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昌黎民俗中,“三歌一影”可堪称翘楚、独占鳌头。“三歌一影”分别为“民歌”“秧歌”“吹歌”和“皮影戏”,是昌黎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民间艺人们的努力,“三歌一影”更是大展宏图,屡屡展现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其中,民歌、秧歌和皮影戏更是入选了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秧歌最初是农耕劳作时所唱之歌,后以民间农歌为基础,吸收地方小戏、舞蹈表演、角色装扮等元素,逐渐发展成为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舞蹈形式。"霍县秧歌"流行于霍州市大张、靳比、库拔、北杜比等村一带~([1]),风格独特,底蕴深厚,是山西临汾地区众多优秀的社火艺术项目之一。本文从表演形式、人物形象、演唱曲调等方面对霍县秧歌这一鲜为人知的民间艺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引起读者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关注、研究和重视,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正在桑植39个乡镇(场),马合口白族乡的民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聪慧英勇灵秀的马合口白族儿女用一首首民歌表达爱憎,传递信念。歌是民族的心声,更是民族文明的见证。走近桑植县马合口白族民歌,你会触摸到一个民族的心跳,会感知一个民族厚重的历史。其实,在马合口白族人心中,民歌不是用口唱的,是从心中哼出来的。一首首民歌反映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对祖先、对家园生生不息的思念。孔子曰:"礼崩乐坏。"在桑植、在马合口,正是一首首好的歌曲,彰显着桑植白族人乐  相似文献   

4.
嘹歌流行于广西平果、田东等县,用状语演唱,又称"欢嘹""欢了""欢溜"等。"欢"为歌,"嘹"为衬字,以歌中句尾常出现"嘹—"长音为其主要特征。在有关文献记载和文献资料中,对嘹歌的音乐文学(歌词)方面研究较多也较深入,而对其作为山歌存在的歌唱形式方面则论述较少,表现在声部形态和演唱形式等方面有模糊之处。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论述流行于平果县境内的嘹歌的歌唱形式及其所依托的民俗文化环境,并试图对嘹歌呈现的特殊性作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5.
正岭南人善歌,岭南民歌名闻天下。屈大均《广东新语》有"粤俗好歌"的记载,并说古时的广东人,凡有喜庆事,必唱歌以助兴。岭南民歌,情辞并茂,缠绵动人,种类繁多。其中有影响的是广州方言地区的民歌和客家山歌两种。广州方言地区民歌,可分为粤讴、摸鱼歌、汤水歌、咸水歌、龙舟、南音等数种。歌词多是反映男女爱情,如"妹相思,不作风流待几  相似文献   

6.
王娟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37-138
嘹歌流行于广西平果、田东等县,用状语演唱,又称"欢嘹""欢了""欢溜"等."欢"为歌,"嘹"为衬字,以歌中句尾常出现"嘹—"长音为其主要特征.在有关文献记载和文献资料中,对嘹歌的音乐文学(歌词)方面研究较多也较深入,而对其作为山歌存在的歌唱形式方面则论述较少,表现在声部形态和演唱形式等方面有模糊之处.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论述流行于平果县境内的嘹歌的歌唱形式及其所依托的民俗文化环境,并试图对嘹歌呈现的特殊性作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如蒙古族的“牧歌”、 回族的“花儿”、朝鲜族的“舞歌”、赫哲族的“船歌”、高山族的“杵歌”、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等。而瑶族,更是“歌的使者”,瑶山是“歌的海洋 近日,在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中国瑶族第一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笔者有幸采访了该县三代瑶歌手盘  相似文献   

8.
成舸  向晓玲 《民族论坛》2014,(4):F0004-F0004
正4月2日,农历三月初三,数万名苗、土家、汉等各族同胞,齐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梁家潭乡芭蕉坪村,参加民族传统佳节"三月三"活动。数百名男女歌手从四面八方赶来歌场对歌、赛歌,并举行"拦门酒""团圆苗鼓""千人跳香舞"等节目,山歌应和着青山绿水,令人醉倒苗乡。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原生态已经变得如此稀缺珍贵,以致它成为21世纪的主要开发资源.2003年8月,由杰出舞蹈家杨丽萍在昆明推出的《云南映像》,乃是中国文化生长的一个重大契机,因为正是她率先提出了"原生态歌舞集"的理念.次年8月,山西左权举行的"全国民歌南北擂台赛",也在音乐领域引入"原生态"一词.随后,文化部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制订和实施抢救性文化挖掘计划.2005年南宁国际民歌节,原生态民歌再度引人注目.今年央视举办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增设原生态组比赛,而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更是高举"原生态民歌"的旗帜,成为媒体竞相追踪的焦点.经过三年的培育,"原生态"已成为最热烈的文化时尚.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如蒙古族的“牧歌”、 回族的“花儿”、朝鲜族的“舞歌”、赫哲族的“船歌”、高山族的“杵歌”、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等。而瑶族,更是“歌的使者”,瑶山是“歌的海洋 近日,在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中国瑶族第一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笔者有幸采访了该县三代瑶歌手盘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渠道及大众娱乐需求的改变,腾冲皮影戏的受众越来越少,同时从事皮影戏表演的艺人也出现"老龄化"的趋势,腾冲皮影戏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边缘化"的危机。本文立足于腾冲皮影戏的发展与传承困境,从大众娱乐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索腾冲皮影戏的数字影像化发展路径,并从题材、造型、声音三个维度找到新媒体语境下腾冲皮影戏发展与传承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皮影戏是一种将造型艺术和戏曲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由于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全国南北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只有了解了形成这种差异和其内在文化的历史原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皮影戏所承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以湖南湘潭纸影戏和河北唐山皮影戏为切入点,分析比较南北方皮影戏的影偶造型特征、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探讨其形成原因。地方影子戏的形成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形态和情感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满族民歌     
一探讨满族民歌之源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一方面现有民歌史料有限,另一方面年代久远,许多满族古歌已经失传.从现有的各类满族民歌来看,萨满教神歌是一种年代久远的满族民歌样式.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满族早期民歌的某些特征,是我们研究满族古歌,探求满族民歌之源的极好材料. 萨满教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它的基本内容是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满族及其先人对萨满教的信仰是由来以久的.从先秦到清代,他们虽然历世几  相似文献   

14.
皮影戏是一种将造型艺术和戏曲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由于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全国南北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只有了解了形成这种差异和其内在文化的历史原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皮影戏所承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以湖南湘潭纸影戏和河北唐山皮影戏为切入点,分析比较南北方皮影戏的影偶造型特征、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探讨其形成原因.地方影子戏的形成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形态和情感方式.  相似文献   

15.
麻柳溪村是湖北省唯一的羌族行政村、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农业(茶叶)示范基地,也是远近闻名的民歌村,村民人人是歌手,个个是舞者,年龄最大的歌手已近百岁,就连两三岁娃娃也会唱民歌。在这里,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进山对山歌,下田吼田歌,抬班喊抬工号子、艄公喊船工号子,抬陪嫁喊报靠歌,修房造屋"说福示"唱上梁歌,婚嫁时男方家唱《插花挂红调》、女方家唱哭嫁歌,筵席上  相似文献   

16.
"太谷秧歌"也称"祁太秧歌","晋中秧歌",是源于太谷的一种民间小戏,以其曲调优美、通俗易懂、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而流行于山西的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地,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本文主要写了从太谷秧歌中所表现的晋商文化与经济,分析了太谷秧歌的特点与对背景,以及太谷秧歌与晋商经济的关系,又浅谈了晋商文化与太谷秧歌关系让人们对太谷秧歌有一个认识,使更多的人了解太古秧歌。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常以唱山歌的方式交流思想,传情达意。其民族音乐文化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不仅仅是民歌器乐,还有多样的艺术形式,所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的保护传承工作仍然不能够满足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基本需要。本文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应问题为着手点,对其进行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越南哈尼族节日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扎勒特""苦扎扎""昂玛突"三大传统节日中的活动充分体现出越南哈尼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山神和水神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  相似文献   

19.
东干族是指19世纪移居到中亚地区的中国西北陕甘宁回民及其后裔,亦称中亚回族。他们在130年前远离祖国之时,将西北地区的"花儿"民歌也带到了中亚地区。在苏联集体农庄时代,"花儿"民歌曾盛行于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回族聚居农庄,其知名歌手至今健在。苏联时期的东干语文献中也收录有"花儿"民歌。中亚回族传承了中国西北回族唱"花儿"民歌的民俗文化。在海外回族中流传的"花儿"民歌资料,是中国"花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应加以研究、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孙静 《中国民族博览》2017,(16):111-112
唐山皮影、乐亭大鼓、评剧并称为"冀东三枝花".它们是唐山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其发源地为唐山乐亭县、滦县、滦南县一带.历经代代传承,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中,唐山皮影已经被正式确立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唐山皮影戏作为我国冀东的特色民俗文化,已经划过了一千多年的璀璨星河,深深地打上了这一区域的文化审美烙印.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因其雕刻材料选用驴皮,故又称"驴皮影儿".本文主要从非物质文化角度论述了唐山皮影的产生、制作工艺、演出用具、发展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