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原始审美经验中,人们把引起愉快的对象称作“美”.其后,人们意识到对官能快感的过度追求会导致负面后果,进而将“美”限定为“有价值”的快感对象.快感对象的范围包括五觉快感对象的形式美和心灵愉悦对象的内涵美.美作为有价值的快乐对象,又表现为“幸福的东西”“爱的对象”“骄傲的对象”.这也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有价值的快乐对象是“美”的特殊语义.  相似文献   

2.
审美对象的主体性构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对现实的特殊关系——审美关系出发,认为:审美对象与人对现实的其他关系中的对象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按主体的审美性或审美的主体性原则构建的,它不单纯取决于客观外物,而存在于审美关系之中。其主要特征有三:被审美主体想象构建的内心意象性,这是创造的方式;被审美主体的体验表现性,这是其被创造的动力;被审美主体表现出来的丰富多样和千差万别性,这是其被创造的形态。文章初步论证了上述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审美经验现象学》是杜弗莱纳全面、系统阐述其现象学美学观点的重要著作,是当代西方现象学美学公认的代表性著作。他的主旨在于强调感觉和知觉的意义,以便为审美经验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本书已收入陆梅林、程代熙主编的《外国文艺理论研究资料丛书》,将全文翻译出版。这里刊出的是该书引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4.
1人类的审美活动无可避免地面临或涉及审美对象。几乎所有的美学论著也 都无可避免地提到审美对象。但是,这里却出现了这样一个理论断层:至少在 我国,审美对象还没有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美学范畴加以研究;审美对象或者被美的对象所取代,或者淹没于美的本质之中。从而,仅据笔者所见,至今还没有关于审美对象的专门论著。于是,究竟什么是审美对象,它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它的实现条件或中介何在,它区别于人对现实的其他关系的对象的鲜明特征在哪里,所有这些重要问题都还只是一首美学上的“朦胧诗”。 我认为,审美对象应该作为美学的一个内…  相似文献   

5.
我不认为美的哲学已山穷水尽,只要求助于自然科学,才能使美学科学化;而坚持认为,美的哲学分析不仅是摆脱不开的,而且恰恰是美学走向科学的真正基础。当然,这种哲学分析不能再囿限于认识论范畴中,满足于主观、客观或主客观“统一”、“和谐”等概念组合上,而是要在系统本体论中,为美的存在形态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进而对美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生活世界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既不是与人无涉的客观世界,也不是与客观世界相脱离的主观世界,而是主客相亲相融的意义世界;生活世界具有非课题性、奠基性、主观性和直观性的特征;生活世界是人的原初经验世界,它构成了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审美对象的意义世界是对生活世界这一原初世界的具象呈现,是对人的存在意义的一种感性体验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经济责任制是一种从组织制度上来规定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完成一定劳务任务所应承担的经济权责制度。对于这样一种制度,目前的叫法虽然不同,如农业中叫做生产责任制,商业中叫做经营责任制或经营管理责任制,但是内容是一样的,都是要求经营单位明确规定本单位的劳动者所承担劳务范围,所拥有的职权及所应负的物质责任。为了方便和化一,统称经济责任制为好。实行经济责任制并没有改变经营单位的社会主义性质。列宁说过:“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列宁选集》第3卷,第62页)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特征。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单位生产资料的性质没有质的变化。从农业中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情况看,无论是采取联产计酬形式还是采用包产到户形式,都只是组织形式的变化,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并未变动。虽然有些农户  相似文献   

8.
“文化”这个术语本身的内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哲学家之间激烈的思想论战的一个迫  相似文献   

9.
客观地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刘丽杰思想政治工作是门科学,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人。人,是一种能动的生产要素,其劳动能力的可朔性范围,取决于精神状态和组织状态。改变人的思想、精神状态的工...  相似文献   

10.
关注生活质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与现实着眼点.通过对生活质量及客观生活质量的深入理解,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居民客观生活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黑龙江省城市居民客观生活质量还有待于大力提升.其举措为:发展创新型企业,提高居民的经济能力;引导居民健康消费,满足其家庭生活之所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完善交通通讯条件,提升城市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审美文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什么是审美文化?聂振斌什么是审美文化?现阶段大概谁也没有能力给它下一个精确的、科学的、大家都能接受的定义,但不等于这一问题不需要追问,不需要研究。事实上,如果真的把这一问题悬置起来不闻不问,我们研究的范围、对象将是漫无边际的,研究的目的、方向也将是模...  相似文献   

12.
另类也是美     
正除了四大名砚中的澄泥砚是以河泥烧制,中国古代的制砚材料还有很多种,在石砚之外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晶砚在众多非石质砚中可谓出类拔萃。水晶材质名贵,古代称为水玉,用来制砚其实是比较奢侈的,从中也可看出爱砚人对这一文房用具的厚爱,不计其费,不厌其奢。宋代米芾在其所著《砚史》中云:信州水晶砚,于它砚磨汁倾入用。民国马丕显在其所著  相似文献   

13.
论美是价值     
一、寻求美的本质应该从什么出发 毫无疑问,寻求美的本质要从现象出发。问题在于:如何理解这里的现象?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的现象究竟是什么? 一种观点认为,找寻美的本质应从美的事物如美的山水、花鸟、人物、作品等亦即美的现象出发;然后运用通常的分析、归纳的逻辑方法从这些现象中找出同一的东西,从而把握美的本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找寻美的本质应从美感经验出发。 我们认为,美的事物和美感这样孤立起来都不是探求美的本质以及一般美学研究中的出发点的现象。因为: 第一、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一回事,它们是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15.
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之所以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存在的偏误。一是停留于知性的把握,并由此而走向极端。美的本质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而美感的形成也有多元的基础、不同的渠道,从而使美具有多种特征和属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多样性的统一。人们往往抓住其多种特征和属性的某一方面,加以夸大,并据以批评他人的观点、论证已见,从而在正确地批评了他人一种片面性的同时,也使自己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美的主观论把“美”看成是主体“心”的产物,认为它…  相似文献   

16.
美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说其复杂,在美学界,至今仍是众家纷芸,其说不一;论其简单,丑的反面就是美,或者说美的反面就是丑。就美感而言,审美主体认为美的不再认为是丑;反之,审美主体认为是丑的不会使其感到美。美与丑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并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之中。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审美客体的具体属性,又并非全部决定于审美客体。这取决于人们对于美的感性认识、理解程度等诸方面因素,即取决于人们的审美观。美是人们审美体验中的具体现象,是一种物象在人的审美视觉中的反映。产生这种反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共同的审美心理以及个人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之外,还有客观的物象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感染力。关于美,无论是具象的、抽象的,还是主观的、客观的,或是主客观统一的等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无不是在统一的矛盾运动之中所产生的力和力的作用。这是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一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人类自己给自已提出的司芬克斯之谜。且不说两千五百年了,仅就从鲍姆加通为美学命名以来的两个半世纪,试着寻找答案和自以为猜到了谜底的著作、文章,可算是汗牛充栋了。列出一些观点来唱对台戏,这不是本文旨意所在,这里试从历史的角度,从历史对美的回答中,看能否有所发现。学术上许多观点,常是在真正了解了它的发展史之时,解答的途径也就在其中了。历史的回顾。有全人类的,有东方或西方的等等,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这里仅就几个关键人物的观点,看看美指的应是什么。二 本文所讨论的美,是专指艺术活动这一意义而言的。…  相似文献   

18.
美是什么,即美的本质问题至今未获解决。在这个美学基本问题上,美学研究陷于困境。从根本上说,这种困境是由传统哲学的局限造成的。摆脱美学研究的困境,必须对美学的哲学基础作批判性的反思,并且寻找新的哲学基点,从而在更高水平上解决美的本质问题,重建美学理论体系。美学在本质上属于哲学学科,而不属于一般的社会科学。美的本质问题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问题。因此探讨美是什么,必须先确定某种哲学框架,也就是说,必须先确定比美更抽象,更一般的哲学范畴。传统哲学确立了一个最抽象、最一般的范畴——实体。所谓实体,是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实在,康德称之为物自体,也称为本体,它是构成世界的本源、基质。在实体范畴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实体的  相似文献   

19.
周文姬 《学习与探索》2020,(12):179-185
朱志荣先生提出的"美是意象"说站在主体的无我和圣人之境上建构意象,这意味着把美放置在宇宙观视域之下,让物象回归到物之所为物的状态。但主体情感说以及朱氏强调的情意情理与无我与圣人之境存在着矛盾。尽管朱氏提及意象的诗性思维、想象力、空灵可以让意象富有超验性与超越性,但是圣人、至人主体说以及以物观物理论上可以建构"美是意象",而实践中落实到个体时,则呈现了"美是意象"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0.
论物质生产领域审美文化的本体──技术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经验和所创造价值的积淀,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并贯穿文化一切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不占而喻,审美文化赖以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审美活动,即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并给自身带来愉悦的精神实践活动。提到审美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传统的艺术活动,因为它的宗旨就是创造美,直接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与之相关,美学史总是研究艺术哲学,对艺术美的规律研究得十分深细。其实,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以对世界的物质实践掌握为基础的。最初,它同对象一实践改造活动完全交织在一起,后来才逐渐成为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