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对恩宁路事件的报道,探讨本土文化保育行动在广州的扩散,传统媒体推动下民间组织与政府建立的关系,以及民间行动政策和政府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呈现广州本土文化保育组织重要组成——“新新人类”的文化保育观。  相似文献   

2.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已达成共识。随着传播科技的迅猛发展,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利用电影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民族艺术成为现阶段的重要议题。中国电影长久以来发展并不平衡,因此,以方志电影研究为基础,利用本土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优势对东北电影"因地制宜"进行改造,负载民族形象与文化精神,在深入生活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属于本土民族特色的电影精品,继而实现当代本土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发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与民族预科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表达困难,问题的症结在于"语言储备不足"。针对这个症结,我们采用了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学生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我们的本土文化的方式,考察了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对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实践表明,"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写、说能力,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同时促进了他们对母语文化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客观上为实现文化交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文化作为渊源于异域的宗教文化,在传入中国国土后,面临着一个与区域本土文化适应的历程.多向的采借与吸纳成为了伊斯兰文化在异域空间中获取生息的关节要件.旨在中国国土扎根的伊斯兰文化,借用了所置身区域的本土文化,在会通之中将自身的文化和本土文化交融并接,最终形塑凝炼成一个兼具多重特色并举特定时空中的符号.于每年一次在夺底沟回民穆斯林墓地举行的拉萨回民的"抓饭节"就是伊斯兰文化在直面特殊区域的过程中,对藏文化采用会通性行为而嫁接成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互联网激烈的竞争中,关注少数传统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播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就有较浓厚的政治背景,但能利用这种背景的政府网络与传统媒体网络在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却表现不佳;反而是自筹资金、技术、人才的民间网络,倒闯出了一番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云蒸霞蔚的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6.
从保留至今的回族家谱、墓志、清真寺碑文、正史、地方志及教内外学者有关伊斯兰教的研究资料看,元明时期回回社会内部的文化变迁及礼俗之变,是明代中后期汉文伊斯兰教著译即"汉克塔布"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明清时期穆斯林精英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用汉文阐释伊斯兰教义、教法以及伊斯兰哲学思想和苏非思想,旨在构建中国伊斯兰思想体系,促进伊斯兰教与儒学在哲学层面上更好地相互理解。应当说,"汉克塔布"既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产物,又是中国穆斯林应对本土社会文化挑战的思想回应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7.
广州世居满族是清政府由京津地区派驻广州的驻粤八旗兵的后裔,是广州市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从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移民广州到辛亥革命之前,满族官兵及其家眷一直生活在"满城"之中。通过梳理官修文献、民修文献和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广州满城的区域与人事设置和管理制度。"满城"的存在使广州世居满族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广州进行文化重构,促就其国家认同强大,族群认同未被激发的认同不平衡状态,是造成他们辛亥革命后悲惨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唐朝中期,吐蕃以其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等制度治理华锐藏区,西藏本土文化在此地有广泛遗存,故其他藏区看不到的藏族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保存.又由于华锐藏区处于古"丝绸之路"与"河西走廊"这一特殊位置,并长期与其他民族频繁交往,使之文化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性,又表现为多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城市住房体制改革,让物业公司(物业服务企业)成为城市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从社区服务实践案例发现,处于治理权下位的物业公司面对来自城市政府关于社区治理公共议题的行政命令时,采取了"选择执行"策略。物业公司的"选择执行"是一种特定制度结构约束下的理性行动,也是一种顺应外在制度环境的合法性行动。物业公司的个体安全保护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资源依赖机制等是其"选择执行"城市政府行政命令的机会结构。物业公司"选择执行"的理性行动有着特定的制度逻辑,从物业公司的内部技术环境来看,物业公司的组织属性和资源供给结构是其可以"选择执行"的微观制度基础。物业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化组织,主要职能是为业主提供物业专业服务,而不是为城市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提供公共服务。从物业公司所嵌入的外部制度环境来看,物业公司的合法性获得、与城市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利益冲突以及与业主围绕物业服务的利益一致性,成为物业公司在社区服务实践中"选择执行"的宏观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变英语学习者"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本文从教授儿童喜闻乐见的英语歌曲歌谣入手,通过比较与分析,发现了能够很好地融入本土文化的相关歌曲歌谣,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1.
“和而不同”是经过长期演化和不断实践积淀而成的中国哲学智慧。它不仅是民族政治交往、文化交流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绵延不断、欣欣向荣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促成多元文化交流互鉴共存、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的良方。在文化共生教育场域中,中华民族文化应以“和而不同”作为多元民族文化教育所追求的“终极依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抵触、外来与本土的文化冲突、主流与多元的文化矛盾等多重文化窘境始终贯穿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行动必须应对的实然境遇;中华民族文化应坚守“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通过秉持文化基因内核、萃取文化精髓因子、包容文化异质存在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动选择,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和谐共生,进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分析了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价值,围绕建立隐性渗透机制、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引入自我教育机制四个层面,探讨了引领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的具体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武陵地区掀起了一股"刨汤文化节"热潮,从"边缘"走向了"中心",搬上了舞台。本文拟对武陵地区"杀年猪,吃刨汤"文化展开理论研究,剖析其精神内涵,进一步提升本土人对刨汤文化的理解,增强全社会保护、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中国乡土社会传播的过程中,通过"适应"和"自我改造"的"技术化"方式实践了本土化,也正是这种"技术化"的机制减弱了基督教与本土文化的冲突张力。本文以作者在甘肃省榆中县的实地调查为依托,对这种"技术化"的实践作出分析,力图通过典型个案的分析,对基督教在偏远地区农村传播和发展的深层原因予以揭示。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进校园,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举措,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本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明调"项目走进校园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融入本土文化之中,从小识非遗,从小学非遗,从娃娃抓起,更好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西南地区某一民族村寨为个案,分析了民族村寨衰落的逻辑,即在地区开发的大背景下,市场跟行政力量结合起来侵入民族村寨共同体,村委会等基层组织通过把持组织进入许可形成对青年人的组织排斥,进而迫使青年人进入边缘经济或外出务工.外出打工过程中学到某种流行文化并将其带回家乡应用到边缘经济中,造成本土文化传承的实际断裂.由此,民族村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三个层面从本土脉络中剥离,进入了一个衰落的循环路径.但村寨的未来也许并不会因此暗淡,通过村民对村寨公共物品的自发提供过程的考察,发现共同体的内生性力量可能在于村民的自组织行动.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节日对国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国人倾向于过西方节日而中国本土节日却遭遇冷遇。究其原因,国人对中国本土节日缺乏文化认知及文化认同,缺乏节日文化保护意识,也没有意识到节日文化实质,来辩证地看待节日。教育系统中,中国节日文化教育的缺失也使人们忽略了本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8.
宗教文化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要义之一。作为全国宗教和谐的典型代表省份之一,云南宗教文化融合的本土民族化、民俗化与世俗化,诠释着多元宗教兼容并蓄的"宗教生态平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在以往传统文化事项所处的自给自足的生态文化圈改变、大量异文化与本土文化开展对话之时。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对话不可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根本特征也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文化事项。立足于既定现实、在尽量减少其精神文化内涵消失的前提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一个当下生存的自环境,才是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节日对国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国人倾向于过西方节日而中国本土节日却遭遇冷遇.究其原因,国人对中国本土节日缺乏文化认知及文化认同,缺乏节日文化保护意识,也没有意识到节日文化实质,来辩证地看待节日.教育系统中,中国节日文化教育的缺失也使人们忽略了本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