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城巡捕营正式建立于明弘治年间,为弥补五城兵马司在京城巡捕方面的不足而创设,是明代京师治理的重要机构之一.学界普遍将京城巡捕营视作五城兵马司的附庸,或是在强调其与厂卫的配合时才稍有提及,对京城巡捕营的研究相对匮乏,以至尚未出现有关京城巡捕营的单篇论文.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展现明代京城巡捕营之建制、沿革、构成、职掌等内容,将明代不同时期京城巡捕营的发展情况加以论述,试对京城巡捕营的发展概况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2.
明代家庭史作为中国家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颇具意义的研究成果,但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明代家庭史的研究成果主要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本文试对近三十年来明代家庭史的研究成果从家庭结构与规模、婚姻与家庭关系、家庭经济、家庭生活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明代家庭史研究的特色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乾隆朝以军府制管理新疆,以八旗作为军府武装的核心,布设东西两路六个满营,及伊犁四营,即厄鲁特营、察哈尔营、索伦营、锡伯营,共计十营。满营与伊犁四营虽同为八旗,职能相仿,但二者管理制度、生产生计的差异,形成八旗内部阶层分化,最终导致二者命运轨迹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新疆八旗十营异同,解析新疆八旗内部差异及其影响,梳理八旗军民历史发展轨迹,进一步探讨新疆军府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罗勇 《民族研究》2002,(4):96-100
本文结合彝、汉文献 ,对明代贵州普安彝族“十二营”进行了分析研究 ,认为“营”是彝族的一种社会组织 ,源于历史上的宗法制度和家支制度 ,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相结合的产物 ,具有政权和族权、军事和行政合二为一的特点。文章还对“十二营”的渊源、职能和位置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5.
北京阜外三里河回族公墓是明清时期北京回族最大的墓地,建有清真寺(永寿寺).该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其文献依据是立于寺中的明代碑刻--<重修清真寺碑记>.本文首先梳理了该碑文著录情况,并对碑文作了校勘,然后将碑文内容与明代官私文献结合,对碑文涉及的重要人物李寿、金良辅、石三畏等相关史实进行了考订.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梳理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对明代青海境内驿站、驿道及驿传役负担状况做了较深入探讨,对清代的驿传制度只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谢环所绘制的《杏园雅集图》是一幅明代的著名人物画作。不少学者曾对此卷轴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由此在史料和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对这幅画卷从历史背景、绘画特点及其中所承载的明代美学思想展开了新的思考和梳理。  相似文献   

8.
锅庄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锅庄,系藏语 SKU—drag 的音译,义为贵族。锅庄一词的出现,约起于明代。彼时藏人来到康定之西的营官寨,作大营官、二营官者,以后世袭其职,其属下六十多家头目,都叫做 SKU—drag。又,南宋末年,来到木雅乡河西务后世称之为明正土司的,约在清初,他们移住康定,闻大营官、二营官之风而悦之,也把他的头目,叫作 SKU—drag。当时康定就有四十八个 SKU—drag,  相似文献   

9.
明代陕北蒙汉边界区军事城镇的商业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萍 《民族研究》2003,(6):76-85
明对蒙古的战争贯穿明王朝始终 ,在双方边界形成绵长的军事争战地带 ,影响到这一地区正常的行政建置与经济发展。陕西北部地区正处于这一地带之内 ,为加强防御 ,明王朝在这一地区修筑边墙 ,扩大驻军规模 ,构建军事交通线 ,布设营堡。明代中期以后 ,这些营堡 ,即军事城镇扩大之后 ,军事消费增多 ,加速了该区域商品流通 ,形成商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藏、汉文史料,对明代西藏萨迦派的历史,作了系统的梳理和整体的考察。尤其根据时代背景和相关史事,对其四个喇让和显密支系,作了尽可能明晰和周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侧重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角度解释社会现象,认为族际婚姻作为民族交往的一种形式,其变迁是生产和经济交往发展的结果。研究以明代、清代民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阶段为时序,分时期梳理和探讨在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迁中,屯堡族际婚姻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对新经济形态下屯堡族际婚姻的现状和变迁趋势作了分析,以服务于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明代湖广、四川、贵州行省毗邻区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上,对目前发现的由明代皇帝、“客家”知识精英、“客家”官员与土司及其代办和土舍分别书写的60块金石碑刻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认为这是生者的自由书写和对死者的盖棺论定,客观地反映了土家族土司观念、情感和意象世界在明早中晚期及南明时期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展示了土家族各土司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有机关连的“中华情结”的聚积及变化过程.在明清易代之际,它对旧朝是“情结”,对新朝却是“症结”.基于土司学所做的此项研究,对于客观地评价我国土司及英文化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在重视兴办学校和“教化为先”理念的影响下,各民族文化交融日益深入,少数民族诗文创作进入了繁荣期,各民族文学的交融进一步深化。在中原文学的影响下,明代少数民族文人队伍持续壮大,以汉语诗文创作为主要形式的书面文学渐成主流,并以家族文学为单位呈现出团块式发展的局面。文章在介绍明代多元化的少数民族作家、家族式的文学创作群体等明代少数民族诗文创作概貌的基础上,试图再现明代少数民族诗文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地域特色鲜明、诗歌创作中的宗唐倾向明显等风貌,并从民族文教政策、边地移民政策及科举制度等方面对明代少数民族诗文繁荣的人文生态进行考索,以期描绘明代中华文学交融一体的缩影,再现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明代以来的书志著录、19世纪末叶至今的相关研究以及个人的寻索访求,梳理出海内外<西番译语>几种主要传本的共性和特色,考察了其藏存的相关线索,同时对其珍贵的语料、史料价值作了简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明代女真族渔猎、贸易、掠夺、在村等主要经济形式对女真社会经济的影响为主线,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明代女真社会经济的多元特点以及各种经济形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渔猎、贸易、农耕、掠夺共同构成为明代女真社会的经济形式,指出社会经济的多元特点决定了明代女真社会形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在这一背景下,佛道二教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京城寺观的兴盛,高度发展的宗教文化反作用于京城,主要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在政治上,寺观势力与统治阶级构成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在经济上,寺观力量的壮大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的要点有二(一)进一步研究明代藏族史的意义;(二)对明代藏族史研究的回顾。由此揭示出在当今深入研究明代藏族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亦至为明显;同时,明代藏族史的研究还有待于向纵深方向发展,其任务还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明代女真族的农耕经济状况、农耕经济的各项技术指标,农耕经济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方面全面论述了明代女真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针对以往 关于明代女真(清入关前满族)研究中对其农耕水平估计过高的观点,本文对其粮食产量进行 了具体的计算,并对明代女真农耕经济中存在的几个影响其发展水平的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的 探讨,以求给明代女真族的农耕经济发展状况一个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今昔火器营     
火器营一瞥从北京动物园到香山的汽车路上,有一个形似战船的居民点,斜靠在京密引水渠的左侧,叫火器营。也许有人要问:一个居民点为啥起这么个火药味的名字呢? 说来,还颇有来历呢。火器营,原称满蒙外火器营,是清朝时期使用火炮、火箭的八旗兵营。据调查,二百多年前,清乾隆皇帝根据管理八旗火器营事务的蒙古都统色布腾巴勒珠尔的奏请,将原火器营减半分到这里修筑营房而建立起来的。它与圆明园八旗、  相似文献   

20.
明代广西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藤峡瑶乱.在平定瑶乱过程中,中央政府为确保军需,数次改革在广西的销盐制度.这实质上是明代广西社会秩序在重构的过程中,政府、土司、瑶人等不同的利益群体展开的一场博弈.这场博弈对明代广西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