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与地层学构成了中国考古学的两大理论支柱.类型学研究主要在于能够找出物品形态变化的逻辑过程,找到蕴藏在这些差异中的文化意义.运用类型学方法不仅仅可以区别物质文化表象的差异,更重要的还在于运用它可以把握住文化内在的有机联系,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分析归纳到综合提高的认识过程.考古学是用看得见的实物资料研究看不见的内容,即"透物见人",而类型学在存在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之间充当着桥梁作用.然而,在解释某种器物所代表的具体历史意义、古人的审美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制度等问题时,类型学也有它的局限性,要借助于历史学、民族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史进行补充.随着理论与实践的逐步发展,类型学也面临着改革与调整,要做到在充分肯定其价值的前提下使类型学理论与方法得到更好地发展,与"人本主义精神"相结合,为研究人类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民族考古学是我国现代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本文对民族考古学的定义、理论及方法等问题作了阐述,认为民族考古学的任务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并运用民族志资料,采用类比和验证方法,构建某一特定地区由考古学文化所展现的具体群体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民族考古学产生的理论前提是文化人类学理论中的新进化论。  相似文献   

3.
白庚胜 《中国民族》2012,(10):36-38
前不久,40集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热播之后,反响甚大,影响很好。纳西族历史文化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丽江的对外宣传又一次取得突破。一部优秀影视剧的成功,要有较高的立意、较精彩的情节、较丰富的内容、较生动的人物形象、较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木府风云》的成功也在于此。我们说《木府风云》有较高的立意,是说它确立了"歌颂团结、维护统一、讴歌爱情、赞美和谐"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真实表现了纳西族在求生存、  相似文献   

4.
陶器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考古学上进行年代分析的重要依据,更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直接反映。汉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盛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发达,科技文化繁荣且先进。本文对于汉代墓葬中小型墓葬中陶器摆放位置进行浅要分析,旨在归纳和廓清汉墓考古发掘过程中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希望对于汉代考古学在本地区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壮语是壮族的外在标记.壮语中蕴涵着丰富的壮族历史文化内容,与之相关的壮语地名、古壮字和壮族古籍是壮语派生的文化现象,也是壮族先民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透过壮语及相关的文化现象,可以探索壮族历史的悠久性.要发掘整理和研究这些文化遗产,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学理论来指导.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我国提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国家战略,它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对外开放合作,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可以将世界上各种优秀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区域间文化产业的合作,文化产品的内容也会得以丰富。要想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的建设中取得进展,首先要加强对外交流,引入优秀文化;其次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项目;第三要加强文化的区域融合,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最后不断加强与各种文化的交流,提升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原始社会史的分期法有其独特的历史,缺乏对它的研究就无法理解问题的当前状况。这既同考古学、人类学、史料学等专门学科的分期有关,也基本上与原始社会历史过程的一般历史的或一般的划分有关。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中,原始社会史的分期问题总是被当做对人类远古时代进行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8.
周少青 《民族研究》2012,(1):1-11,108
历史地看,多元文化主义一开始就与少数民族争取平等权利的要求密切相关。当前关于多元文化主义与少数民族权利的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并不严格区分多元文化主义的不同维度;二是往往把多元文化主义仅视为少数民族的权利理论,没有从多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理解多元文化主义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多元文化主义至少存在于事实、理论、意识形态、政策和价值理念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下的"少数民族权利"都呈现出不同的面相,具有不同的意义和效果。少数民族权利保护与多民族国家构建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多元文化主义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权利理论,它也是多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知青口述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史学以文献利用为主,口述方法的运用,对包括知青史在内的当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补史、证史,可以改变极少数人垄断话语权的状况,从而深化对历史的认知.但口述也包含各种不真实成分.除了遗忘造成的失忆,选择性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办法是使口述方法与文献方法相得益彰,以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实体物质资源,它不仅代表着民族的独特性,也代表着不同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生活过程。服饰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部落、民族的产生,它是劳动生产力发展的结晶,体现了不同少数民族文化。从服饰中可以体现出社会关系,还包括地理的、风俗的、信仰的、历史的等丰富寓意。因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步调加快,使"各个民族的精神产物成为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与局限性越来越不可能存在"。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在强劲的经济风浪中表现出多元一体化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历史可以通过历史文本的记载得以传承,而民间的历史则是通过长辈们的不断讲述而被延续下来。作为乡村里的公共建设桥梁,更是说明了民间历史是如何被记忆的真实案例。本文以四川凉山的一座凉桥为例,探讨作为实体层面的桥,当它与当地的环境、人和文化发生联系时,它文化意义也在不断被创造和发明。  相似文献   

12.
马强 《回族研究》2007,(1):26-31
马长寿先生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一书是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对事件的记录和分析.从人类学角度审视,其研究价值有四,即弥补资料之缺失、赋予历史以真实、反观自身之文化、理解他者之心灵.研究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的民间立场和叙事,弥补了以往资料多出自官府和汉族士绅及内容和观点偏狭之不足.就此可以看出马长寿先生是一位学养宽厚、眼光敏锐、博与专结合的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13.
通古斯人类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古斯人类学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通古斯诸民族及其文化的一门科学。它是通古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通古斯人类学的历史包括五个主要阶段,其内容涉及文化人类学的一切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考古学与文化人类学二者都以"人"为研究核心,他们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并行,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本文拟从考古对象的特点、技术与个人因素的干扰、理论分析带来的特点三方面入手分析考古学的学科特点,提倡在考古资料的解读中应重视其与文化人类学的互补问题。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古族的敖包祭祀仪式源远流长,从氏族社会延传至今.学术界关于敖包的起源众说纷纭.笔者运用词源学、考古学、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敖包祭祀渊源、功能、禁忌、种类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敖包的原型来自先祖的石板墓,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敖包祭祀源于祖先祭祀,是古老的萨满教"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敖包的种类逐步增多,并且其功能也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16.
以"三重证据法"的结合方式,将中国古代史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全面、深层领域,它的重要意义远远要超过其专业本身。所谓"三重证据法",就是运用文献、考古与古文字研究三方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巴蜀文字,应是巴蜀历史研究中的第三重证据。这种"三重证据法"也必将成为巴蜀历史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语言类型学作为语言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意义、内容、挑战和前景。通过对《语言类型学的眼光》和《语言类型学——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这两篇文章的分析,本文指出了语言类型学对于认识、理解、运用和传播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语言所具有的重大价值。本文还介绍了语言类型学涉及到的五个主要研究领域:语法类型学、词汇类型学、语音类型学、语用类型学和跨学科类型学,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它们在当代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价值。最后,本文探讨了语言类型学面临的一些挑战,如数据资源不足、研究方法不完善、跨学科研究难度等,并展望了语言类型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语言类型学研究、跨学科合作和跨文化研究的深入推进、语言类型学在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等。  相似文献   

18.
"南岛语族"起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岛语族"的起源课题在中、外学术上都有很长的探索历史,西方学者主导的太平洋跨界民族史学研究主要着眼于"今南岛语族"人群的语言学视野,而从所谓"今南岛语族"生存的空间范围去寻找"原南岛语族"的文化起源,忽视了现今已经消亡的、但在壮侗语族和闽、粤等汉语方言中尚保留浓厚的"古南岛语底层因素"的华南地区的材料.我国学者主要是在中国民族史的学术框架中探讨"南岛语族"的文化来源,站在华南百越民族史的学术视野上,充满华南大陆向海洋单线传播、扩散的观点."南岛语族"的起源研究,必须从包括华南在内的亚洲东南海洋地带土著文化史的宏观格局中认识,从历史学、史前考古学、民族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综合考察,才能得出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民俗文化,观照它对影视文艺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着影视文艺的内容和特点;再就是深刻地影响影视创作,具体表现在本土创作者与他者文化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差异,这源于"民族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通过载于《历史研究》的一篇《夏族兴起于古河济之间的考古学考察》与《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论夏族的起源》《华夏血缘族团源于东方新探》《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以鲁西南考古为中心》等文章的对比,来对史料的运用与分析进行了讨论。上述文章中所引用的一些史料内容相近,然而文章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有些引用史料不同,而结论相近。究其原因有多种可能性,可能在于不同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不同、可能在于所引用的史料并非第一手资料,也可能在于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并不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