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有祭祀和纪念性质的传统建筑——宗祠,是中国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所特有的产物。宗祠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载体的宗祠文化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广西玉林市容县杨梅镇红石村五卿潘公祠,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宗祠,其深厚的宗祠文化深深影响着潘氏宗族的族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装饰性作用。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纹样在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方式,探讨了中国传统纹样在建筑室内空间不同区域具体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表现手段。现代室内设计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  相似文献   

3.
宗祠,又称祠堂、家庙,是建立在宗族聚居地以家族(或姓氏)为单位进行祖宗祭祀的场所。宗祠是一个乡村、一个宗族、一个姓氏集团内最为庄严的建筑物,是宗亲活动的场所,是历代祖先精神的归宿,是在一个地域文化里施行教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刻写着一个姓氏历史的精神丰碑,因此研究宗祠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本文从宗祠的概念及功能出发,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探究了宗祠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理传统白族民居,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如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大理古城及其周边等白族聚居区。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不管是其院落布局、结构形式还是构造工艺等均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质。尤其是在照壁的建筑处理上最为突出。照壁作为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白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还凝聚着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当传统的院落建筑逐渐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所替代时,照壁并没有因此退下历史的舞台,它与时俱进逐渐演变为新的艺术形式——玄关。玄关传承着照壁的内涵,不仅蕴藏着丰厚的传统元素,还兼具了现代气息,它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也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尤其是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建筑中 ,多设有集炊煮、取暖、照明等功能为一体的火塘。火塘不仅是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人们的日常起居饮食密切相关 ,而且还被赋予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成为具有多种文化寓意的实体  相似文献   

6.
张帆 《民族学刊》2020,11(4):111-116, 147-148
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国新时代洞察社会现实问题和发展取向的方略,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回望中华五千年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廊,传统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属于璀璨的明珠;她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和宝贵的营造技法,其魅力超越了时间、空间。传统民族特色民居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当下因改革开放的负效应,西方建筑艺术造型文化的浸入,让我国各地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造型风貌文化正在消失,让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现象不断呈现而且已开始向乡村延伸;研究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民族特色建筑文化已成为历史使命。本文以环洱海东、西岸白族传统特色民居新旧更替不同模式为样本,通过比较研究后发现以传统特色为主导兼容创新的新旧更替模式,在推动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民族特色建筑文化的同时,还具有激活其经济属性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7.
屋顶是华夏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屋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建筑总以较为固定的形式呈现着,并且屋顶是智慧的工匠师们重点表现的地方,能映射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1]。本文对屋脊兽文化的研究整理有前人的成果也有自己的观点。概括性地介绍整理了屋脊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从建筑的角度对屋脊兽艺术进行分析,从文化的内涵对屋脊兽艺术进行研究,并阐述了屋脊兽艺术研究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其所具有的深层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8.
屋顶是华夏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屋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建筑总以较为固定的形式呈现着,并且屋顶是智慧的工匠师们重点表现的地方,能映射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1])。本文对屋脊兽文化的研究整理有前人的成果也有自己的观点。概括性地介绍整理了屋脊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从建筑的角度对屋脊兽艺术进行分析,从文化的内涵对屋脊兽艺术进行研究,并阐述了屋脊兽艺术研究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其所具有的深层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建筑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追求创新和多元化的同时,也需要回归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应用可以提供新颖的设计思路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保留文化传统,还可以提高设计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相似文献   

10.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游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制定保护措施、培养教育传承人、用创新手段促进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民间游戏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十分典型的内容之一,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对其文化内涵的传承,是云南建设"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保护传承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其建筑特色及保护的具体措施,并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云南省民族文化宫项目,希望能够为我省民族传统民居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闽台自古一家亲,闽台传统建筑作为闽台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它所遗留下的文化痕迹,展示着闽台两岸之间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闽台传统建筑承载着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血脉情,同时也汇聚着两岸不可分割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等功能,是中国武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好太极拳教学,不仅是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更是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京市仙林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高校公共体育太极拳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闽台历史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李秋香等人出版的《闽台传统居住建筑及习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是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重大系列课题"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之一。作者在大量的田野调查中,重点对闽南特色民居建筑与居住习俗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以干栏式民居、鼓楼、风雨桥等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性文化,以营造技术、装饰工艺、居住方式为载体的行为性文化和以建筑仪式、居住信仰、习俗及审美情趣等观念性文化构成的建筑文化体系,是壮侗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因地制宜、富于创造、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是壮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壮侗民族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本文以多维的视野,对壮侗民族建筑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与国际接轨,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西方的建筑方式,而文化交流在建筑中具有明显的表现形式,随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普及,人们不再重视传统文化与建筑的结合,并且忽视了中国现代建筑自身的民族特色,摒弃了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目前,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现代化建筑中更多地融入了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建筑特色。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并阐述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等功能,是中国武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好太极拳教学,不仅是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更是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京市仙林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高校公共体育太极拳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地区的伊斯兰建筑艺术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长期相互影响的结晶,是伊斯兰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是以清真寺为主,体现出浓郁的东方建筑色彩。内蒙古地区清真寺建筑集中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多元文化及建筑艺术的交融使内蒙古地区清真寺建筑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班岭村龙氏宗祠是广州市黄埔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该处祠堂自始建清代后几无大修,建筑结构因周边建筑扰动及岁月久远等原因,已出现险情。本文将对龙氏宗祠现状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修缮建议。  相似文献   

20.
班岭村龙氏宗祠是广州市黄埔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该处祠堂自始建清代后几无大修,建筑结构因周边建筑扰动及岁月久远等原因,已出现险情。本文将对龙氏宗祠现状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修缮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