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晏礼琼 《科学咨询》2008,(16):41-41
教育,首先是情感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教育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心与心的沟通,是心灵的艺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个体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是一个单一的、程式化的,技巧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理解、尊重和热爱的过程,是心与心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品德教育中,情感和意志是两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要真正落实这两个环节就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把握最佳教育时机,注重孩子心理分析,启动自我教育。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才能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才能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教育才有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感恩的心".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的是一群群残疾孩子,更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每一个残疾孩子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4.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甘泉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抚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的心,是多么需要真诚这把钥匙去打开。
  有人说:“孩子和老师之间有一条沟,他们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他们是指挥和被指挥的关系,他们是高与低的关系。”是的,有的老师高高在上,“教导”着他的每一个孩子,他和孩子之间永远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真的有一道“沟”吗?它真的不可逾越吗?回答是NO,即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道沟,但一道沟壑、一条河流,只要架设起一座桥梁,从此岸到彼岸就能将两岸连为一体;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呼应和沟通,同样需要筑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而真诚便可以构筑起这一神奇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的使命就是以心换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做一个轻松的班主任不能只拥有一颗心,应该“五心”俱全——责任之心、热爱之心、精细之心、欣赏之心、快乐之心,去叩开学生的心灵,发挥学生的潜能,打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谐奋进的班集体将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童幼平  刘园 《经营管理者》2013,(16):379-379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虽然,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学生个体差异的变化在加剧,然而,长期的实践证明,要当好班主任仍需具备"三心"。即爱心、责任心和关心。  相似文献   

7.
高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库区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本身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其他同龄人无法体会的苦楚。他们有独立意识,却没有依靠,缺乏安全感;他们有真诚面对他人的心,却无法找到人际关系的平衡点。所以成长过程中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高中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大量的例证与榜样,学生在挫折面前就有了战胜挫折的勇气与自信,作为时代代言人的诗人、文人,感受着时代的脉搏,他们无论是安贫乐道,还是安时处顺,追求的都是苦与乐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舞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十字路口,对人生、事物的认识十分迷惘,看待问题摇摆不定,没有自己的主见,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两性关系的迷茫,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等待开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班主任是开启学习内心世界的试金石。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待问题,用一惯强权的家长式作风管理班集体。因为其效果有可能适得其反,我们要用真诚的心与学生沟通,用灵活多变的教育型模式管理班集体,让学生的心理与个性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乔幼轩 《决策探索》2006,(11):83-84
俗话说:"浇树浇根,教人教心."教人要从教心开始,教育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心,培养学生做个有心人.有心才能成人,有心才能成才,成人与成才合一就是人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我们注重了对学生"五心"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心的距离     
与一个人相处得久了,也未必会知道对方的全部。久了,只是把光阴交给了你,但不是心。一个人,能把一颗心毫无保留深层次地交给对方,一定是灵魂走到了一起。灵魂里,两情缱绻,或者惺惺相惜,才会有心的完全交付。有的人,一辈子跟另一个人在一起,却是彼此的一个过客,一转身,就可  相似文献   

11.
黄忠荣 《科学咨询》2014,(11):12-13
小学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事业。只有用“心”去做,静心做事,爱心育人,细心浇灌,耐心守候,信心承担,真心赏识,童心参与,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孩子与你心心相印,才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事业。只有用“心”去做,静心做事,爱心育人,细心浇灌,耐心守候,信心承担,真心赏识,童心参与,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孩子与你心心相印,才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相似文献   

13.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是无形的力量,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每个人都需要爱”,一个简单的“爱”字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培育一个优秀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必须做到"心"、"新"、"欣"。一、满腔爱心,是培育优秀班集体的沃土(一)真爱,才能激发学生智慧、创新的火花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爱是沟通师生、生生关系的桥梁,是和谐人际的中介。班主任首先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有一颗奉献的爱心,为人父母的疼心,为人朋友的热心,付出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让学生能感受得到,学生才会爱戴老师,才能与老师进行  相似文献   

15.
筱陈 《领导文萃》2014,(18):125-125
正人当怀揣敬畏之心。细品"敬畏"一词,敬是畏的前提,因敬而生畏,畏在敬之中。敬发自于内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一个人,敬什么,看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价值取向。敬畏之畏,是自觉之畏,是基于崇敬、尊敬后生发出的畏惧,敬到极致,畏也到了极致。当我们谈到一些人物,心中自然会生起敬畏之心,那是因为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着人们,这种的人格魅力外化成为了一种感召力,让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让人在崇敬中透着畏惧。人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16.
在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为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该用"心"去感悟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尊重、理解.爱心使学生亲近;耐心能促使学生与班主任交心;宽容心能得到学生的信任.高度的责任心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在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为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该用“心”去感悟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尊重、理解。爱心使学生亲近;耐心能促使学生与班主任交心;宽容心能得到学生的信任。高度的责任心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有一颗心."心之官则思". 心,除了主管人体血液循环的生理功能,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产生思想,即所谓"心思".人的七情六欲,善恶勤懒等所有情感和行为,都随"心思"而动. 在崇尚"个性"的当今时代,人的心思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变,它可能这一刻心安理得,下一刻心烦意乱;早上心花怒放,下午心灰意冷;今天心满意足,明天心怀叵测;今年心地善良,明年心狠手辣……正所谓"人心隔肚皮",让人猜不透,读不懂,摸不着. 捉摸不定的人心,无疑考验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智慧.企业只有把准时代心脉,以真诚之心去迎合公众之心,凝聚员工之心,取悦消费者之心,才能获得持续、和谐、稳定地发展. 首先,对社会要有良心.企业良心是企业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的自觉表现.它要求企业不仅要树立道德信念,履行道德义务,还要培养道德情操,注重道德荣誉.事实证明,这个时代,良心食品正在驱逐黑心食品,良心工程正在取代豆腐渣工程,良心服务正在清扫恶心服务.良心,正在成为社会正能量,也正成为天下企业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只有教师拥有了“绿”心,即生命活力之心、健康向上之心、温馨和谐之心,才可能有良好的师德,才可能有优秀的业绩;只有教师力争当了福星,才可能给学生带来幸福、带来希望,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为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该用"心"去感悟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尊重、理解。爱心使学生亲近;耐心能促使学生与班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