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敏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52-154
民国文人画家溥心畬的绘画作品,在当代艺术市场上颇受欢迎,而在学术研究上呈现不足的局面.以"溥心畬"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自1993至2016年,相关文章主要以历史、辨伪、画展为主,作品研究少且不深入,这就使溥心畬作品研究成为现代绘画研究一个亟待开发的区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溥心畬代表作品之一《幽谷行旅图》进行了较深入的"文本"解读,并得出如下结论:溥心畬在绘画技法上以古人为师、以宋元为宗;在"位置"的"经营"和画境的酝酿上,则充分体现了其作为特定时代的文人画家对"法外之趣"的追求.《幽谷行旅图》一画充分表现了画家独特的个人性,也传达了画家画作的共性,即生动的笔墨技法和深厚的文人情怀.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代的结束从不能将前朝的历史和痕迹涤地无类,一个时代中的文化和遗民都是新纪年里不可忽视的存在和印记。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前朝遗民这一词始终有迹可循,远看可寻元代的"冠冕"赵文敏、清代的"宗师"八大山人,近看可追寻至百年前的清朝"旧王孙"溥心畬。溥心畬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正因如此,这些经历赋予了其不同于寻常人的气节和性格,在新中国成立远赴台湾以后,溥心畬更是将自身所具有的王孙风度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本文从溥心畬赴台后创作的山水画入手,探寻跟随其一生不变的"旧王孙"精神,并从中窥得溥心畬的内心独白和一己之力的坚守和倔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与士大夫的绘画,他们兼专业画家的绘画功底和学士的知识修养于一身,以"神妙能逸"为创作标准,于风趣雅意中追求自然灵韵的审美意境,生发出独特的"士气之美"。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与士大夫的绘画,他们兼专业画家的绘画功底和学士的知识修养于一身,以"神妙能逸"为创作标准,于风趣雅意中追求自然灵韵的审美意境,生发出独特的"士气之美"。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是清代杰出的人文画家,一直以来备受大家青睐,他的绘画作品以其独特个性、创新精神而保持着永恒的生命力。本文从书画、题跋、布局、技法四个方面,对郑板桥绘画的形式表现特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图像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强调对美术作品的题材、意义、和文化含义的研究,旨在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文化的、科学的解释。《游园惊梦》是喻红绘画的代表作品,她将中国的古典故事"刻舟求剑""瞎子摸象""水中捞月""百子图"具有教化意义的经典故事进行再次创作,使之与原生意义相背离,产生了新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掌握图像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喻红的油画作品《游园惊梦》的内在文化含义、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入了解作品的形成原因、表现风格和绘画语言,重新对《游园惊梦》进行深入的精神内涵分析。  相似文献   

7.
1930年至今,一批中国国内画家以西藏风光与人物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西藏为主题的作品。这些西藏组画以艺术创新和清新的风格,深刻影响到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本论文通过对西藏艺术形象的"制造"、"生产"与"消费"过程的介绍和描述,阐释了西藏组画及其人物绘画产生的历史缘由,以及多元文化的表达和画家们对艺术美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斯洛尼姆斯基的《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本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技法以及童话形象与音乐语言的结合在本作品中的体现,并对作曲家斯洛尼姆斯基生平及"童话"这一钢琴小品体裁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斯洛尼姆斯基的《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本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技法以及童话形象与音乐语言的结合在本作品中的体现,并对作曲家斯洛尼姆斯基生平及"童话"这一钢琴小品体裁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王蒙是元代乃至中国绘画史上最为重要的画家之一,而《青卞隐居图》是王蒙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最能表现出王蒙郁然深秀、繁密厚重的风格。《青卞隐居图》能够引起独特视觉感官刺激和带来强烈心灵共鸣的艺术面貌,除了源于王蒙在此画中所作的独特的构图与笔法之外,画中透露出的动荡与压抑,更与王蒙生平的经历与心理的矛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琼黎风俗图》是一本清代中晚期的黎族题材风俗画图册,以黎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为主要描绘内容。这本图册为后来的风俗画发展在题材上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以当代绘画形式语言的图形与色彩为研究视角进行分析,寻找当代视野下的黎族风俗画形式语言新特色,通过新的画面形式呈现新的精神内涵,创作出地域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当代黎族人物画作品。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绘画陶瓷在当下艺术陶瓷市场在不断被热捧,陶瓷绘画作品是比较大众化的一种艺术产品,而造型类陶艺以绘画为主要装饰形式的作品是很多艺术家们所创作的形式.同样,高校陶瓷教师教学也是把国画技法成为一种课堂中陶瓷绘画示范,在坯体上彩绘装饰再烧制,作品艺术美感强.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展,宋代无疑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最为兴盛和繁荣的时代,它的兴盛和繁荣发展不仅归功于宋代经济繁盛的社会背景,同时也和宋代历代帝王对于绘画的重视密不可分,从而使两宋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宋代花鸟画沿袭于西蜀五代的画风,其中以五代黄荃父子为代表。此后几代院体绘画形态都以其为绘画之标准。宋代院体画风以五代黄荃父子的绘画风格与理念贯穿于北宋与南宋之始终。北宋院体绘画风格多以黄荃富丽典雅、精工细致为代表,其中也融合徐熙文人野逸之风。李安忠作为北宋与南宋画史上的衔接人物,是宋代院体绘画的重要代表之一,而他的其中一幅代表作《野菊秋鹑图》也让我们对两宋花鸟画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本文以李安忠的花鸟画《野菊秋鹑图》作为本文的出发点,对宋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山水画坛,李兵是一位独具一格卓有成就的中青年画家。李兵"块斧劈"皴法的创立以及"挤白法"、"衬白法"等绘画表现新技法,构建起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和个性风格。他雪山题材山水画探索与创作的全部价值在于,以其充满现代意味的审美原创性,并以雪山高原为取材对象,从自然景观中获取了新的文本范式和艺术图式。其气势恢宏、令人耳目一新的雪山题材山水作品,不再重复和延续明清以降文人画的残山剩水和逸笔草草的狭  相似文献   

15.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伟大的绘画理论家和画家,他在画论方面有很杰出的贡献,首次在我国绘画史上提出“以形写神”的传神论,成为中国画家千百年来创作和品论他人作品的不变标准,改变了中国绘画在魏晋之前作为附属品的地位,使人们的目光更多的放在绘画艺术本身,使中国画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重大变革,由顾恺之“传神论”带来的艺术风貌的觉醒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形式对色彩的要求也不一样,西方现代画家将色彩与造型相结合,为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在现代绘画中,每位画家都非常重视色彩的形式语言。本文从色彩语言的审美因素、色彩美的时代特征和色彩的意蕴美分别阐述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著名绘画艺术大师叶浅予的很多名画中,相当部分是以贵州苗族生活和风情为题材的,如《贵州马帮图》、《苗家织女图》、《苗岭之春》等。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叶浅予既以漫画蜚声画坛,又是一个丘壑满怀的山水画家。他的舞蹈人物画,更是深受人们喜爱。他曾说:“我从漫画转向国画,宿愿已久。抗日战争推动了我,苗区之行是个机会。”此番话,道出了叶浅予的国画,尤其是舞蹈人物国画与贵州苗族人民的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漫画、山水、人物齐备的绘画艺术大师,1940年的“苗区之行是个机会”,是一个关系到他艺术道路的颇为关键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8.
徐石雪(1881-1957),字养吾,名宗浩,号石雪,后以号行,字号石雪居士,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北京。书画家、收藏家。1952年11月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0岁学律诗,15岁学诗文、兰竹。1920年被聘为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1926年任副会长。曾与齐白石、于非闇、汪慎生、胡佩珩、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共同创作《普天同庆》绘画一轴,馈赠毛泽东。临终遗嘱,将珍藏数十年的大量珍贵书画、图书和自己的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为此,国家文物局专门在故宫举办展览。  相似文献   

19.
米勒是19世纪法国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自然主义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田园生活为主。米勒的作品很有意境,而且给人真实的感觉。对米勒代表作《拾穗者》的艺术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分析出他的绘画作品的特性。由于米勒出生于农民家庭,他更熟悉和喜欢田园生活。米勒的家庭成员都是基督教徒,他的作品中也传达出了宗教的静穆之感。这些特性,使得米勒的绘画拥有一种独特的意韵,他的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真实之情也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种专门表现儿童题材的绘画,通常叫做“婴戏图”。这种名称带有夸张的成分,是放大了儿童特征、约定俗成的名称。虽然在绘画中也有“孩儿”、“孩童”、“小儿女”诸般提法,却总不如名以“婴儿”那么普遍。《历代名画记》说到唐代画家张萱时,就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