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大多数成语涉及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对其语境文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语境文化的研究,可以找出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汉语成语英译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个范畴,英汉语作为人类语言范畴中的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母语为汉语的习得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语言认知范畴原型由汉语向英语转变,因此,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习得者的英语习得效果受语言认知原型转变的影响,这种影响即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母语迁移表现在语言结构、文化语境和语言思维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格萨尔》的百年英译历程中,译本大都以节译、编译、创译的形式出现,科恩曼英译本独辟蹊径,采用藏英对照、以诗译诗的传统翻译方式,诗意地展现了《格萨尔》史诗的原本面貌,这是在时代呼唤之下出现的忠实于原作内容风格、展现原作精神的全译本。挖掘科恩曼英译本的结构与内容、风格与特色,分析译者的文化语境处理和翻译倾向,对于我们结合当下民族志的深厚翻译理论、表演理论,打造《格萨尔》史诗英译的理想范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4.
刘向政 《民族论坛》2005,(12):50-51
英汉姓名产生于社会交际的需要,不仅是区分个体和群体的语言符号,而且能代表英汉民族在命名过程中思维、文化与心理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大量与姓名有关系的英汉成语、谚语等通过隐喻手段,唤起联想,反映民族语言、历史、地理、宗教、阶级状况、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体现民族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汉语无主句英译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英语隐喻性无灵主语句可为英译汉语无主句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汉语成语是蒙古族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成语教学是对蒙古族学生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让蒙古族学生认清汉语成语学习中的难点,为使他们正确运用汉语成语,对蒙古族学生使用汉语成语时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以期对汉语词汇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老舍先生是闻名的语言大师,在《骆驼祥子》一文中使用了很多切合语境的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是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沉淀。不同知识、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话语有不同的理解,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在互文性视角下考察译本中的成语典故翻译,从译文的忠实性、可读性两个方面分析译本翻译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8.
老舍先生是闻名的语言大师,在《骆驼祥子》一文中使用了很多切合语境的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是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沉淀。不同知识、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话语有不同的理解,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在互文性视角下考察译本中的成语典故翻译,从译文的忠实性、可读性两个方面分析译本翻译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文化外宣英译包括门户网站的国际化、旅游公示文本英译和文化典籍英译三个方面。做好五台山文化外宣英译需要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做好网站本地化,参照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做好公示文本英译,从五台山传志的疏解注释、文体特征、版本源流以及术语建设方面循序渐进地译出五台山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10.
姚腾 《中国民族博览》2017,(10):121-122
五台山文化外宣英译包括门户网站的国际化、旅游公示文本英译和文化典籍英译三个方面.做好五台山文化外宣英译需要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做好网站本地化,参照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做好公示文本英译,从五台山传志的疏解注释、文体特征、版本源流以及术语建设方面循序渐进地译出五台山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11.
论文简要阐述了汉语语境中民族概念的复杂状况及其原因,认为将英文中不同"民族"概念划分为文化民族和政治民族是解决这种混乱状况的办法.文化民族是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政治民族是近代以来在各种经济、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下的人为的产物.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根植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镜子;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是民族历史的映射.汉语和俄语成语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可以折射出两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壮族史诗<麽经布洛陀>英译与研究"(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并就其翻译的策略提出若干建议.文章指出,中国典籍英译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麽经布洛陀>(又称<布洛陀经诗>)等壮族典籍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英译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壮举.它翻开了壮族典籍以至中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典籍英译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将摸索出壮族典籍英译的规律,以指导壮族典籍的整理和翻译活动.基于对史诗的审度,文章还对经诗的翻译提出了"以诗译诗,打造精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汉藏语言同属一个语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特点。作为语言艺术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成语,由于民族间长期文化交流和互相影响,又有某些共同之处。藏语成语,含蕴丰富,具体生动,笔者就藏语成语的结构形式等方面,跟汉语成语作了一些比较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5.
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读者反映视角来探讨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在翻译中的关系,并从读者的可接受性程度来研究汉语成语翻译的策略选择,力求在读者可理解的前提下,实现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的最大融合,最大限度地解决汉语成语翻译中有关文化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潘震 《民族论坛》2010,(8):54-55
古诗英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一种认知行为。在翻译过程中,较为成功的译文必然是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具有一致或相似的"喻体共知性",即要衡量汉语隐喻中的喻体意象、内涵、功能是否已在英语译文中保持下来,发挥着与在汉语中同样的作用。可以说,力求中文认知域的意象与英译文认知域所体现的意象基本相同,是我们翻译隐喻的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天人关系哲学思想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洋 《民族论坛》2009,(2):58-59
汉语成语是汉语语言符号中最经济、最有效的符号,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天人关系哲学思想对汉语成语的深刻影响,旨在将中国哲学思想的相关内容引入成语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成语的意蕴,进而提高汉语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汉语在翻译成英语过程中的迁移作用在词语、语法、习语、成语和谚语等很多方面有正负二个方面的影响,正向迁移有正面的推进作用,负向迁移有负面的阻碍和制约作用。所以,英语教学应当运用科学方法,要特别重视语言基本技能培训,切实运用正向迁移作用,还要尤其重视英汉语言文化不同的讲授,从不规避负迁移造成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冗余信息的处理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翻译领域对冗余信息处理的研究较多繁多,成果丰硕,但研究多集中于顺译,而很少有学者关注回译过程中的冗余信息处理。本文在语言顺应论的指导下,从语言的形式与语义负载角度分析原文、顺译文及回译文三者间的冗余度变化,并提出汉学回译中冗余平衡的翻译策略:顺应语言使用习惯,调整形式传输负载;顺应读者的文化语境,调整语义传输负载。  相似文献   

20.
运用阐释学、语用学的有关理论,结合民族、宗教文献汉译英中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在翻译的过程中建立历史语境意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