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李婧 《中国民族博览》2016,(16):194-195
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自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许多欧美国家的生态化进程早早开始,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发展并不完善还需要生态再生;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化进程比较迟缓,需要实现生态跨越式发展.而对于中国而言,不但需要生态再造,更需要生态跨越式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喜地看到,我国农业生态园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农业生态园的兴起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空间,吸引许多城市市民来到农村旅游、劳动甚至定居,而且还通过农业生态园提供的参与性、知识性的农事活动和科普活动扩大游客的知识视野,既提高了旅游品位,也缓解了城市旅游拥挤状况.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园的景观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在满足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农业生态景观,优化农业旅游资源,创建具有农耕文化的特色景观,从而达到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需要工作人员把握三个要点,首先需要帮助游客在旅游过程满足"求知、求新、求奇、求乐"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其次对于部分文化水平较高或旅游经验较为丰富的游客,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规划,帮助游客对"宗教信仰""民俗文化""艺术艺术""制度思想""高新科技"等非物质文化景观蕴藏文化内核和精神述求进行深度理解,最后需要根据景观特点来开发文化区背后蕴藏的文化精神,打造具有人文主义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3.
红色旅游是我国独有的概念,其意为围绕着红色文化而展开的旅游活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但会给当地带来旅游收入,还可以培养游客的爱国情操、文化自信。如何挖掘地方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带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旅游体验?是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游客感知视角,以湖南省桂东县为切入点,分析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推进红色文化旅游起到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造包含民族文化观念的最优化决策模型分析发现,旅游通过两种方式导致梯田景观发生变迁,一是旅游与梯田农业争夺资源,导致梯田资源投入不足,梯田耕种方式被迫发生变迁。二是旅游破坏了传统民族文化观念,导致梯田景观维护和发展的机制遭到破坏。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源供给,适当限制游客数量,减少旅游资源过度消耗,能够减轻旅游对梯田农业资源的争夺,理顺分配机制能够减轻旅游对维系梯田景观的生态文化的冲击,从而促进梯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农协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协制度是日本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独创的一套别具特色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它是日本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有力推动因素。我国目前“三农”领域的问题越来越多,矛盾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已是久治不愈的“顽疾”,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瓶颈”。而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严重滞后,无法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应该充分借鉴日本农协制度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郑美琴 《民族论坛》2003,(11):58-59
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国有经济、城市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格局。发展到今天的我国乡镇企业,早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支柱。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由此看来,当前及今后时期乡镇企业将继续担当很重要的角色,发挥其更大的效能。但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在我国二元城乡结构没有显著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包括其自身在内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才有利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一、乡镇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分析如果…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之初,湖南省作出了加快全省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及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三市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要从宏观上调整我省的经济与社会结构,提升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从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式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挑战。城市群一体化又称为大都市连绵带,指由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聚集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群体。城市群不仅指各城市在空间上的连续分布,还包括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存在着比群外城市之…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景观中,色彩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又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对城市色彩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中,随处都可以看到色彩,但是,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城市中的色彩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城市景观色彩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不合理的规划使其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因为各个地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历史联系在逐渐地减弱或者消失,景观色彩开始向着一致化的方向发展。城市的景观有自身的特点,要求色彩和优美的结合,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9.
吴琼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93-194
在城市景观中,色彩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又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对城市色彩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中,随处都可以看到色彩,但是,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城市中的色彩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城市景观色彩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不合理的规划使其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因为各个地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历史联系在逐渐地减弱或者消失,景观色彩开始向着一致化的方向发展.城市的景观有自身的特点,要求色彩和优美的结合,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0.
民族特色村寨是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反映着我国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是活的"博物馆"。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将民族特色村寨中的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呈现给游客,一方面满足了游客求异的心理,另一方面给民族村寨带来了不错的发展。本文就石桥坪村在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过程中取得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乐 《中国民族博览》2022,(15):135-137+166
在城市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城市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形象转变,利用城市宣传语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文化、旅游等综合性体验感,凸显城市主题,提高城市形象。因此,本文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对城市形象宣传语的英译进行探究,通过解释学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含义,提出当前城市形象宣传语英译存在的问题,明晰城市形象宣传语英译质量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文化的软实力建设。运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方式,以语言维转换、文化维转换、交际维转换为依托,对城市形象的宣传语英译进行引导,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化城市氛围,能够提高塑造城市景观的能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以期对我国城市形象营造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温军 《中国藏学》2002,(1):3-12
通过分析高原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动因机理以及问题挑战 ,本文认为高原要保护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民族经济繁荣发展 ,应加快促进高原农业生产可持续建设、农业经济可持续建设、农业生态可持续建设 ,促使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向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即实现自给型、生存型、初级型、粗放型农业向生态化、产业化、特色化农业的转变 ,推动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和基本经济支撑,在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发展生态产业。本文以生态民族学理念为指导,分五个部分先后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探讨了该区域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破解现存约束的制度创新途径,最后总结了几点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重要启示和结论,为我国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最终实现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鼓楼作为侗族三大标志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蕴涵着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集体记忆。侗族鼓楼不仅拥有极高的建筑学价值,而且在侗族乡村社会中还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大众旅游及民族旅游的兴起,旅游的经济功能在民族地区开始受到重视,侗族鼓楼逐渐成为展示侗族文化的景观。本文基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的田野调查,试图探讨在旅游视域下,侗族鼓楼的社会表征产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其在游客的不断涌入下,其又如何进行空间的再生产?为在旅游视域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提供理论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不断增长,汽车已经进入百姓家庭,自驾车旅游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在全国处于繁荣态势。而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因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后开发效应"等优势,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自驾车旅游者前往考察、观光和休闲度假。但随着自驾车旅游者的增多,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自驾车旅游市场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凉山州为例,通过调查了解凉山州自驾车游客的特征及其在凉山州的旅游体验和评价,并针对凉山州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旅游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同时服务于自驾车旅游爱好者。  相似文献   

16.
李胜杰 《民族学刊》2018,9(4):33-38, 104-107
在政府行为和经济政策双重力量作用下,西江苗寨的乡村旅游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给村民带来可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旅游景观的人为塑造与村民传统互动方式产生对抗,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村民日常生存方式前台化,传统的禁忌伦理难以执行,各类噪音对村民生活造成干扰等。针对上述问题,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提出三项对策:一是培育村民的文化自觉,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提高村民的跨文化交往能力;二是设置前台与后台的区域隔离,保护传统文化核心以及村民日常生存方式免受破坏和骚扰;三是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守住地方感吸引游客,留住乡愁圈住本地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苏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其旅游纪念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苏州旅游纪念品中,尤以丝绸类纪念品最具苏州特色。苏州丝绸旅游纪念品的类型包括服装、服饰配件、装饰品等;而花卉、马具和传统纹样等是构成苏州旅游纪念品的主要题材。苏州旅游纪念品作为连接游客和苏州城市的重要纽带,其设计效果和产品质量是影响当地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有鉴于此,文章主要针对苏州丝绸旅游纪念品的类型和发展策略进行浅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湘西自治州的旅游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湘西旅游产业,促进整个湘西的经济发展,笔者通过对湘西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湘西旅游开发必须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按照神秘湘西游的形象定位,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一、打造“神秘湘西”的文化旅游品牌准确的形象定位是树立品牌的关键。近年来,湘西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让人欣慰,但是欣慰之余我们不能忽略一些来自游客的诸如“不到南方长城真遗憾,到了南方长城更遗憾”之类的负面反映,这…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之一。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活化载体,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要聚焦于产业生命说和社会治理说,前者注重产业生态化治理实现与自然系统的和谐共处;后者提倡多主体、多部门协作实现经济有序发展。本文综合以上两大学说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共生系统说,结合共生理论构建本文理论分析框架,选取贵州从江占里侗寨进行案例验证,共同促进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充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了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富集,景观、景点极具地域特色,一直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发展、完善、凝练及提升过程中,仍存在"旅长游短"等诸多问题;应在遵循旅游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探寻产业层面优化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