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文与法制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人文精神对法制建设具有规导作用,法制建设对人文精神发展具有保障作用。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人文精神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过程,为弥补和重构人文精神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人艺术教育中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对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但人文教育在艺术教育中依然没有本来的地位。克服艺术教育实践中技术"遮蔽"艺术的各种弊端,需要强调对艺术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认知,更需要强化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3.
吴惠敏 《江淮论坛》2003,6(4):126-130
本文利用近年来凌叔华研究新成果--《凌叔华文存》、《凌叔华年表》中的若干史料,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在原先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契诃夫对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影响。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指出:凌叔华的成名得益于契诃夫;凌叔华受契诃夫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冷静幽默的艺术风格。同时,作者还指出凌叔华具有终生不悔的契诃夫情结,在她的阅读、翻译、戏剧创作和评论、文艺观等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这种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成 《学术论坛》2005,(5):147-149
从人的素质、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上,揭示人的素质、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本质,进一步指出不同类型的人文精神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庸武侠小说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成功范例,在保障其巨大的娱乐价值的同时,也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小说借助于对武侠社会乌托邦的营造表达了对现实反拨的意向,给人以理想、价值的召唤,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体现了一直为精英文化的崇拜者们所津津乐道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吴英春 《理论界》2006,(5):146-147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为例,分析了人文关怀在电视谈话节目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应具有的人文精神,从而阐述了人文精神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人文关怀在主持人与嘉宾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2003年发表的反乌托邦新作《羚羊与秧鸡》中描绘了一个由科技狂人们所操控的未来世界。在这个未来世界中,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表露无遗,不仅造成了更多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而且也导致了人类的异化和物化并最终沦为"单面性的人"。与此同时,人文道德沦丧,文学艺术遭到空前的鄙视。阿特伍德的这部小说中所展现的高科技对人文的挑战和冲击,使人类必须反思科学技术时代的人文精神。单纯去用旧有的人文精神规范科技是行不通的,必须构建基于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的人文精神(后人文精神),以适应以科技为主导的当今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文精神对科学精神又产生了巨大影响,两者从相融作用、互补作用和双向作用等三个方面,表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贯通的小说创作以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地域色彩和质朴凝重的情感氛围成为新时期山东作家群中的一座重镇。李贯通 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对改革开放时代的现代化转型寄寓了厚望 ,一方面又对改革开放进程中传统人文精神的丧失表示了某种忧虑。这种忧患意识使李贯通 80年代的小说创作获得了某种超现实意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社会科学包含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分别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可以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生产和开发过程,这两种精神也应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学术规范和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背离了这两种精神.从这个角度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关键在于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真正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法国新小说派对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故事套故事”的写法和小说元素的再现三个方面。对中国小说不断融进世界文学的有机成分,形成自己的新的艺术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化与近代小说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影响了文学观念,也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变革。近代小说文体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小说类型扩大,出现了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等;叙事模式出现了限制叙事、第一人称叙事和倒叙等;长篇章回小说体制的冲破;汲取西方小说艺术技巧;环境描写的加强。这一切都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中国小说在近代化进程中跨出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郭志强 《晋阳学刊》2006,(2):114-117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较早是由鲁迅论及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讽刺小说”的论述被后来的众多文学批评者奉为对古代讽刺小说批评的典范,但他们没有看到鲁迅的讽刺风格观并未停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之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发现鲁迅讽刺风格观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研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陈颖 《北方论丛》2002,(2):89-100,104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背景和近代小说革命的浪潮中发端的,并义无返顾地担当起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20年代末"反战"小说曾昙花一现;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第一个创作热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各涌现了众多风貌各异的抗战小说,解放区战争小说则题材新颖、风格独特;50年代掀起了战争小说创作的第二个热潮;80年代中期之后战争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政治的单一影响而走向了多元.  相似文献   

15.
杨厚均  胡扬 《云梦学刊》2009,30(1):91-96
对谭谈长篇小说的再考察,在研究新中国一代作家的成长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谭谈长篇小说创作过程是一个生命意识不断觉醒与深化的过程。谭谈的长篇小说创作是20世纪50-70年代成长的一代作家在改革开放后集体转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鸳鸯蝴蝶派文人将电影作为素材写进哀情小说,使电影在浪漫化、美学化的叙述中进入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典情感空间,既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又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电影有关的场所、人物都成为不少通俗小说表现的题材,影院成为小说中人物活动的重要环境。以《紫罗兰电影号》中的哀情小说为例,研究认为:一是上世纪20年代俗文学从电影处获得的创作滋养,为30年代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是电影壮大了俗文学的创作力量,影响了俗文学的创作套路;三是电影不但成为小说的素材与题材,也影响了小说的写作风格。可以说,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正是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7.
萧红居港期间创作了两部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三个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北中国》和一个口述小说《红玻璃的故事》,可说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长篇小说都涉及重写短篇题材。这一独特现象为人们考察萧红居港期间的创作自觉意识及其民族性思考提供了解读的空间。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对短篇小说《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中的有二伯和磨倌等形象进行了再造与重写。在小说重构过程中,萧红游走于情感诗意与理性概括之间,叙述视角、立场和表现主题亦发生相应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萧红居港时期的小说创作题旨及其内在规律,以及她如何执着于作家姿态的独立性,而成就了她在居港期间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创作中出现影像化潮流,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叙事中,本文通过分析杨争光的小说<越活越明白>在叙事结构,语言展示及叙事情境等方面的特点来揭示当代影像化小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荣林 《云梦学刊》2007,28(5):101-104
小说的质在要素是因果关系。它有一个衍变和异化过程,即:性格因果命运因果宿命因果非理性因果的发展脉络。现实主义小说更多的是情节的性格因果和命运因果关系。而神话小说及一些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性格因果、命运因果的基础上,更多地表现为宿命因果。如今现代派、后现代派小说和我国先锋小说则出现了小说情节的非理性因果,然而非理性因果却呈弱化趋势。作家们都在向传统的性格因果和命运因果关系回归。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小说关注当代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不粉饰不雕琢,力求细节的客观真实。新写实小说在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上遵循非典型化原则,同时,小说在叙述态度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使其呈现出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