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朴明 《社区》2004,(23):53-53
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企业向社会招聘员工。许多年轻人前去应聘,其中不乏高学历者,但他们最后都意外地败在了一个女孩儿手里。那女孩儿相貌平平,经历简单,只有中专文凭,人挺普通的。有人不服气地向负责面试的人事部经理质疑。这位经理平静地说,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发出友善的微笑,那么她即便文化程度低一些,我也愿意聘用。但是如果一个硕士生或者博士生老是板着一副面孔,他就是免费来我这里工作,我也不要。我的一位朋友,前些年总是愁眉不展。问她原因,她说家庭不和睦。她结婚后没有房子,同婆婆合住。婆媳之间本来就难相处,疙疙瘩瘩地生活了…  相似文献   

2.
李英 《社区》2009,(17):50-51
一天.我壮着胆子,走进德国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室,我说,想同经理谈生意。经理是一个中年妇女,她告诉我,我是她遇见的第一个找上门谈生意的中国人。我拿出从国内带来的景泰蓝瓶、湘绣什么的,她的态度挺好。看了看,客客气气地说:“你有公文吗?”我不明白,她说:“你代表中国政府哪一个部门?或者是哪个省、哪个市的政府部门?”我说:“我不能代表政府。”经理说:“抱歉,我们只同中国官方做生意,  相似文献   

3.
邻居的女孩儿今年13岁,一天,她跑来告诉我:“叔叔,你在《新少年》又发表文章啦!”说着她拿出学校刚刚发下来的《新少年》杂志,很快地翻到刊登我文章的那一页让我看。她还悄悄地对我说:“叔叔,我真地很羡慕你!”被人羡慕的感觉挺好的,孩子的羡慕更是让我感动。  相似文献   

4.
母亲     
黄敏 《新少年》2009,(7):43-43
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却很有眼光。在有人说农村女孩儿读书无用的时候,她却仍旧一心一意地支持我读书。  相似文献   

5.
大四那年,我去一家报社实习。第一天报到时,部门主任安排一位同事带我熟悉环境,这是一位穿着一身宽松西装外套的年轻女孩儿,我微笑地打招呼:“老师好!”她笑了笑,然后耐心地带我熟悉工作环境、内容,我一口一个“谢谢老师”,还自以为特别礼貌、尊重前辈。结果,下班后她悄悄对我说:“你不用一直叫我老师啦!这样我很尴尬,我和你一样都是实习记者,也是大四。”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向我抱怨,那些直线经理们总是提些让她无法完成的要求。“一个经理,让我招一个会讲广东话的日本人,而且还要懂IT(朋友所说的IT,是某项新的IT技术)。时间是一个星期内。你说,我可能找到吗?”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产品”的话,CC则是一种“传播”。10年前我做一个分支机构经理的时候,曾经碰到过一个有趣的培训经理,她的音容笑貌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这位培训经理是总部派来给我的同事们做培训的,在我们这个分支机构呆了大约两周。在这宝贵的两周时间里,她外出考察了本地风景区的市场,并在各个景点拍摄了很多人与风光浑然一体的照片。在几个大饭店,也由我作东吃了几顿不成敬  相似文献   

8.
女孩的拥有     
这女孩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她肯定会长寿,虽然说这感觉怪怪的,但确实是这个样子。在我的记忆中,她的动作很慢,反应也稍迟了些,干任何事情都拖拖拉拉的,就连走起路来都好像要先试探性地看一眼脚底下,然后再决定究竟是要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一样。“乌龟”是她的绰号,自是联想到那“长寿”的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6,(10)
有一天,商人杰克对他的儿子说:"我已经看好一个女孩儿,我要你娶她。"儿子:"我的新娘,我自己会决定。"杰克:"但我说的这女孩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喔!"儿子:"哇!这样的话……"在一个聚会中,杰克走向比尔·盖茨。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位朋友现在是某知名大饭店的大堂经理。几年前,她从一个国营单位下岗后,经过多方努力,好不容易进了这家饭店当上了大堂服务员。刚开始上班时她还有一股新鲜劲,可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推移,她开始不断抱怨,最后竟说不想再干了。原来,她整天不是为来客端饭端茶,  相似文献   

11.
与妻结婚没多久,两个人的缺点终于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出来。妻说我懒惰,我说她唆;妻说我邋遢不爱干净,我说她只顾外表爱慕虚荣;妻说我目光短浅,我说她好高骛远……总之,两个人逮着机会就要来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嘴巴仗,谁也没有想过要去迁就对方。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2008,(7):8-8
不要急着投简历,要找出原因;不要猜测最坏的结果,而是支持晋升的人。 有一位经理说,他手下有一名员工非常适合会计主管这个职位,但是他没有升她,因为她没有提出来。这位经理说,“我需要她主动提出来需要这个这位。”这是知识型员工和领导者之间的激烈斗争。  相似文献   

13.
小学四年级时,我像一棵豆苗被连根拔起,从中国“移植”到了美国。 学校里的“新鲜”事 我随着校长进了教室,老师和同学们都向我问好。当老师知道我不会英语时,就安排我坐在一个台湾小女孩儿旁边,说她会讲一点儿汉语,可以当我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芦淼 《可乐》2011,(2):26-27
她在一家大公司销售部做文员,销售部经理是个欺上瞒下的"老油条"。她天真地认为,人只要有能力就一定能成功。工作中,她得罪了经理好几次。在她看来,这没有什么,大家一心为公,有分歧也应该对事不对人。再说,那么大的一个领导,犯得着和她这样的小人物较劲吗?  相似文献   

15.
她开着车,横开竖开拐进了一个大院,然后跳下车来,像一位伟人指点江山一般的豪迈,当时他就知道。完了,四匹马也拉不回来她了。那天下班的时候,她异常兴奋地告诉他。她辞职了,甚至连她的人事档案都要回来了。他当下惊愕了。那个酒店管理经理可是她十年来从一个小职工一步一步地走上去的呀,她说扔就扔了?结婚六年来,  相似文献   

16.
耳朵     
巫凉 《社区》2013,(23):23-23
早上在站台上,遇到一位老人,拉着我絮絮地说话:她80岁了,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上大学,后来参加文工团,被部队的领导看上了。儿子和她一起住,儿媳每周三来看她。老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反复地讲,有时候自己意识到,会抱歉地说一声:“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有时候,她把我当成一个熟人,看着我的眼睛说:“这样的话,我也只能和你说说啊。”  相似文献   

17.
高珊 《21世纪》2007,(11):48-49
有这么一个16岁的女孩儿,有一个到美国高尔夫学院进修4个月的机会,而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因为工作不能随她住在美国。就在她的父母担心如何解决她在美国的生活问题时,这个女孩儿很自信地拿出了自己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陈亦权 《社区》2012,(27):60-60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参加了一个同学小聚会,聚会上,大伙儿都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各自的事业发展,只有一个同学,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拿着手机阅读着什么。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她,她告诉我说她的手机里安装着一个唐诗宋词的软件,空闲的时候,她就会拿出来读读,像现在她感觉自己插不上什么话,就独自坐到一边读起了唐诗宋词,此刻正读着一首李白的《蜀道难》呢。我也非常爱好唐诗宋词,就坐了下来和她聊起了。正聊着,几个同学摇摇晃晃地过来叫我们去喝酒,听到我们正在谈唐诗宋词,他们一个个都不屑地说:“切,那是小孩子的玩意儿!”  相似文献   

19.
正玛丽在美国西雅图经营一家幼儿园,每天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她80多岁的老母亲凯瑟琳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自己的公寓里,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有一天,玛丽去探望母亲,一个多小时老人没有说一句话,眼神空洞,行动迟缓。玛丽怕母亲一个人会出什么事情,就把她带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们见到老人很兴奋,围着她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斯蒂芬歪着小脑袋说:"奶奶您的金发好漂亮,我妈妈也是金发。"斯皮尔拿着一本画册对老人说:"奶奶您看我画的南瓜好看不?可给南瓜量周长我总是?  相似文献   

20.
奶奶的星星     
正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奶奶则会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说:"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奶奶最喜欢的是让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儿地夸我。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踩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