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清代王士礻真首责刘克庄晚年谄媚权奸贾似道以来,后代不少人都为刘克庄晚年这一“污点”而深感惋惜。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这一事实真相:一、因贾似道欺骗手法“高明”,骗得了满朝大臣及皇上的称赞和“谄媚”;二、刘、贾是世交而非政治上的交往,并且是在贾似道变为权奸之前与之交往;三、刘克庄对待权奸的一贯态度是刚直不阿,屡次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因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刘克庄并未谄媚权奸贾似道  相似文献   

2.
刘克庄与陆游杨万里诗歌的继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庄与陆游杨万里诗歌的继承关系张瑞君刘克庄是江湖派中很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冷峻深刻,悲郁深挚,在短小的篇幅中含蕴深厚的内容。更有不少诗生动活泼,富有妙趣。刘克庄的诗歌之所以能在南宋诗坛占有一席之地,同他向陆游、杨万里学习是分不开的。刘克庄在《刻楮集...  相似文献   

3.
刘克庄辛派词人辨明见人们都把刘克庄归入辛派词人。但只要我们考察一下后村词在当时的地位,与辛派词人的关系,后村词是否学稼轩词以及前代词评家的态度等,就可发现刘克庄并非属于辛派。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资料来看,最早评价刘克庄创作成就的要算叶适,他在《题刘潜夫(...  相似文献   

4.
刘克庄在担任江东提刑时,被百姓称为良吏。透过刘克庄的书判,可以看到刘克庄对判官素质的思考,即一要廉政爱民;二要不能伤"朝廷之仁厚";三要具有法、理、情的通变之才。  相似文献   

5.
《喻世明言》中的《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是一篇扬忠刺奸之作,小说的篇幅较长,主角贾似道从小无人管教,无所不为,后来因为椒房之亲,竟官至宰相,排挤吴潜,私下与蒙古和议,反而上表夸功。元人大举南下,贾似道兵败鲁港,平日谗事贾似道的陈宜中交章弹劾,贾似道被贬,由郑虎臣押送,经漳州木棉庵时被郑虎臣所杀。其实,对照历史可以发现,此人并非是十足的奸臣,是南宋末年的功过参半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豪杰。小说过分揭示了他荒唐的一面,带有漫画色彩。而作为他对立面的人物很难说是正义的力量。这种视角使得小说偏离忠奸对立的思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复杂的世态人情和宦海风波。但是作者的理学立场使他这篇小说不可能展现贾似道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因此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克庄与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庄与唐诗张瑞君刘克庄是南宋时代有影响的诗人。他能在宋代诗坛占有一席地位,同他广泛地继承和学习前人的诗歌是分不开的。他在《刻格集序》中说:“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又兼取东都南渡江西诸老,上及唐人大小家数……”可以看出,他对文学遗产是多方沾溉,遍参...  相似文献   

7.
刘克庄、严羽分别作为南宋末年的文坛宗主和诗论大家,对唐宋诗之争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分歧.与严羽论诗旗帜鲜明地“扬唐抑宋”形成鲜明对比,刘克庄论诗“厚唐亦重宋”,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与严羽的“盛唐情结”和刘克庄的“隆宋气骨”密切相关,追根究底,便是严、刘二家各自的家学渊源、师承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伍纯初 《南都学坛》2011,31(6):44-45
宋理宗鉴于权相政治对君权的侵害,在其亲政时期,采取并相的办法,使左右丞相相互监督。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两个丞相往往因互相牵制而无所适从,这对解决晚宋时期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危机是非常不利的。理宗亲政多年之后,一者认为本人对朝政已经做到了全面掌握,再者也厌倦了朝廷的纷争,因而委权于亲信的大臣,尤其是贾似道。理宗晚年走上丞相之位的贾似道一直深得理宗的信任,相权非其前任可比,尤其在理宗的继任者度宗在位期间,贾似道已经完全将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把持在自己手中。可以说,理宗究其平生之力防范权相的再度出现,但事实上,正是理宗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了权相贾似道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刘克庄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评判诗人诗作的首要标准,关注诗人的品性气节和道德修养,强调忠爱仁义、孝敬谦慎等品性对于诗人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他的诗人主体论带有明显的道德化倾向。这一标准的形成虽然有着时代政治文化的根源,但显然并非合适的文学批评标准。另外,刘克庄还把气魄力量、书本学问和静定心态也看作是诗人必备的素质条件,追求雄大、广博和平和的良好状态,虽自有其道理,但也各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于嘉定十五年(1222年)入桂。在桂期间,刘克庄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均体现了与前期不同的特征。在桂时期也是其一生诗风转变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刘克庄认为,宋代的多元文化("文治")异常发达,包括理学(以及哲学)、经学、赋、程文、古文等.由于这些多元文化的兴盛,导致诗歌走向衰微.通过文学史上诗歌与多元文化相互消长的历史证明,刘克庄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道中了诗歌盛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刘克庄在作官与作诗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矛盾 :价值判断上重视作诗 ,但价值取向上重视作官。重作诗的价值判断来源于古代对文学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 ;重作官的价值判断又来源于古代文人的人生抉择观。而宋代科举将作诗与作官尖锐地对立起来 ,是产生刘克庄矛盾价值观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刘克庄留下了四组42首帖子词,内容主要为纪写节序,应时纳祜;有的在颂美中微含讽谏,有的叙写时事,具有纪实色彩。表现形式上多用新异典故,有的句式拗峭,颇有特色。刘克庄写作帖子前后所表现出的既爱又怕的矛盾心态是宋时士人应制创作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4.
南宋的爱国词人刘克庄,是“辛派”词人中佼佼者。当南宋后期许多词人远离现实,流连于“燕燕轻盈,莺莺娇软”之际,刘克庄却在词中为时局的艰难而感叹、而呼号,为祖国的安危而悲伤,而痛哭,从而使他的词成为时代生活的镜子,爱国热情的颂章。  相似文献   

15.
晚宋郑清之、林希逸、刘克庄、胡谦厚等人的《文房四友除授集》,向来因其为游戏文章之总集,而不受人重视。其中,郑、林之文作于淳祐六年(1246),刘克庄之文作于淳祐八年,胡谦厚文约作于淳祐十年或之后。伴随其时的政局动荡,以及郑、林、刘三人的仕宦起伏,还有胡谦厚困于场屋的境遇,四人同作此类除授文字,其意非仅在于游戏,更在彰显词翰才华,同时透露各自不同的政治考量。宋本《文房四友除授集》中存录林希逸、刘克庄及胡谦厚序三篇,陈垲跋一篇,是极其重要的文学文献。  相似文献   

16.
刘克庄用词来反映现实,议论国事,抒写抱负,一改当时颓靡的词风,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之音,在南宋词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文章结合他的家世、交游和仕宦经历,对其词作内容中的忧国情怀和爱民热肠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台谏与宋代权臣当政贾玉英宋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发展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也出现了蔡京、秦桧、韩胄、史弥远、贾似道等权臣。宋代权臣当政的背景和原因虽比较复杂,但无不与台谏(御史和谏官)有密切关系。本文在系统考察台谏与权臣的上台、权臣控制台谏...  相似文献   

18.
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屡起屡废,他的生活经历客观上在仕隐之间摆动,他的主观心灵也始终在仕隐之间徘徊。他的出仕既是为了实现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也是为了光耀门楣和摆脱贫困;他的归隐是因为耿介敢言,屡次被贬;同时也是为了远祸避害,平息谤议,保全晚节。欲仕而不得,欲隐而不甘,刘克庄的这种仕隐矛盾贯穿其一生,比一般人更为复杂、激烈和长久。  相似文献   

19.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提出阅读前人诗歌选集时应有保留,因其选集大多比较草率,比如清代吴之振、吕留良合编的《宋诗钞》所选的刘克庄诗作,只选了刘氏前十六卷的作品,卷十七至卷四十八的作品一首也没有选录。本文考察了刘克庄集子在宋元明清之际的流传情况,结论是吴吕二人未选刘氏后期之作,并非态度草率所致,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见过卷十七以后的诗。  相似文献   

20.
刘克庄晚年的诗歌数量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些作品是其诗歌主张与技巧达到成熟与稳定时创作的,更能代表他个人追求和承认的独特品格。通过对几组"效后村体"的分析,从七律、村居、组诗三个关键词入手,可以发现闲适唱酬与组诗形态在其晚年诗风形成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与其晚年里居的生活方式具有深度的同构性与契合性,并且由此反映出刘克庄晚年向江西诗派回归的趣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