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国家都存在很多谚语,这些谚语在人们日常语言习惯中常被用到,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其中不乏对于女性的相关谚语,本文选择中韩两国的有关女性的谚语进行研究,采取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女性美、女性地位两个大方面阐述了两者的差异,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由此引申出中韩女性文化之间的异同,希望对中韩两国的语言交流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避暑山庄和昌德宫是中韩两国造园巅峰时期的皇家典型离宫园林。本文以皇家离宫园林布局为切入点,从离宫选址、山水骨架、建筑、园路、植物五个方面对比中韩两国之间的造园异同,探讨两国离宫景观布局发展源流,推动中韩园林文化艺术的共同发展以及世界园林艺术文化交融研究。  相似文献   

3.
避暑山庄和昌德宫是中韩两国造园巅峰时期的皇家典型离宫园林。本文以皇家离宫园林布局为切入点,从离宫选址、山水骨架、建筑、园路、植物五个方面对比中韩两国之间的造园异同,探讨两国离宫景观布局发展源流,推动中韩园林文化艺术的共同发展以及世界园林艺术文化交融研究。  相似文献   

4.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行为,属于宗教经验和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产物。至今,舞蹈仍然是宗教仪式的主要手段。本文以中韩两国宗教仪式舞蹈为研究切入点,对两者之间的异同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语言就象一面镜子,反映了该国的文化,由于中日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不同,在谚语,成语中使用的动物也不同,它体现了中日两国的文化特质,一个是"海洋渔业文化"一个是"大陆畜牧文化".  相似文献   

6.
满语谚语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通过分析满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可知满语谚语的文化含义和翻译技巧。此外,满语谚语翻译的关键点在于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传达上,存在着保留或舍弃原语的两难选择。因此,译者不仅要通晓两种语言,还要提高对满汉语言、历史及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韩经贸合作浅析陈英陈明中韩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关系,双边经贸合作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中韩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为扩大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支配空间和合作余地。一、中韩经贸合作的意义进入90年代以来,韩国已成为东北...  相似文献   

8.
过去,在大家传统的印象中,隐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隐喻研究上升到了思维高度。中日的语言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反映了两国人民看待与认知事物的思维方式的异同。其中,“菊”作为随处可见的植物,在中日的语言体系中具有大量丰富的隐喻表达。通过分析“菊”在中日语言体系中的隐喻性表达,可以揭示出中日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及文化内涵,进而探究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刘颖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92-194
谚语是一种语言的精妙所在,它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谚语可以反映当地习俗、文化和思想观念,因此谚语是特定文化语境的产物。正因为谚语与当地文化有着重要联系,因此谚语就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因为文化存在差异,导致谚语也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尊重两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差异,利用丰富多元化的翻译方法来准确翻译,实现谚语翻译的信达雅。本文主要以中英谚语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谚语的产生与特点,并从价值观、地域环境、风俗习惯三方面分析了中英谚语的文化差异,并通过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兼用法和增补译法四种翻译方法来提高中英谚语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民族语言中色彩词的基本象征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色彩词的民族特性。蒙、日两种语言中的色彩词之文化内涵的异同,源自日本民族与蒙古族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而且,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道德信仰、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也使其色彩词表示出不同的语义。从"红、白、黑蓝"四种色彩词入手,分析蒙、日语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运用,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了两国色彩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谚语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谚语的本质、谚语的主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财富。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沉积与印记。本文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对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目的是让人们对傣族现存的或曾经存在过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人类珍贵的口头传统文化遗产,农业谚语是人类农业智慧的具体表现.壮、泰语农业谚语反映了壮泰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农业生活、农业结构、农耕技术和农耕习俗,折射了两个民族农耕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利用农业谚语解读壮泰民族的农耕文化特征及其内涵,是探究两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的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民间谚语的表象为题,阐述游牧民族的马和农耕民族的船在各自群体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分析二者的异同和特点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南北民族不同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4.
泰国历史上有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王国——兰纳王国。兰纳王国创造了泰国历史兰纳文化圈,对泰国北部经济、文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兰纳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并在泰国世上创下了辉煌的、独特的兰纳艺术文化,各类型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兰纳谚语作为兰纳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作者曾在泰国北部,兰纳地区生活、学习过一年,对兰纳谚语、习语有一定的接触,本文将从兰纳谚语、习语的历史由来、谚语习语的分类、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出兰纳谚语的特点。通过对兰纳谚语的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兰纳的社会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叶南  斯琦 《民族学刊》2017,8(2):71-76,119-121
嘉绒语是一种保留了古代藏语面貌的独特语言:复辅音极为丰富,复辅音可以在元音前也可在元音后(CCCVCCC),无书面语.嘉绒谚语以特定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族群的文化认同,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开始,嘉绒谚语的生存和传承环境逐渐丧失了土壤和空间,嘉绒谚语在年轻一代中也正处于这种状况.以笔者所调查的米亚罗为例,当地的青年人大部分人不会嘉绒话,这就意味着嘉绒话呈现出濒临消失的趋势.因此,用国际音标记录嘉绒谚语,研究嘉绒谚语的文化元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其他民族的谚语一样,维吾尔民间谚语也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意义,是维吾尔语言文化的精粹。其内容涉及维吾尔族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着维吾尔族的思想信仰和精神素质,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内涵。本文主要从民俗文化角度论述维吾尔民间谚语里所反映的民俗文化现象,以求交流。  相似文献   

17.
泰国历史上有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王国——兰纳王国.兰纳王国创造了泰国历史兰纳文化圈,对泰国北部经济、文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兰纳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并在泰国世上创下了辉煌的、独特的兰纳艺术文化,各类型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兰纳谚语作为兰纳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作者曾在泰国北部,兰纳地区生活、学习过一年,对兰纳谚语、习语有一定的接触,本文将从兰纳谚语、习语的历史由来、谚语习语的分类、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出兰纳谚语的特点.通过对兰纳谚语的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兰纳的社会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后,随着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更多的韩国人选择将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从中国的来华留学人数看,韩国位居第一位.在华韩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范围广泛又具有一定的特性.本文旨在对在华韩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存在的困境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李树新 《民族学刊》2021,12(2):41-51, 97
中华多民族谚语指的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或“一族多群”的谚语系统,它既是一个多元的结构,指称组成中华民族成员的众多民族的谚语形态,又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在一定数量基础上对中华谚语一体性和共通性的综合和概指。中华多民族谚语内容上具有经验性、哲理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形式上具有口语性、异变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使用功能上具有俗传性、权威性和教育性的特征。中华多民族谚语的传承与扩布,显示了其创作主体多元性与历史悠久性,其自身发展的辐射性与吸纳性以及调适性和变化性。中华多民族谚语具有文化认同价值和多民族共有精神的建构价值,潜沉在中华多民族谚语这一载体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品质和民族精神特性是推动中华文化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财富,是具有文化价值的“中国经验”。全方位开展中华多民族谚语的整理与研究,对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挥语言文化引领风尚使民族文化血脉薪火相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越南同属于多民族国家,两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源远流长的历史交往,决定了两国民族居民间的密切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变迁,中越跨境民族之间存在着异同,本文从称谓对比、语言划分和地理位置三方面对中越跨境民族之间的联系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总结中越同渊源民族以及民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