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锦是侗族的文化传承,蕴含了民族传统文化,反映了同族人民文化心理,展示了侗人民的智慧,是侗族民俗文化的载体,是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体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侗锦的历史出发,来描述侗锦传统图案的特色,结合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特征,来探讨侗锦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侗锦是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传统生活用品,是侗族服饰中具有标识性的符号。侗锦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图案丰富、民族特色鲜明,象征着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着种族繁衍与民族兴旺的美好期盼,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侗锦为例,着重分析侗锦图案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多元交融的特点,从族群之精神、民俗之载体、生活之愿景以及形式之语境四方面阐述其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侗锦是侗族织物中的精品,它融进了侗族妇女的心血和精力。侗锦图案多样,韵味深厚,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一、蕴含民族传统文化侗族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没有自己的文字进行记录,因此他们很多的历史传说、宗教故事等就通过侗族妇女们的手表现在侗锦上面。很多时候,侗族妇女都是把人们对历史、祖先、迁徙、故土、战争和信仰等的回忆和缅怀演绎成各种图案和符号编织在侗锦里。如通道播阳民间收藏的一幅帛锦,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神话史诗《金汉与黎妹》的故事。帛锦中,黎妹用竹竿挑起亡夫的布衣,去神鸟雁鹅村寻找亡夫,一路上趟过浑水河,越过高  相似文献   

4.
侗锦浅析     
<正> 侗锦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民族民间工艺中色彩斑澜、光艳照人的奇葩,它以其独自的风格和特色,不仅在国内久负盛誉,而且引起了民族学研究者们和海外人士的浓厚兴趣。是研究侗族历史、文化、习俗的实物资料。侗族集居在湘桂黔三省接壤之处的高寒山区,这里交通闭塞,生产落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生活方式古朴。一村寨中,识字男丁屈指可数,女童识字者难找一人,她们自七、八岁起,就学织绣、直到熟练地掌握生产侗锦的全过程。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延绵不断,真正达到了孺幼皆能的普及程度。侗锦的用料侗锦传统用料主要是自纺、自染的棉纱,麻线和自织的棉,麻布。点缀装饰的用料,一部分是就地取材,如苡米果(尿珠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通道侗族自治县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可谓喜事连连,公司侗锦产品在国内外各种展销展示会上大受青睐,订单飞来,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侗锦走向市场的成功,只是该县"非遗"项目产业化的一个缩影。通道原生态侗族文化享誉海内外,有侗族芦笙、侗锦织造技艺、侗戏、大戊梁歌会、侗族大歌等30多个项目被列  相似文献   

6.
侗锦艺术特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侗锦是侗族民间工艺中的精品 ,它以其独特的编织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的色彩、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成为我国著名的织锦之一。侗族妇女以织锦为载体 ,展示着她们聪明的才智和精湛的编织技巧 ,承载和演绎着本民族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 ,反映侗民族的观念形态、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以及避凶趋吉、消灾纳福和追求天、地、人和谐共存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太阳纹是侗族织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纹样,多数学者集中于对太阳纹样的独特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但对太阳纹样的来源问题却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侗锦太阳纹样意义的深度解读,分析其与八角星纹、卍字纹、五行八卦的隐含关系,进一步说明在形成侗族文化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太阳纹是侗族织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纹样,多数学者集中于对太阳纹样的独特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但对太阳纹样的来源问题却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侗锦太阳纹样意义的深度解读,分析其与八角星纹、卍字纹、五行八卦的隐含关系,进一步说明在形成侗族文化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正> 侗族的民间舞蹈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舞蹈艺术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侗族人民爱唱歌,也爱跳舞,所以,在侗乡有“饭养身,歌养心”,“耶求旺,舞助兴”之说。侗族民间舞蹈文化与侗族的其他艺术文化一样,是侗族人民为了再现自己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及满足人们对于美的爱好和追求而逐渐创造出来的艺术。它是侗族人民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其起源和发展,民间流传的几种主要舞蹈及其独特的风格,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地处湘桂黔交界地区的三省坡脚下,居住着近300万侗族人民,千百年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以侗族建筑、侗族歌舞、侗族服饰、侗族饮食为代表的文化现象。这里蕴藏着丰富灿烂的侗族文化,它既是侗族历史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侗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圣洁之地",更是侗族原生态旅游的一颗亮丽明珠。在侗乡,有寨必有鼓楼,有水必有福桥。尤以长廊式  相似文献   

11.
湖南是著名古代楚文化发祥地,历史悠久,湘水钟灵,人文毓秀。湖南又是多民族省份,土家、苗、侗、瑶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各具独特风格又绚丽多采。五十年代,土家锦、侗锦已名扬巴拿马国际博展会。湖南四锦:土家锦、侗锦、苗锦、瑶锦都因其图案制做丰姿万象,各有千秋在国内外享名载誉。而尤以土家锦的古朴粗犷为突出。湖南花恒县民族民间工艺厂土家锦产品的发展变化颇令人注目。该厂1970年成立时只生产少量机绣品,省内外几乎无人问津。不得不于1979年转产搞民间工艺,主要搞苗族刺绣和土家锦。亦因品种、图案花样单调,  相似文献   

12.
<正> 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是侗族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侗族风俗习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构成了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地域集中,语言相同,但因内部支系不同,表现在服饰上则呈现出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侗族服饰的分类、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探讨,进一步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带。侗族与壮、布依、水、仫佬、毛南等民族同源于古越人中的西瓯和骆越支系,历史上称为侗僚、峒僚或侗家苗。到建国前,侗族处于落后的的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在千百年来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侗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结构奇巧独特的建筑工艺,五彩斑斓的侗族刺绣,还有浩如烟海的侗族民歌、民间传说、故事歌谣和侗族舞蹈,戏剧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侗族大歌、琵琶歌及多耶舞,芦笙舞、侗戏等歌舞艺术,更是丰富多彩,瑰  相似文献   

14.
<正> 侗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了独特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侗族传统文化产生于封闭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必然是优劣并存,精华与糟粕混杂。我们知道,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商品经济对落后自然经济的取代,是先进生产方式对落后生产方式的改造、更新,是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遗产发现地:通道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播阳镇一带出产的侗锦在湘黔桂侗族地区很有名,这里的侗锦花色品种十分丰富,工艺也十分讲究。织锦这门古老的手艺,是一代代侗家女子灵巧的指尖传承下来的。纺织、刺绣,是侗家女从小就演练的功课,有道是"女看锦边,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图案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每一种民族图案都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艺术价值。民族图案通常会和一些艺术设计作品同时呈现,其立足于传统,体现着传统的美术精神和民间艺术。图案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体现着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的民族图案依然能够被创新和应用,并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侗族传统教育,指侗族民间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它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侗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研究侗族传统教育,不仅有利于弘扬侗族优秀的教育传统,而且对发展当前的民族教育事业,也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本文对解放前侗族传统教育相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区平甫公社俱乐部,自去年十一月建立以来,一直沿着健康的道路在发展。这个俱乐部的政治方向明确,善于运用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形式,开展各种小型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这对于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它深得当地侗族人民的热爱和支持,称它为“侗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对侗族文化的研究开始走向深入,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只是侧重于侗族文化的某些特质,对侗族文化的总体特点研究甚少。为了更好地认识侗族文化,研究揭示侗族文化的整体特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几年的学习,认为侗族传统文化是原始文化和封建文化的二元复合体。  相似文献   

20.
论侗族民间生态智慧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天生息在黔桂湘毗邻地区的侗族居民和汉族居民一样,都是以固定农田的水稻种植为生.然而,由于侗族所经历的历史过程与汉族迥然不同,所处生态环境也与汉族地区相去甚远,从而在侗族传统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存理念,并衍生出具有侗族特色的生态适应方式和举措.经过长期的磨合,侗族传统文化已经有效地实现了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有效地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