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篇小说《吗啡》是二十世纪俄罗斯白银时期著名作家米·布尔加科夫的早期作品,具有自传性质。小说中两位叙述者运用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布尔加科夫运用讽刺、象征等创作手法如实地记录了主人公对工作、生活、疾病、革命的思考和抉择。小说中富含大量的细节描写,但不拖沓冗长;语言简洁、生动、引人入胜——这一直是布尔加科夫固有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丹东地区的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张涛、于晓威和宋长江等作家的创作实绩为推动辽宁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何建立文学的地标,在历史与文化中寻找创作题材,这是目前丹东地区小说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薛燕 《中国民族博览》2022,(20):112-114+129
任何一个小说作家写小说都有属于自己的小说特色,陌生化文学语言是许多小说作者习惯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在英美小说中,陌生化文字的运用频率要更多一点。人们可以进一步发掘小说的更深层内涵,从而对小说创作者所传达的观念作出更加准确的评价。该文以《尤利西斯》为例,研究英美小说陌生性表达的特征,希望能够给予相关人士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与“海派”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现代和传统的胶着和碰撞。施蛰存常通过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手法及其所提供的语汇,将古代志怪小说转化为中国形态的超现实主义小说。这一现代志怪小说中空间的文化来源和六朝志怪小说密不可分。施蛰存一方面吸取了六朝志怪小说中空间的运用,将乡村处理成殊境、将城市处理成为人稠广众的深层次想象空间;另一方面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的城乡二元书写,以此寄托了他的乡土理想和他对现代知识分子自我存在的终极审美观照。以施蛰存为代表展现出当时“海派”作者对乡村、都市文化审美心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佐藤春夫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唯美主义小说名家.他的文学作品中孤独感伤的情调、主人公清高的性格和归隐情绪深深打动了郁达夫,郁达夫的唯美主义小说创作无疑受到了佐藤春夫的影响.两人的唯美小说整体上都具有忧郁、孤独、颓废、感伤的世纪末情调;均有毫无掩饰的性暴露描写;均有对大自然的伟大赞美;均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但由于作家所受传统文化和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郁迭夫对佐藤春夫的唯美小说有了突破,他不像佐藤春夫用一种超然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切,而是在对祖国孱弱的感触下,深入现代人忧郁苦闷的内心世界,将笔锋指向罪恶的社会,赋予了作品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6.
老舍作品的艺术风格受到许多欧洲作家和流派的影响,其中康拉德任意切入的叙述方式、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狄更斯幽默诙谐讽刺的语言风格、近代俄国作家细腻精致的心理描写,都被老舍借鉴和运用过。老舍很好地将欧洲作家的创作风格与手法融入到自身的创作中,从而为作品的主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丰富了作品的表达内涵,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扎西达娃的创作以198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那么1985年以前的小说就是他的“早期创作”。扎西达娃的早期小说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就是他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由于扎西达娃具有很强的艺术开拓意识,他的早期小说中还具有其他一些艺术特色,如意识流、蒙太奇等,这为他后期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的无人可及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近代这一大的时代和政治、文化、文学背景,而其出现则使近代的文化和文学尤其是近代小说更有声色和内涵。本文拟以近代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小说)为背景,探讨梁启超在近代小说的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即他在发现了小说的同时又丢弃了小说)及对近代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姐妹>在他的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姐妹>的地位和创作背景入手,着重分析其主题,并对照乔伊斯后期的小说,旨在说明<姐妹>奠定了<都柏林人>的主题基调,成为乔氏小说创作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
一陆地是壮族作家中使小说创作发展成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壮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民歌民谣,壮族文人的文学创作则多是古体诗词和古文。本世纪初叶小说创作才成为壮族文学的一种样式,较早的小说家要算韦杰三。由于历史原因及作家本人生活环境和经历等因素的限制,韦杰三的小说创作还处于萌芽和尝试阶段。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面较为狭窄。除了反映“穷乡僻壤里小兄弟们的呼声与酸泪”外,较多地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作品仍然停留在  相似文献   

11.
张承志自创作长篇小说《金牧场》之后,进入了其创作道路上的转型期或过渡期,这一时期,他相继创作了三部中篇诗体小说,对小说创造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体现出了作家强烈的前卫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从魏晋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延至现当代小说,它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以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建构奠定了中国小说注重道德伦理教化的主体思维图式,由此促成了中国小说对文学功利性的热衷和偏执。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小说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近代化的粗浅疏理的过程中,详加论述其近代化的特点及其近代化演进的外部与内部动力,由此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提供一粗略的近代化草图。  相似文献   

13.
祖尔东·沙比尔在20世纪维吾尔文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维吾尔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奠基人,是维吾尔新时期小说创作发展的引领者,是让维吾尔文学登上世界文学殿堂的引路作家之一。笔者试图对祖尔东·沙比尔的中篇小说代表作《柏树叶》的人物形象塑造、谋篇布局、艺术结构以及语言锤炼、用语技巧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作论述。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4,(5):44-46
正在以小说为主体创作的作家中,蔡测海、张心平、黄光耀无疑是当今龙山作家群中最为重要的作家,可以称之为小说创作"龙山三剑客"。3位作家都是我所看好和敬重的作家。很遗憾,心平先生已经去世,我们不能祈求他写出新的作品。另外两位,测海先生虽年过花甲,但是创作精力不衰,应该还会推出新作与力作。我看好他的探索与创新,我更期待他内心的返璞归真。期待他在叙事文本阅读中,那些情节的结构编织更加超出湘西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从魏晋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延至现当代小说,它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以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建构奠定了中国小说注重道德伦理教化的主体思维图式,由此促成了中国小说对文学功利性的热衷和偏执。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小说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本文拟在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近代化的粗浅疏理的过程中,详加论述其近代化的特点及其近代化演进的外部与内部动力,由此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提供一粗略的近代化草图。  相似文献   

16.
姜敬爱创作的21篇小说中,以东北为背景的小说就有12篇。以1935年为基准,这12篇小说可以分为前期小说和后期小说。前期东北背景小说又可以分为对知识分子的否定和批判为主题的小说和农民生活和斗争为主题的小说。到了1930年代中后期,随着周围环境的恶化,姜敬爱的文学作品倾向也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和挫折感。在后期东北背景小说中,这种情绪主要通过社会主义者和他们家人的变化显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益希单增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1980~1984年,传统恪守期。创作题材及方法主要是革命现实主义,即突出阶级立场和文学对社会的真实反映。2、1985~1989年,沉寂探索期。其创作除在革命历史题材方面显得更加成熟外,也吸收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开始了在小说创作手法方面的初步探索。3、1990~1999年,多向新变期,亦可看作是其长篇小说创作的丰收期。在这一时期,益希单增除了继续着他写西藏人西藏事的现实主义创作之旅外,亦从多方面努力寻求着他创作困境的突围路径。4、2000年至今,再度回归期。其创作数量明显下降,创作风格进一步趋于平实,作品倾向于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言学认为转喻是修辞表达方式的一种;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广泛存在。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对转喻所作的理据分析,为转喻的理解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我们理解包含转喻的小说文本另辟蹊径。汪曾祺的小说创作跨越现当代并具有独特的风格,转喻在其创作手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汪曾祺小说文本中的转喻现象。  相似文献   

19.
神秘性是贾平凹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系统,它不但能增强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而且更能使小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贾平凹小说的神秘性思想来源广泛,包括童年经验、佛教教义、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各方面的影响.他在作品中成功运用夸张、变形等各种手段,将神秘主义与小说内容完美结合,使小说展现了极大的张力,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对现代文明的真诚追求.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言学认为转喻是修辞表达方式的一种;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广泛存在.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对转喻所作的理据分析,为转喻的理解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我们理解包含转喻的小说文本另辟蹊径.汪曾祺的小说创作跨越现当代并具有独特的风格,转喻在其创作手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汪曾祺小说文本中的转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