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齐放 《中国民族博览》2016,(14):179-180
工业化大生产促进了城市的兴起,但目前许多城市在建设之时,完全照搬照抄其他城市的建设面貌,忽视了自身地域文化的保留,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当前这种现象已经受到了重视,城市形象的设计必须要保留一定的地域文化,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的个性展示。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益阳是一个拥有丰富地域文化的古城,整理与分析益阳地域文化可以从"资江十景"、民间艺术与工艺品、文化名人、饮食文化、历史典故、科技人文六个方面来挖掘益阳的地域文化符号元素,概括出益阳地域文化符号中具有代表、内涵、形象、创新、韵味、立体等六个方面的特征,塑造益阳"崇文尚义、通达超越"的城市精神,促进益阳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生活方式沿袭着明代文化习俗,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基本完整保持着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和服饰特色,既保留了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贵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造就了屯堡聚落景观。本文将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景观作为案例开展研究,以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地域传统文化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以明日之城为发展目标,创造最大化的发展空间结构。打造以六盘水三线文化以及老城区特色文化为主要发展路线,明确老城区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并结合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在空间特征上的差异,重点对老城区域进行保护与传承,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改革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的转型发展新思路"明日之城"。  相似文献   

5.
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生活方式沿袭着明代文化习俗,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基本完整保持着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和服饰特色,既保留了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贵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造就了屯堡聚落景观.本文将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景观作为案例开展研究,以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是历史的积淀,是岁月的累积,是文化的支撑。伴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景观设计逐渐得到更新。但在城市景观设计同质化现象较为严峻的今天,真正地突出城市景观设计特色和个性化显得十分关键,也是一个城市得以绽放光彩的根本所在。基于此,要注重地域文化的融入和具体呈现,赋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全新的内涵,从而以景观设计的方式来达到地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地域传统文化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以明日之城为发展目标,创造最大化的发展空间结构.打造以六盘水三线文化以及老城区特色文化为主要发展路线,明确老城区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并结合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在空间特征上的差异,重点对老城区域进行保护与传承,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改革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的转型发展新思路"明日之城".  相似文献   

8.
地域传统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陈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地域传统文化元素的视野下进行公共陈设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时代意义。它既完善并开发了公共陈设的实用功能,又能展现城市记忆的延续、发展地域的民俗传统。本文主要阐述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地域文化元素的视野下对公共陈设中文化元素的追求及其意义进行探索,并以杭州为例分析研究了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陈设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与提升创新。  相似文献   

9.
回族话是回族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理的反映,它与伊斯兰教一起成为维系回族内部关系的纽带。南京回族话是南京回民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回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它既保留了先民母语的部分"底层"形式,又与其他地域回族的语言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浪潮中,一直扮演一个偏远的边疆地域角色,受大山阻隔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贵州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特征。正是由于贵州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贵州保持了最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黔文化现象。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东麓的喀斯特台地上,由于多种历史因素综合影响,六盘水地域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全球化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背景下,六盘水市的城镇化缺失应有的地域建筑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本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不自信、失真认知甚至漠视。发掘传承本地域建筑文化,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重塑本民族文化自信心、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应用和发扬本民族建筑文化,为缔造独特和唯一的城市文化品牌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化建设正在大力发展之中,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如今,中国大部分省份、地区正处于大修大建当中,这就对许多城乡原有的地域风貌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得当今社会城乡建筑基本趋于同质。"千城一面,万户同型"成为现代建筑的唯一特色,这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特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域性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从古至今延续在艺术领域中的信息和知识,其主要以实体建筑作为特有的符号、文字,传递一定的信息,它与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有关,其建筑特色影响和制约着当地人们的行为规范、思想模式、道德准则,以及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本文对比中国古今城市地域性建筑特征的变化,针对当下很多城市化建设中地域建筑特色不鲜明、文化特征不突出的现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现代化建筑当中,使其在城市建设的改造中保持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化建设正在大力发展之中,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如今,中国大部分省份、地区正处于大修大建当中,这就对许多城乡原有的地域风貌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得当今社会城乡建筑基本趋于同质。"千城一面,万户同型"成为现代建筑的唯一特色,这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特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域性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从古至今延续在艺术领域中的信息和知识,其主要以实体建筑作为特有的符号、文字,传递一定的信息,它与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有关,其建筑特色影响和制约着当地人们的行为规范、思想模式、道德准则,以及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本文对比中国古今城市地域性建筑特征的变化,针对当下很多城市化建设中地域建筑特色不鲜明、文化特征不突出的现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现代化建筑当中,使其在城市建设的改造中保持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浪潮中,一直扮演一个偏远的边疆地域角色,受大山阻隔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贵州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特征.正是由于贵州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贵州保持了最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黔文化现象.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东麓的喀斯特台地上,由于多种历史因素综合影响,六盘水地域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全球化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背景下,六盘水市的城镇化缺失应有的地域建筑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本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不自信、失真认知甚至漠视.发掘传承本地域建筑文化,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重塑本民族文化自信心、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应用和发扬本民族建筑文化,为缔造独特和唯一的城市文化品牌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渗透艺术文化是一件能够积极输出与传播艺术的一个手段。例如,在圣彼得堡的城市建设中,巧妙地运用地铁进行艺术宣传就是一种非常好传播手段。据其文化性、历史性、艺术性和商业性得到了很多与艺术管理相关的启发,且从艺术管理角度可见地铁文化对大众的文化传播、审美保留、文化传承作用。合理思考、创新思路是艺术管理活动的必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无锡是一个具有浓郁江南文化特色的重要的旅游城市,随着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的提出,无锡依据地域特色积极调整原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了一系列适宜现代城市环境的旅游景点。本文即以无锡影视文旅跨界融合的代表——"三国城""蠡湖中央公园"和"华莱坞影城"为例,探讨新地域主义及地方重塑观对无锡文旅融合发展思路的影响,并为旅游城市拓展文旅发展的格局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蕴含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工业化狂飚突进,城镇化稍嫌滞后,西部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而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集萃之地,如何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西部城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互动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文化与城市的关系及影响城市是文化的缩影,是文化集聚、传承和交流的载体。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反映人类智慧结晶的文化必然首先积集于城市。城市作为文化的聚焦点,以积聚、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为职责,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文化建筑、名…  相似文献   

17.
一座城市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该地区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浓郁的人文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同时是一座城市长期发展积淀的结果,并在无形中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将地域文化融入进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可促进提升城市认知度,展现城市精神内涵,提高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18.
陈丁漫 《民族学刊》2022,13(12):118-126, 158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甘孜藏族人口向双流迁移,藏舞由甘孜藏族铭记家乡的“地域性”文化实践,逐步发展为甘孜藏族“跨地域”的民族文化现象,并最终成为多民族共舞的城市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事务。藏舞的参与人员、舞姿、功能、内涵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在城市实现了在地化的发展。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历史文化条件、各民族主动交往的民族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与各族居民“文化合谋”的现实社会环境,共同建构起藏舞在地化发展的“文化生态壁龛”。新的藏舞是城市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成果,也是沟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实体,对于推动我国基层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及铸牢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乡村博物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村史馆"发展而来。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全国各地兴起了修建热潮。乡村博物馆是一种从地域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地域性博物馆,其主要职能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当地人民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感。本文结合安国镇的历史文化脉络,以平凉市安国镇的乡村博物馆建设实践为例,探讨了乡村博物馆如何发掘地域性文化,以期为全国各地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明清及民国时期甘青川滇汉藏连接地带藏族土司取汉姓现象进行了全面考察,在考察汉姓藏族土司的地域分布、历史流变及取得汉姓的多种方式基础上,分析了藏族土司取汉姓现象所包含的政治意蕴,指出在当时条件下藏族土司取汉姓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现象,也不简单代表藏族土司的"汉化"倾向,而主要是藏族土司效忠中央王朝的一种政治表达,是向中央王朝表达政治立场与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是政治因素大于文化因素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