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节日对国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国人倾向于过西方节日而中国本土节日却遭遇冷遇.究其原因,国人对中国本土节日缺乏文化认知及文化认同,缺乏节日文化保护意识,也没有意识到节日文化实质,来辩证地看待节日.教育系统中,中国节日文化教育的缺失也使人们忽略了本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2014,(12):64-64
@田野上的风201410:未来的中国文化可能出现一种地域文化传播普及的现象,即国人可以利用互联网等获取地域文化信息,如少数民族文化,然后将其辐射开来。西方节日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对于我们是新事物,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去面对世界发现和普及民族传统文化里的新事物呢?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涛 《回族研究》2001,(1):60-64
中国学者在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文化的命运时,是如何对待本国非汉族群体的文化的;在探讨全球化与本土资源的关系时,是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如何看待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这些问题还没有被很好地讨论。实际上,研究者在这场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关系的讨论中很少提及中国伊斯兰文化,当然也没有明确提出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穆斯林社会或穆斯林社区发展中,甚至在整个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性角色问题。缺乏对中国伊斯兰文化资源角色的确认,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三点特别需要注意:第一点,多年来“极左”思潮对我们的影响,第二点,中国大汉族对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认识,第三,西方对当代世界伊斯兰问题的基调,即“帝国主义话语”对中国的影响。在跨入21世纪时,我们首先要确立伊斯兰文化的资源性角色,其次要从开发伊斯兰文化资源这一重大目标出发,研究它的创新问题。这不仅是中国伊斯兰研究者,而且也是所有关心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关系的人应该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粤西三载”中存有大量描写节日的诗文,这些诗文对中华传统节日和广西本土节日均进行了细致和生动的描写。通过这些节日诗文,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了解历史上广西特有的节日场景,感知不同的节日民俗,体会别样的节日心理。作为广西重要的诗文总集,“粤西三载”中的节日诗文也是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创作群体观察和体会广西地方文化的真实写照,从这些具体的文学表述中能够窥见广西当地不同文化的交融过程,其也是民族交融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意象性作为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理想的精华,而且展现着西方绘画在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意象性是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孕育下不断成长。它是一种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语言,在内涵上体现了东方文化精神,也体现了西方绘画的形式表达。本文将从构图、造型、色彩、笔法等四方面探寻意象性油画风景的审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节日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精神载体,是各国文化历史背景的集中体现,从中国到外国,节日的内容、载体、影响都不尽相同。从横向来看,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很大差异,从纵向看,中国从有史书记载的商周时期开始至今,节日从无形到有形、从繁冗到简练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将以春节代表中国传统节日进行简要讨论,以春节一点展开,研讨有关节日由来及其未来发展情况分析,以期寻找一条传承发展新年文化的新道路与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节日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精神载体,是各国文化历史背景的集中体现,从中国到外国,节日的内容、载体、影响都不尽相同。从横向来看,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很大差异,从纵向看,中国从有史书记载的商周时期开始至今,节日从无形到有形、从繁冗到简练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将以春节代表中国传统节日进行简要讨论,以春节一点展开,研讨有关节日由来及其未来发展情况分析,以期寻找一条传承发展新年文化的新道路与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中国的朝鲜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环境的改变引起了诸多社会问题,其中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变化尤其严重。西方节日盛行的当今,朝鲜族大学生早已面临着对本民族节日与西方节日冲突之间的选择。对本民族节日的认同能集中而真实的反映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因此把朝鲜族大学生相对聚集的边境民族地区的Y大学的朝鲜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做了问卷与访谈调查,从中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最终提出了提高本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大量涌入我国,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本土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一接触到西方系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就不加批判、甄别地对其进行盲目的吸收和简单的套用,甚至大有用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学术话语取代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术话语的趋势。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试图唤起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理论界对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深入反思,以便更为理性地看待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0.
小提琴是属于西洋乐器的一种,而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则堪称西方乐器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机交融协作之后的特殊艺术产物。很多中国本土音乐家的小提琴作品中就体现出了对民族文化的高度借鉴与融合,使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也能够在演奏中较为完美地表现出传统文化及民族风情。有的小提琴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从民族传统音乐作品中取材,但也融合了某些地域、民族及年代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色。本文对小提琴作品的民族风格的内涵及由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发展民族化的小提琴创作及演绎艺术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小提琴是属于西洋乐器的一种,而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则堪称西方乐器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机交融协作之后的特殊艺术产物。很多中国本土音乐家的小提琴作品中就体现出了对民族文化的高度借鉴与融合,使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也能够在演奏中较为完美地表现出传统文化及民族风情。有的小提琴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从民族传统音乐作品中取材,但也融合了某些地域、民族及年代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色。本文对小提琴作品的民族风格的内涵及由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发展民族化的小提琴创作及演绎艺术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30年来汉人乡村人类学发展的知识脉络与生长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年来,中国的汉人乡村人类学告别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和苏联民族学范式,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立足本土经验,以文化视角认知中国,并与国外学术界开展对话。其学术立场也由自上而下转换为从文化持有者内部眼界来观察与判断社会,客观研究大小传统之间的互动,注重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历史变迁与过程。但是,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论自省意识,却难以摆脱西方学术的阴影。要走出这种不彻底的反思困境,出路还在于以本土文化观研究本土社会,防止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学术内卷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礼物的两种不同逻辑:法国社会学家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阐述的互惠交换;法国理论家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提出的礼物、牺牲以及无回报或不确定性回报、牺牲或仪式性支出。古代中国的文本也揭示了两种逻辑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而通过在温州农村等地方的田野考察可以在当代中国发现这两种礼物的逻辑。中国北方的商周文化和北美西北海岸的本土文化可能存在着古老的联系,从宴会器皿和其他手工艺品的艺术图案可以看出这一点。在中国现代性的背景下,来源于新教改革的现代西方思想时常被不加批判地接受,而非西方文化的人类学研究可以帮助现代中国文化摆脱某些西方思想的霸权。莫斯和巴塔耶关于礼物、宴会和牺牲的理论受到美洲西北海岸本土文化的启发,有助于促进现代中国重新与自身丰富多样的古代文化传统进行联系,从而在审问中国现代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经学与现代神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神话学是在引进西方学理与继承本土学统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根据"中国神话历史化"的假说,现代学者抛弃了今文家的"语境化"研究方法,延续了古文家的"文本间"研究方法.中国现代神话学关于"中国神话历史化"的理论命题和"文本间"的研究方法,一方面证明了西方理论的普遍有效,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起材料的同一性关系与文化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另一方面也使本土材料由此丧失了参与修葺普遍性理论的机会,并且以无语境"纯文体"的建构掩盖了其真正的当代学术语境.  相似文献   

15.
(一) 对外开放,带来了世界新的科技成果,同时也带来了十年以前我们望而生畏、谈之色变的西方思潮。新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不同程度地潜入中国人的头脑中,西方现代文化与长期于封闭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生了全面的冲突。当几千年来囿禁于封建文化中的国人回过头来惊讶地看到自己在世界文明大舞台上所占的位置时,不得不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个“传家宝”重新审视和估价。于是,“文化热潮”在中华大地上掀起来了,对传统的反思成为人们共同的关心问题。那么,作为中华大家庭一员的壮族以怎样的态度作出反应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奢饰品消费大国,却没有打造出属于国人自己的奢侈品品牌。文章通过研究中国古代非遗手艺缂丝技艺,探讨其与中国敦煌文化中的藻井艺术相结合的可能性。缂丝作为古代皇亲贵戚专用的奢侈品与非遗艺术中广为人知的敦煌文化相结合,碰撞创新出完全属于中国的本土奢侈品牌。二者在其意义及艺术表现上均有共通部分,且在各自所处的传统手工艺品及敦煌文化中广为人知,受众面广,是非常有创新性的跨界融合。  相似文献   

17.
王紫 《中国民族博览》2023,(21):216-218
在当下全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艺术形态也面临着融合、脱域的社会现象。随着民族自信的不断攀升,更多的设计角色着眼于挖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美学价值,于其中寻找民族本土设计语言。由此产生了诸多艺术创作与语汇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如“设计倾入”“语言符号化”等问题。本文探讨了现代设计语境下的中国传统手工艺造物理念与艺术审美价值。以东西方造物哲学观为出发点,分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当代设计语境中所需的现代性、在地性、日常性以及审美教育性。试图通过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美学理念与造物程式来寻找重塑本土语言的艺术形式,思考当下东方设计语境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8.
现代艺术教育始于西方,随着中西方关系的不断发展,艺术交流对话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内媒体对于艺考报道趋于频繁,艺术教育更多地被国人知晓,艺术专业也就成为了学生争相申报的学科。但是,由于文化观念的区别,中国在艺术教育上与西方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在教育模式、体系与方法上不尽相同,中国艺术教育还是处于落后阶段。因此,必须通过研究来明确中外艺术教育的优缺点,在保持自身艺术教育特点及优势的同时,要加强对国外艺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研究,以此提升国内艺术教育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外艺术教育的相同之处,其次分析了中外艺术教育存在的差异,并提出教学方法合理融合的建议,仅供广大艺术教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开放的,中国几千年文脉不断正是得益于这种强大的兼容并蓄的能力。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日新月异,但与此对应的中国文化却存在着严重的“赤字”。我们大量输出的仅仅是产品而不是文化,这种文化逆差如果不能扭转,强国的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输出文化除了需要一定的财力,还需要大量的文化人才。我们在翻译介绍西方新思潮的同时,批评这一环节远远没有跟上,导致了西方文化一边倒的严重现实。高等院校对于西方文化思潮缺乏深入剖析、批判,直接引入教学介绍给青年,这是极为有害的。特别是某些青年教师,由于对传统文化缺乏深…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初西方钢琴传入我国以来,经过众多中国音乐家的共同探索与努力,我国的钢琴音乐文化在世界钢琴艺术之林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纵观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使得钢琴这一外来乐器能够更加科学地融入我国本土文化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中国音乐具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先进的创作理念与钢琴这一西方乐器独有的魅力促使大批中国学子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本民族文化的融入,也使得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独具民族魅力。本文以钢琴曲《夕阳箫鼓》为例,探索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从中体会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