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葆国 《民族论坛》2006,(11):25-26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客家建筑,或许应该是凝重深沉而不失温情,坚实厚重又深藏灵气的交响曲。在中国传统民居里,客家人所创造的独特的建筑形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尽管在闽西南叫做土楼,在赣南叫做围屋,在粤北粤东叫做围龙屋,但实质上它们都是同源同构的民居,只不过在外观样式和建筑用材上有所不同,而它们所体现出来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却是息息相通的。客家人曾经失去家园而游走他乡,在动荡不安的迁徙过程中,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安居乐业。一旦找到落脚之地,便安营扎寨,建造自己的居所。土楼、围屋、围龙屋,便成了他们理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龙文化的演变史可以看出,西方的“dragon”与中国的“龙”尽管都是想象的产物,但绝不可以划等号,它们的文化渊源不同,形象有别,神话中的职守各异,象征意义相悖。龙和龙文化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龙的英译应以音译为上,以达到准确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少数民族龙文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族是中华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不断融合而形成的 ,龙文化同样是中华各民族龙图腾崇拜融合的产物。本文着重论述了南方少数民族关于龙崇拜之俗及其民间文学 ,阐述了南方诸古今民族的龙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五龙传说"是陕北无定河流域镇川镇村民们口耳相传的一个地方性传说。据现存的碑文记载,"五龙传说"自明成化年间流传至今。在五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五龙传说"由一个传奇的描述性故事逐渐地被建构成与世俗社会有别的神灵活动场所,并且发展为当地无可取代的民间信仰。目前除了黑龙祠、青龙祠有明确的活动场所外,五龙中的另外三条即红龙、黄龙、白龙的具体庙宇地址村民们众说纷纭。"五龙传说"在当地一代代村民的反复描述和演说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当地村民的信仰起到了一个坚固的维系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龙的形象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也波及到了文化的各个层面.本文分析了龙形象的演变历程及龙形象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何葆国 《民族论坛》2006,(11):28-29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赣南的客家围屋,或许应该是凝重深沉而不失温情,坚实厚重又深藏灵气的交响曲。赣南山势险恶,素有“穷山恶水”之称,赣南的客家围屋却与当地山水环境和谐相融,又张扬着中原文化的气韵。毫无疑问的是:围屋是客居者祈求安定生活心态的真实外化。围屋,顾名思义就是围起来的房屋。这种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的带有防御性质的围式民居,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在赣南至少有500座以上。规模大的如龙南关西新围,占地百余亩;小的像龙南里仁的白围,格局狭小,俗称“猫柜围”,喻其小如养猫之笼。赣南围屋大多建于明末清…  相似文献   

7.
龙窖山曾是瑶族先民的居住地,本文通过瑶族史料、地方文献和考古资料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马锦卫 《民族学刊》2012,3(5):60-64,94
华夏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彝族以龙、虎为图腾。在中国的英雄史诗中,史诗与"龙"和龙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支格阿尔姓氏中龙"尔"[lu]的缘起;汉藏语系语言中龙"尔"[lu]的源流;龙"尔"[lu]是英雄人物的精神和力量;龙"尔"[lu]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内容,以解读《支格阿尔》等英雄史诗蕴藏的文化内涵为主线,对英雄史诗中龙的精神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龙的精神就是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精神,龙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勇敢、无畏、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龙窖山位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之处,处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三水之间,经考证确认,此处与瑶族传说中的千家峒相印证,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千家峒是瑶族同胞传说居住过的理想家园,瑶族同胞和瑶族研究者都矢志不渝地寻找千家峒的具体位置,由此形成了民族学上代表追求理想与信仰的千家峒运动。龙窖山瑶文化旅游开发属于千家峒运动的组成部分,因历史人文环境的变化缺乏瑶族人口的基础,但作为主题文化旅游开发具有足够的史实依据和权威的民族学支持。龙窖山是千家峒祖地,都庞岭是千家峒圣地,二者互不否定,未来有联手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湘鄂交界的龙窖山瑶族古文化遗址众多,被广西瑶学会认定为是瑶族早期千家峒,瑶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正是在以龙窖山为中心,洞庭湖到鄱阳湖流域一带形成的,湖南、湖北都是瑶族的发源地。早期千家峒事件、漂洋过海、盘王节的诞生都和龙窖山、洞庭湖有关系,探讨这些历史事件对瑶族的源流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五龙民族乡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东南部,距昆明200公里。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温润的河谷气候,茂密的热带雨林,除壮族之外,还生活着其他少数民族。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临湘龙窖山古遗址沉淀了丰富多彩的瑶族先民的石头文化。为了全面解读其文化的性质及其内涵,2003年6月,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龙窖山古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实测及试掘工作,发现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瑶族原始宗教祭祀台、图腾柱、石神庙等文化遗存。囿于目前考古资料、文献记载的匮乏,其确切的用途和文化内涵有待研究考证。笔者不揣鄙陋,试先提出谬论,祈请专家学者斧正。  石堆积——“面东指北”的启迪    石堆积是龙窖山古遗址特有的文化现象。在龙窖山78平方公里(临湘市境内)古代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内,随时可见人为的石头…  相似文献   

13.
广东客家人的围龙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人原世居中原,属古代汉族的一支,后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逐渐南迁,定居于南方各省。因在异地为客,绝少和外界来往,保留了较多的古代汉族风俗和语言,自成一家,所以称为客家人。勤劳能干的广东客家人在颠沛流离的艰苦环境中,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作为客家民居代表的“围龙屋”,正是其中一颗夺目的明珠。 客家先民多为中原仕宦之家、书香门第,虽经过历代迁徙,但那种上层精英文化意识却始终情结于心;迁至南方后、居住在山区,地潮多雨,湿瘴弥漫。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当地环境相结合,不断摸索总结,终于发展为今天布局合理、…  相似文献   

14.
<正> 龙溪口位于(氵舞)水北岸,处在发源于贵州万山的龙溪与(氵舞)水的交汇处,故名龙溪口。地当黔楚走廊要道,店铺林立、商业繁盛。龙溪口市场的兴起,始于明未清初时期,至乾隆年间市场初具规模,道光时代逐渐趋向繁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地经商者纷至沓来,临水架楼,开店兴业。为了便于停泊船只装卸货物,濒水修建四座码头(大码头、沅州码头、水码头、万寿宫码头),市场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到同治年间已发展成为人烟稠密、喧哗热闹的集镇,成为晃州(新晃旧时又称晃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外地人谈到新晃,常  相似文献   

15.
获评"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广西宾阳炮龙节,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吸引着八方来客和四海宾朋。传承、保护、开发宾阳炮龙节,首先需要深入挖掘炮龙节的历史起源、形式内容、独特之处及传统文化,然后运用现代创意思维结合设计创新理念进行创作,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设计出高端时尚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2,(10):67-67
近日,岳阳临湘市市长龚卫国组织市政府办、市民宗局、文广新局等部门,对羊楼司镇龙窖山瑶族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龙窖山位于临湘市东南部的羊楼司镇,处于湘鄂两省交界处,最高峰海拔1261米。  相似文献   

18.
探究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起源问题,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极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通过对各种关于龙起源的学的研究来了解当前龙起源的研究情况,然后通过对河南濮阳仰韶文化出土的文物研究来深入探究龙的起源与蛇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点出龙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对未来研究的期望。  相似文献   

19.
古时候有过风调雨顺的年月,人们吃得饱穿得暖,男女老少都很高兴。在古丈、泸溪和吉首交界的巴蕉坪和郎木坪,寨上青年男女,每到吃过晚饭或者过节,他们就三三两两成群结伙地到山上的树荫下乘凉、谈心、唱歌、跳舞,找对象。有一次,巴蕉坪和郎木坪的男青年为争夺一个年轻好看的黛帕(姑娘)打起来了,结果双方都有人受伤,郎木坪一位青年还被打死了。从此两边就结下冤仇,谁也不敢到对方的寨子伸脚。后来,郎木坪的人们抬棺抬鬼准备再战,全村寨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去帮忙。他们拿起大刀、梭镖和柴刀,翻过两重山来到泸溪县边界,看到巴蕉坪寨子大,地…  相似文献   

20.
仡佬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太龙人熊棋就是仡佬民族文化中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民族的发源地,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务川仡佬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感受它内在和外在的文化蕴含.而太龙人熊棋就是仡佬民族文化中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可体味它内在的美.文章将从仡佬太龙人熊棋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部所具有的文化特质的分析对仡佬民族意识进行一种高度的概括,从而对仡佬族有不同维度的认识.仡佬族是中华民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发掘仡佬文化内在优秀特质,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