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60多年前,著名回族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国民政府委员,曾历任宁夏护军使,绥远都统,青岛市市长,安徽省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的马福祥将军因病去逝。引起国民政府要员及全国各界各地回族群众的极大关注。马福祥生前在全国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年月中,曾南北奔走,痛陈时弊,化解各地军阀之间矛盾,致力于国家和平与统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国民党政府要员,并与之建立了深厚友谊。这就使他成为当时国民政府中一位重要的回族人物。同时马福祥做为从西北起家的回族政治家,曾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任一方,大力扶植和发展回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晚发外生型的西北甘宁青早期现代化,是回族军阀在主流社会推动下的非自觉行为,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回族军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近代教育,其自身的封建传统因素成为导致甘宁青地区现代化夭折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和世俗因素的盘根错节,又使得回族军阀在惰性和变力之间摇摆不定,增加了现代化的曲折。另外,回族军阀的民族主义思想,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性,他们与国民政府间存在向心和离心的二元倾向,表明他们不可能最终完成现代化的领导重任。甘宁青早期现代化的最大成就,是启动了该地区从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晚发外生型的西北甘宁青早期现代化,是回族军阀在主流社会推动下的非自觉行为,他们在现代化推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回族军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近代教育,其自身的封建传统因素成为导致甘宁青地区现代化夭折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和世俗因素的盘根错节,又使得回族军阀在惰性和变力之间摇摆不定,增加了现代化的曲折;另外,回族军阀的民族主义思想,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价值,他们与国民政府间存在向心和离·心的二元倾向,表明他们不可能最终完成现代化的领导重任。甘宁青早期现代化的最大成就,是启动了该地区从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北回族军阀作为清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演变,曲折地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历史要求,与这一民族社会紧密结合,标志着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它处于多民族社会环境和近代化过程之中,作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需要的各种努力,因而协调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它终于不能从民族运动向社会变革转化而败亡。于此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青海回族军阀是一支活跃在近代西北历史舞台上的地方割据势力。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清末以来西北动荡的政局、西北雄厚的封建地主阶级势力的存在、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社会经济衰落造成的农民破产和游离以及青海回族军阀三代的军事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人物及事件的述评以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缺乏从军事角度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拟从军系到军阀的转型及青海回族军阀的军事近代化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西北回族军阀作为清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之演变 ,曲折地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历史要求 ,与这一民族社会紧密结合 ,标志着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 ,它处于多民族社会环境和近代化过程之中 ,作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需要的各种努力 ,因而协调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它终于不能从民族运动向社会变革转化而败亡。于此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西北四马”军阀割据形成的社会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地区,自民国初年起,开始出现马氏军阀割据的雏型。经过数十年发展,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最终形成了以时称“西北四马”的马步芳、马鸿逵、马鸿滨、马步青为代表的军阀割据巅峰局面。“西北四马”皆为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可谓一个有姻缘关联的军阀集团。在蒋介石处心积虑控制地方实力派和非嫡系力量发展,并且不承认回回为回族的情况下,西北马氏军阀的势力却能发展到上述地步,确实是个值得研究的历史现象。水文仅从社会原因的角度,对“西北四马”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8.
西北回族军阀集团是对来自河州马姓回族三大家族的军阀的总称,三大家族分别立足甘、宁、青,各系之间泾渭分明.马占鳌是诸马军阀的奠基人,也是"甘马"的缔造者,因为他在大胜左宗棠的情况下率领回民起义队伍接受清政府的"招抚",以至于成为史家笔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林清玄 《可乐》2008,(3):70-70
西北军阀马步芳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国民政府驻守西北的铁腕重臣,曾派兵"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将几万经过长征的红军将士几乎赶尽杀  相似文献   

10.
论中原大战     
在国民党统治中国的22年中,名义上有统一的“国民政府”,实际上派系林立、战争连绵不断。其中,中原大战就战争规模、延续时间、战区面积、损失程度等方面看,都是近代中国史上最大的军阀混战,它大体上决定了国民党各派军阀力量对比的政治格  相似文献   

11.
提起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的回族军阀,一般人皆称之为西北“五马”,或曰“马家军”;又有人因为他们同是甘肃省河州西乡人(河州今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都为回族,所以认为他们是一个家族中的父兄子侄关系。实际上他们分属于在祖源上互不相关的三大家族。正因为存在前面所说的种种误解,就很有必要将西北“三马”军阀的关系搞清楚。一、马占鳌家族——西北回族军阀的祖 马占鳌(1830车—1886):字魁峰,又字鼎臣,经名阿卜杜力阿基兹。祖籍陕西省大荔县王阁庄人。清代初年,其先人马希超者经商于河州,后辈即入籍河州,世居于漠尼沟何家庄(今属临夏县)。至他祖父辈时,才开始以传教为业。本人家境贫寒,自幼入寺  相似文献   

12.
对西北军阀的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就西北诸马军阀的几个主要特点作了论述:具有特别浓厚的封建性,其统治建立在传统的农牧业结合的封建经济基础之上,靠家族主义纽带维系其内部;附庸下的独立,自身条件制约他们不能与“中央”公开抗衡;力图与宗教保持密切联系,以政权控制宗教。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西北局势,显示了张、杨、共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引起了蒋介石的痛恨,也就注定了它的解体命运。蒋介石认为,三位一体的继续存在,将严重打乱了国民政府在西北的统治体系,因此,瓦解分化三位一体就成了国民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西安事变后的和平大局和逐渐形成的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也使三位一体的解体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青海回族军阀体系中,其军事制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对军制的考察,方能从微观上探讨其军事实力消长的原由。本文从兵源、军官成分及训练为中心,对青海回族军阀的军事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及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民国十七年(1928年)爆发于河州地区(今临夏),波及西北数省,历时十年的河州事变,是现代回族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但长期以来,对其性质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由回族引起的一次回、汉仇杀事件;有人认为是由回族军阀导演的一场军阀之间的混战;最近又有人认为是一次反抗民族压迫的大规模的回族武装起义。对以上诸说,笔者不敢完全苟同。我认为,它是爆发于今临夏地区的以回族为主的、有汉、东乡、撒拉等各族人民共同参加的反抗国民军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本文仅就通过对该事件起因的分析,略述一下自己对该事件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北洋军阀统治的合法化考虑及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政治统治的维持必须以合法性作为基础。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理解,所谓合法性表现为社会对政治统治的信仰和认同。北洋时期的各派军阀为保证自己的政治统治,无不希望在合法性问题上做出考虑。然终其统治,这种合法性却始终未能建立起来,于是出现了大小军阀纷争不断的政治局面。并最终导向了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本文对此作一探讨。辛亥革命的成功表明,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已不复存在。作为一个中央政权,在外事活动中一系列无可挽回的失败,说明在民族救亡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社会主题的情势下,它已逐渐抽取了自己的合法性基础。国家…  相似文献   

17.
清代回族农牧业经济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元明以来,农牧业就是整个回族经济的支柱和基础,回族因而同汉族一样也成了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民族”①。延至清代,回族“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完善。与元明两代相比,回族农业经济已十分成熟,不仅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而且在农业经营活动的分布地区、经营方式、耕作技术、农产品种类和产量、生产关系等方面也都有着突破性的进展。(一)清代“是回族人口分布得更广、更分散的重要时期”②,与此相适应,回族的农业经营活动除了仍然主要地分布在我国西北的陕、甘、宁、青,华北的晋、冀、鲁、豫,华东和华南的江、…  相似文献   

18.
自我领导力是各类人才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我国西北回族地区高校学生在自我领导力的提升策略上具有优势,非回族学生的建设性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较强。因此,应加强西北回族地区教育力度,让更多回族学生进入高校深造,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蒙元时期中亚诸民族在中国的民族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随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进入中国的中亚人 ,或与中国西北及其他地区民族相融合后形成回族,或因散居而同化于中国各民族之中, 经过蒙古帝国和元朝一百多年的统治,彻底完成了在中国的民族过程 ,成为中国民族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曾一度掀起过西北移民殖边的浪潮,当时国民政府及科考人员、有识之士主要从巩固西北国防,发展西北经济,解决内地人口问题考虑出发,呼吁向西北移民,垦荒殖边,他们跋山涉水,科学探讨,考察西北的实地情况,为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就民国时期西北移民殖边思潮,西北各省之官有、公有、私有各类荒地的调查及承领、开垦情况,移民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简单的探讨,不足之处,恭请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