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民间文学作为民众寄托情感的载体而存在,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其处境岌岌可危,即便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仍面临传承空间萎缩、传承载体受到破坏、传承链断裂等困境。在步入非遗后时代,面对严峻的现实状况,亟待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民众的文化自觉性等举措开辟出一条民间文学传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学科的建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方学科forklore的结果。近一个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都介入民间文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之中 ,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时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学术研究范式 ,并对民间文学的教学以及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毋庸置疑 ,民间文学作为普通民众自在的知识体系和生存智慧 ,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的建构体。它一方面是民众自身基于文化地缘或亲族血缘关系上的传承变迁创新的自我建构 ,另一方面是研究者从学理层面上对其进行观察、思考、提问、书写的理性体系建构。在研究者看来 ,此二…  相似文献   

3.
对回族民间文学学科的界定历来都是许多学者讨论的重点,但从近20年来出版的回族文学、回族民间文学和回族文化学等著作来看,许多学科的学者对回族民间文学学科界定大都单纯地从本学科视角出发,得出的结论也就略显得不够全面.因此,回族民间文学不是单纯的某一学科的概念,它应是一个从民间文学学科本体出发的复合型概念,即含有民族的属性特征、民间文学的本体论特征、文学的审美属性特征和生活属性特征.因此,回族民间文学界定既要突出民族的属性特征,也要强调文学的民间状态和回族民众这一群体的集体口头创作和传承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呈现多元民族生活图景、彰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载体,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其以实体地域空间为核心的传承路径被不断消解与重构,面临新的发展瓶颈。动漫艺术与民间文学内在特质的契合,为其通过新媒介实现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可行路径。以时代视角开掘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的人文价值,以民俗传统底蕴丰厚动漫化的艺术空间,以民族文化认同建构动漫化的精神谱系,不仅可助推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在大众视野的再回归,还可通过动漫媒介将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以“民族文化IP”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新形态,促进其与生态发展、乡村康养、民俗文旅等地方经济的有机联动,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跨界融合,赋能新时代民族文旅产业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今后需要通过建成活态传承体系实现对其的充分合理保护。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民间文学活态传承问题的研究,本文建成了该工作体系的建设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成体系化的活态传承工作制度,以实现对于民族民间文学的成分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6.
民族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今后需要通过建成活态传承体系实现对其的充分合理保护。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民间文学活态传承问题的研究,本文建成了该工作体系的建设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成体系化的活态传承工作制度,以实现对于民族民间文学的成分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7.
藏族民间文学中的民俗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虽是以文学的形式而存在、流传,而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俗事项,则是我们研究民俗学的可靠资料。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在人民大众中的应用,本身也是一种民俗活动。藏族民间文学中的韵文部分,其中蕴含大量的民俗因素及其传承方式,对了解与研究藏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兵团军垦战士、职工群众在新疆屯垦戍边亦军亦农亦工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传承和享用的民间文学精神食粮,是兵团人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的真实体验和价值追求,是兵团人凸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和生动写照。本文在研读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其在新疆屯垦戍边生活中的地位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贡献;进而探讨其在屯垦戍边生活中的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作用。通过对兵团民间文学活教材的认识分析,期冀为兵团非遗保护传承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朱命爱  薛洁 《民族论坛》2013,(5X):61-65
兵团军垦战士、职工群众在新疆屯垦戍边亦军亦农亦工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传承和享用的民间文学精神食粮,是兵团人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的真实体验和价值追求,是兵团人凸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和生动写照。本文在研读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其在新疆屯垦戍边生活中的地位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贡献;进而探讨其在屯垦戍边生活中的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作用。通过对兵团民间文学活教材的认识分析,期冀为兵团非遗保护传承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民歌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普通民众思想、感情、信仰等内在思维内容以及社会变化、地方风俗等外在现实情况的重要载体。鄂尔多斯民歌种类丰富、数量较多,更重要的是它的传承保护做得很好,传统曲目、反映地方风情的曲目在民间广受喜爱、充满活力,所以通过考查鄂尔多斯民歌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清末以至于近代以来地区婚恋风俗中的一些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普通民众思想、感情、信仰等内在思维内容以及社会变化、地方风俗等外在现实情况的重要载体.鄂尔多斯民歌种类丰富、数量较多,更重要的是它的传承保护做得很好,传统曲目、反映地方风情的曲目在民间广受喜爱、充满活力,所以通过考查鄂尔多斯民歌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清末以至于近代以来地区婚恋风俗中的一些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庙会作为民众公共生活的载体,在村落价值荒漠化背景下研究其功能,有助于乡土社会秩序重建与村落伦理再塑.本文对庙会的功能进行归纳综述,包括宗教信仰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经济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又剖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庙会功能的侧重点.已有研究虽然对庙会的功能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但是深入聚焦分析本土情境下庙会的功能不足,尤其是对庙会的社会管理功能研究的较少.  相似文献   

13.
<正> 土家族传统文化丰富多采,表现在各个领域之中,而长期传承在劳动人民口中的民间文学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各民族的团结,曾发动有关部门对土家族的民间文学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查研究。 最先接触土家族民间文学的,是中央和湖南省土家族访问团。1956-1957年,中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宁波奉化区尚田镇、溪口镇的条宅、西邬、萧王庙等村的国遗项目布龙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指出传承与发展奉化布龙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民众健身热情,分析当前奉化布龙面临的模式问题、传承问题和发展方向问题等困境。提出传承与发展奉化布龙应推进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布龙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和非遗项目宣传与传承教育结合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打破传统文学史单纯依据历史文献的方法与模式,大胆求索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多种脉络与线索。对于民间文学史实,一方面在字里行间勾陈、疏证、辨析,一方面采用各种考古、文物材料,一方面结合作者所作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提出"语域"、"神话群"等概念和许多新说,着力宣扬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应和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作者更多地强调了民间文学口头文化环境的述说系统,强调民间文学在生活实物中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诗经·魏风·园有桃》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其实,民间歌谣不仅仅只是民众情感宣泄的窗口,同时,它也是民间思想、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通过民间歌谣,我们可以察民心、知得失、明兴替。从这种意义上说,民间歌谣与国家的盛衰、社会的治乱、文明的进退等重大问题是紧密相关的。民间歌谣成为社会发展的镜子,因而保护与传承民间歌谣既是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也是社会正轨而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传承推广壮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壮族各个分支族群,出版系列著作,从而达到重建壮族文化,增强壮族的文化自觉,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目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学者以及民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壮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辅相成,两者表现出高度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发现当前甘青两省的"花儿"传承在传承人、传承时间和传承空间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笔者针对其主要问题,就政府主导下如何保障民众参与权、保护整体文化生态、避免过度商业化、积极支持学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等方面提出个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民众对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关注不断提升。这也使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需要进行积极的改革调整,才能较好适应这些变化。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全面贯彻文化传承的相关元素,就可以显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先阐述了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当前困境,接着分析了文化传承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最后从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舞蹈教学方法、培育舞蹈创编能力、开展文娱实践活动、转变教学评价方式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文化传承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0.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当地的秧歌、茂腔、剪纸和八角鼓等艺术形式,起源于生活,扎根于民众,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秧歌和茂腔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和八角鼓等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地文化的载体,胶州方言在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上与普通话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其歇后语和谚语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性格特点和幽默感。本文在总结胶州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