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新诗潮的发展有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 70年代末出现的 ,以北岛、多多、顾城等《今天》诗刊周围的诗人们为先驱与主要代表的“朦胧诗”运动 ;第二次浪潮是 80年代中期出现的第三代诗人的诗歌运动 ,韩东等代表的“他们”诗派 ,胡冬、万夏等代表的“莽汉主义”诗派 ,周伦佑、蓝马等代表的“非非主义”诗派 ,另有其他种种大小诗歌流派均可归为“第三代诗”。一、产生的背景在渡过了八十年代最初的头两年之后 ,新时期新诗创作的第一个热潮已呈现衰退的态势。一方面 ,那些经历了长期苦难生活历程、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与感情积累的“复出”的…  相似文献   

2.
1新诗运动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意象化运动、形象化运动和新时期诗潮:这三个阶段,大体上又吻台了现代美学的三次浪潮:第一次偏重于个性意识和忧患意识,第二次偏重于整体意识和实践意识,第三次浪潮则是在扬弃中实现了前两次浪潮的浑然合流,呈现出高扬文化建设主体性的美学倾向。这种“三分法”中间的两条界线,一是抵抗战争的爆发,二是十年浩劫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运动:历史与理论的演进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追溯了西方女性主义一百多年以来形成和发展的大致过程。女性主义运动作为妇女争取平等和解放的社会实践活动,迄今掀起三次较为显著的浪潮。第一次浪潮主要围绕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展开,西方各国女性都相继取得了胜利;第二次浪潮以消除两性差别为基调,规模较之第一次浪潮更为宏大,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都有所涉及,并在美国和英国首先出现了正式的女性研究,女性主义理论流派开始形成;第三次浪潮源于1980年代的美国,一直延续至今,以强调差异性为主要特征。由三次女性主义社会实践运动的推动,女性主义近几十年在理论方面也成果日丰,女性主义理论思潮复杂多样,各流派集合着彼此矛盾的态度和理论,秉承“多元化”的原则兼容并蓄,在思想交锋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计量学和科研成果评价原理角度审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研究经历了三次浪潮,即20世纪30—40年代的早期现代化探索、70—90年代的经典现代化研究、21世纪初的多学科的现代化研究。根据创新性和影响力大小,三次浪潮的代表应分别以"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等为第一次浪潮代表作;以罗荣渠教授的《现代化新论》、钱乘旦教授的《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和孙立平教授的《社会现代化》等为第二次浪潮代表作;以何传启教授及其团队——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第二次现代化丛书》和《中国现代化报告》系列等为第三次浪潮代表作。经典现代化是"以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为基础和导向的现代化"的一种简称,新型现代化(或新现代化)是"以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为基础和导向的现代化"的一种简称。  相似文献   

5.
5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腾飞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提出了第一个社 会主义的现代化纲领,而且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仅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切入点,而且 通过“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体系和全面现代化的基础,使中国赶上了世界第三次现代化浪潮的步伐。令人 遗憾的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毛泽东把现代化简单等同于工业化或者把现代化局限在四个方面,并在实践中 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更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他把阶级斗争当作现代化的动力,并在现代化过程 中急于求成,最终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走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几代学人为建立和发展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科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乃至毕生心血。特别是新时期以来 ,这一学科得思想解放、拨乱反正风气之先 ,学术开拓异常活跃 ,成就卓然 ,成为我国文学研究之翘楚。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以“五四”为精神内核的中国现代文学再一次面临着“退出当代”、“剥离于当代”的运作 ,这种情形逼使我们不得不对中国现代文学概念和外延的模糊性 (例如 ,与“当代文学”概念之间的模糊性 )作更进一步的学术思考。此前 ,曾有围绕着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关系展开的讨…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社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往往把社团和流派、运动连在一起 ,合成一个叫做“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课题。陈荒煤先生在上个世纪 70年代末主持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丛书 ,率先将“运动、论争、社团”组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单独的系列[1] ,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将社团和文学运动并重进行研究的开始。 80年代中期 ,贾植芳等主持撰著《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一书 ,正式将社团流派研究归并在一起 ,此后出现了施建伟、殷国明和陈安湖等人以“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为论题的专著 ,算是坐定了现代文学社团研究与流派研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的邢成和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进展,特别是与席卷全球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有着密切的关系。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新科技革命浪潮同改革开放浪潮的紧密结合,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形成和丰富了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精髓。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新科技革命为我们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吹响了前奏曲。新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二者只有在相互作用中才能更充分地显示出各自的革命性意义和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我们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是深化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对于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修养的提高、民主法制和纪律观念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批评,经历了两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是以对自然保护的强烈责任和对英美自然写作、自然诗歌的关注为标志,第二次是以对人类中心说或社会中心论的关注为标志,例如对生态质量问题的关注,尤其是生态正义1。美国生态批评先驱布伊尔(Lawrence Buell)指出:对于第一次浪潮的生态批评(即早期的生态批评——引者注)而言,"环境"实际上指的就是"自然环境",第一次浪潮生态批评的工作范式,是评估"自然对于文化的影响,意在赞美自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信息技术发展史上,数字技术是一项划时代的成就。综观IT发展史.数字技术已有过两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是以处理技术为中心,以处理器的发展为核心动力,产生了计算机工业,特别是PC工业,促使计算机普及和应用;第二次是以传输技术为中心,以网络的发展为核心动力,通过互联网,人们无论在何处都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传递信息。这两次浪潮极大地加速了信息数字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信息活动转变为数字形式。使数  相似文献   

11.
论革命文学转型背景下的左翼启蒙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左翼启蒙派是指在五四启蒙思潮与鲁迅精神与创作影响下从事左翼文学活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过程中仍然坚守五四启蒙话语,重视文学的社会批判和思想批判功能,显示出与左翼功利派文艺观念迥然不同的理论品格与创作倾向。这一派系在左联后期开始萌生,分别在1940年代的解放区和国统区形成气象,但随后在革命文学向工农兵文学全面转型的过程中遭到"规训与惩罚"而逐渐瓦解。  相似文献   

12.
左翼小说家萧红从"五四"文学传统中吸取了艺术营养,把国民性改造的主题与左翼文学的革命叙事结合起来,将女性的立场贯彻到社会革命的题材中,创造了一种融细腻写实与温婉抒情于一炉的小说风格.萧红的经验,有助于人们反思左翼文学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散文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人类文艺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共生文体,尽管在各个国家的文学中都有散文诗文体的萌发情况,成熟的散文诗文体却首先问世于法国,波德莱尔成为世界散文诗的鼻祖.这与法国的国情相关,它是反抗古典主义的文体规范的结果,也是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在文体革命上的胜利,是法国诗歌走向"自由化"、"散文化"的现代化道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杨守森 《河北学刊》2006,26(2):139-144
本是以“阶级斗争”为主体框架,凸显极左思潮印记的《艳阳天》,其客观内容与浩然的创作初衷并不完全一致。因得力于作者对当时农村现实生活的深切体验与了解,小说中实际隐含着人性异化、宗法意识、极左思潮、诗意情怀之类超越了政治背景的深层内涵。至今,这部小说之所以仍能得到许多读者的推崇与喜爱,或许正是与这些深层内涵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法国现象学运动及其发展和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对米谢尔·亨利的生命现象学的评述探讨亨利在法国现象学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部分总结归纳对法国现象学运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五四”精神由两个层面的内容构成。第一层面是“五四”精神的内在本质,主要由“五四”精神的核心点与精髓构成;第二层面是“五四”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不怕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改革创新的精神、与为民精神等。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应结合时代的变化,从“五四”精神的上述两个方面入手.切实发扬传承好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7.
聂国心 《齐鲁学刊》2012,(3):131-136
"革命文学"倡导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有比较长的过程,学界一般将其源头追溯到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学主张。如果把"革命文学"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适度区别开来,那么,至少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种关于"革命文学"的想象,即文学研究会、早期共产党人、创造社"元老"们分别倡导的"革命文学"。这三种"革命文学"想象彼此有很大的差异,显示了"革命文学"源头的不同建构和意向。对这三种"革命文学"建构与想象的历史分析将突破以往革命文学研究中的某种思维定势,为革命文学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以及晚明小品与英国随笔"合成"中国现代散文"源流"的主张,对于维护文学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在对待传统与现代、中与西的态度上,值得重视。但周作人这一主张自身存在着粗疏片面之处,许多后续研究也多表现为"重同略异",在"同"的梳理归纳上较为详细,而在"异"的辨析总结上则不够深入具体。这容易导致对五四散文意义估价不足。无论从时代文化背景,创作主体的创作态度、审美取向、知识构成,还是从文学功能,散文体式各方面看,二者之间都只是相似相近,而有着本质的不同,是形同而实异的。  相似文献   

19.
崔文恒 《阴山学刊》2003,16(6):5-12
鲁迅先生首先提出了魏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后来的文学史界采信并发展之。考查中外各种文学史著。“文学的自觉”都是经过许多次。中国文学史在魏晋前后,至少还有四次“文学的自觉时代”,即先秦“摆脱巫文化束缚的时代”,中唐至宋金“摆脱文人垄断的时代”,明清之际“注入市民意识和市民精神的时代”,“五四”运动开启的“新文学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据此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话语的增殖与误读:对"民族文学运动"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杰 《学术探索》2007,(5):138-141
"民族文学运动"是中国民族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上世纪40年代初由陈铨发起。陈铨以民族意识的培养为目标,对传统末世文学、五四个人文学及普罗革命文学进行了尖锐批评,极力倡导盛世文学。但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民族文学运动"曾受到左翼革命话语的种种质疑和误读,甚至被扣上法西斯文艺的帽子。学术范畴内的文学批评由此被错误升级为意识形态批判,而文学话语的增殖效应也在这场文艺论争中得到深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