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艺术教育始于西方,随着中西方关系的不断发展,艺术交流对话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内媒体对于艺考报道趋于频繁,艺术教育更多地被国人知晓,艺术专业也就成为了学生争相申报的学科.但是,由于文化观念的区别,中国在艺术教育上与西方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在教育模式、体系与方法上不尽相同,中国艺术教育还是处于落后阶段.因此,必须通过研究来明确中外艺术教育的优缺点,在保持自身艺术教育特点及优势的同时,要加强对国外艺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研究,以此提升国内艺术教育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外艺术教育的相同之处,其次分析了中外艺术教育存在的差异,并提出教学方法合理融合的建议,仅供广大艺术教育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是在老一代中外人类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政治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并在本土学者研究实践下退步建构起来的.在秉承中国人类学者研究传统的同时,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学科关怀对象,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中国政治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实践,在基础理论、方法和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建设上,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尚存在较多问题,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当代艺术出现后,自由的艺术形式给美术界带来了一系列的现象和问题。因中国当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当代艺术有依附关系,使得中国当代美术不断向西方靠拢、学习西方当代艺术的模式,而这种新型的舶来的艺术与中国原有的艺术不能合拍,致使中国当代美术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排异反应和不良现象。再加上艺术的日益商业化,种种因素都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须去除这些阻碍艺术良性发展的隐患,并思考中国当代艺术应具有的中国特性,让中国当代艺术能脱离西方当代艺术的约束而自成一体,闪耀中国当代艺术自己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月份牌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招贴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招贴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月份牌在形成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民间木板年历画艺术为基础,借鉴西方招贴画、新艺术运动、装饰主义等西方艺术的若干因素,将西方元素与中国元素相融合,在人物形象、画面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月份牌的繁荣标志着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发展达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刘华 《民族学刊》2017,8(6):23-29, 102-103
本文从利奇与费孝通关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论辩出发,尝试性地分析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定义”性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注释”性特征对西方人类学与中国早期人类学的不同影响,认为中国早期人类学家即便曾采用西方人类学的某些研究方法或理论模式,由于在对待这门学科的前在立场及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在人类学的学科实践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即中国早期人类学家把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来重新注释、解释整体性观念下的“中国”——此“中国”并非仅仅是民族国家系列中“一国”的政治地理概念,它还包含着从自身历史与文明中承继而来的对生命及世界的整体性看法。  相似文献   

6.
意象性作为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理想的精华,而且展现着西方绘画在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意象性是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孕育下不断成长。它是一种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语言,在内涵上体现了东方文化精神,也体现了西方绘画的形式表达。本文将从构图、造型、色彩、笔法等四方面探寻意象性油画风景的审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当代舞台艺术家中,易立明是极具个性甚至特立独行的人物,他丰富的戏剧从业经历以及艺术成就引人瞩目。近年来他发起中外戏剧连线项目,以个人之力引入西方现代戏剧的上演和排演,同时积极地扶持中国本土原创戏剧,寻求中外戏剧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与对话,以多元身份参与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成为中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舞蹈艺术中,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之间有着鲜明差异性,两种舞蹈艺术成为中西方舞蹈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对两种舞蹈展开了对比分析,窥探出舞蹈艺术形式在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的风格特点,达到对两种舞蹈的深度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彩画自民国时期的上海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源于西方的水彩画——经东渡即与中国的文化艺术不断碰撞与融合,进而形成了新的面貌。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文化艺术悄然发生了变化,由此,当代中国的水彩画艺术也进入了个性化表达时期,中国的水彩画家们充分地解放思想、发散思维,从水彩画艺术的各个层面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中国魔术发展历史非常悠久,中国也是魔术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期中国将魔术称为幻术,也有人称其为变戏法。随着西方魔术元素的传入,中国魔术有了新的发展,但当下因过于重视西方魔术而忽略了中国传统魔术艺术,使得中国魔术艺术逐渐沦为复制类产品。为了实现中国魔术艺术的长远发展,应在传承传统魔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魔术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提高魔术表演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今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比较研究,而作为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体系而言,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和相似。本文通过中西方建筑文化之根源,分类介绍中西方的几大建筑类型,探讨我国在建筑室内文化上的特色与精华,并展望未来中国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的发展与探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外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运用中国服装元素的异同之处。全文分别从相似以及差异两个面进行阐述,并引入Shiatzy Chen、Vivienne Tam等著名服装品牌作为案例加以佐证,目的是通过这些世界著名服装品牌设计师运用中国元素的独到之处来揭示中西方服装设计师对中国元素使用的差异,以有助于我国服装设计师在作品设计中更好地汲取多元文化,以便让中国风尚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魅力。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中国民族习惯法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局限性,如论题选择的无命题化及参与观察方法的机械适用等。以西方法律人类学与历史法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对中国民族习惯法研究中的固有局限性予以揭示,并提出未来中国民族习惯法研究的可能进路。中国民族习惯法学研究中面临着理论与方法上的诸多挑战,虽然西方的法律人类学与历史法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熟的经验样本,但中国民族习惯法的研究还是离不开对于中国场域实践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外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运用中国服装元素的异同之处。全文分别从相似以及差异两个面进行阐述,并引入Shiatzy Chen、Vivienne Tam等著名服装品牌作为案例加以佐证,目的是通过这些世界著名服装品牌设计师运用中国元素的独到之处来揭示中西方服装设计师对中国元素使用的差异,以有助于我国服装设计师在作品设计中更好地汲取多元文化,以便让中国风尚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彩画自民国时期的上海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源于西方的水彩画——经东渡即与中国的文化艺术不断碰撞与融合,进而形成了新的面貌.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文化艺术悄然发生了变化,由此,当代中国的水彩画艺术也进入了个性化表达时期,中国的水彩画家们充分地解放思想、发散思维,从水彩画艺术的各个层面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中国正在崛起,同时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潮流下,中西方文化不断相互碰撞与相互影响。新古典主义不仅是对西方文化的继承,也揭示了现代气息。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也受到许多西方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影响。本文首先说明新古典主义的概念与特点,并分析了中国现代城市景观受到的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影响与在景观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西方音乐史学的理论定位一直对我国有深远的影响。在西方音乐艺术框架下,我国的音乐理论也在不断地完善,结合西方音乐的概念定位,向着特色化和民族性迈进以及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方音乐史的理论定位成为了我国音乐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伴随着西方音乐史,西方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等也成为了重要的学习因素。本文从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价值着手,对西方音乐精神和历史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对于音乐流派、著名音乐家身处的时代、创作的环境加以梳理,从而深刻地了解西方音乐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钢琴音乐作为源于西方的重要音乐形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早已形成其完善的教学体系,并在西方各国纷纷落地生根,发展出了丰富的钢琴流派。每一个辉煌的钢琴流派,无不基于其本民族的文化特性而成就不朽。我国近代才真正开始发展国内的钢琴艺术与钢琴教育,但是由于长时期的战乱、社会动荡,在建国以前一直处于模仿与摸索阶段。建国以后时至今日,钢琴音乐的民族化教育在国内虽还未完善,但却已是高校音乐教学发展的普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钢琴音乐作为源于西方的重要音乐形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早已形成其完善的教学体系,并在西方各国纷纷落地生根,发展出了丰富的钢琴流派。每一个辉煌的钢琴流派,无不基于其本民族的文化特性而成就不朽。我国近代才真正开始发展国内的钢琴艺术与钢琴教育,但是由于长时期的战乱、社会动荡,在建国以前一直处于模仿与摸索阶段。建国以后时至今日,钢琴音乐的民族化教育在国内虽还未完善,但却已是高校音乐教学发展的普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时间线索对中外《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历程进行概观性讨论。从蒙古语文本的发现到后来的翻译和评介,俄罗斯、蒙古国及其他地区的西方学者围绕《格萨尔》史诗开展了早期研究;1900年前后,在印度周边地区和我国藏族地区陆续发现的藏语文本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学界的持续性研究,一门具有现代学术理念的专门学科——"格萨尔学"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末期,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相继面世,进一步奠定了"格萨尔学"在国际人文学科中的学术地位。国内的格萨尔研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至1950年,这门学问也开始引起新中国政府与学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格萨尔学"中心已从西方学界逐步转移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