖、独特的看法,成为苏联美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美学研究的重点和国外美学研究有一个共同的趋势,这就是由美的研究转向了审美的研究,也即由对审美客体的本质研究转向了对主体审美经验的研究。美学走向了“过程性”美学,即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的美学。与此同时,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从探究客观本体到关注主客体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的转变。可以说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正处在转折迂回中的艰难选择。在这方面出现一大批美学论文和专著。其中叶朗主编的《现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 盾进行再认识 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认为,要解决这两对矛盾最根本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在“大跃进”等特殊时期,又试图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变革到超越生产力水平的程度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而且在实践上带来了极大的失误。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20.
美的本质是多方面的,从认识论角度来探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便是关于美的本质的中心问题。美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抑或是主客观统一的……各种对美的本质的观点、看法,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而展开论争。但是,美又不同于在自然界中本身有质的规定性的事物。我们尽可以说花是红的、草是绿的,并无人反对,我们却不能期望说花草是美的也一定无人反对。因此,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的方法又不同干一般认识论的讨论方法。我们如果把两者等同起来,就有导致对美的本质、审美现象、审美的历史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简单化、机械化的结果。正确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