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义项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语义连续统,而后阐述叫板的性质归属应为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进而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旧词新义词语和普通新词语进行区分.最后,文章立足于多种角度就旧词新义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语言调查所掌握材料和语言接触理论为依据,将分布于百越之地广西宾阳平话和壮语的"吃"类词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者的对应关系和联系。认为,壮语与汉语之间具有同源关系,但在语言分化以后则表现为接触关系;单个词的语音对应现象固然可以证明语言的接触现象,有词族对应的语言现象也并非全然都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特有的语流音变现象,普通话轻声词是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对数以千计的普通话轻声词进行梳理归类,定性分析普通话轻声词的韵律类型、构造类型、语意类型,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帮助人们多角度认识和学习普通话轻声词.  相似文献   

4.
史诗《格萨尔》中的色彩词与汉语相似,由于人们的隐喻认知,色彩词汇发生了引申,一词多义的现象。本文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分析了史诗中色彩词"白"的深刻意义,从人类对色彩词的认知进行探讨,解释了藏族的尚白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收集得到的268个越语语料词进行统计分析,从词性、语素结构关系和词义角度与汉语词汇作比较,发现越语双音节汉越词与现代汉语倒序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规律,并对其出现倒序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对拼贴艺术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作品分析废旧杂志材料在时尚拼贴艺术中的应用,一方面,先对"时尚"一词进行阐述,从中得出以时尚杂志作为作品的拼贴材料,再从杂志材料的材质、精神取向入手,对时尚杂志的色彩、图形和文字属性进行分析,挖掘杂志材料自身的美感及特性。另一方面,从材料和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将材料与拼贴手法相结合,探索以废旧杂志为材料,运用拼贴手法在实际作品中的多元化表现。在实际作品中发现,以旧杂志作为拼贴材料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丰富的画面效果,更能借助旧杂志本身所传达的废物利用的思想来宣泄作者自身的情感,将材料本身所携带的精神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相融合,能进一步冲击观看者的视觉与心灵。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现象比较普遍,以《南齐书》为例,对《汉语大词典》中首例过晚之词条进行了补充。补充的词要包括平存、应须等共21个。  相似文献   

8.
宋金出现了宋金人注宋金词(简称宋金词注)现象。宋金词注注释对象主要为东坡词、“学苏词”、美成词,相应分布在南宋初年、初中期和中晚期。宋金词注注释对象与时代思潮和词坛风会息息相关。宋金词注注释体例主要有注典故、注本事、词评等。宋金词注的注释目的主要侧重于文学欣赏,有探索作者本意、帮助读者审美、帮助作者填词等,学术性注释初露端倪。词学史上对宋金词注臧否不一,然其价值重大,既有文献价值,又蕴含词学批评思想,对后世的阅读和研究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邵阳南路话 (简称宝南话 )是汉语湘方言的一个土语 ,其中存在不少壮语成分。本文汇集笔者口头的宝南话中的部分混合词 (hybrid)———汉壮合璧词 ,这些混合词中的壮语词素 ,具有充分的“底层现象” ,可以说明邵阳南路地区原来是壮汉两族及其先民共同生活的地方 ,宝南话及其所属的汉语方言的形成 ,是这里的民族融合和汉语最终取代壮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对拼贴艺术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作品分析废旧杂志材料在时尚拼贴艺术中的应用,一方面,先对“时尚”一词进行阐述,从中得出以时尚杂志作为作品的拼贴材料,再从杂志材料的材质、精神取向入手,对时尚杂志的色彩、图形和文字属性进行分析,挖掘杂志材料自身的美感及特性。另一方面,从材料和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将材料与拼贴手法相结合,探索以废旧杂志为材料,运用拼贴手法在实际作品中的多元化表现。在实际作品中发现,以旧杂志作为拼贴材料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丰富的画面效果,更能借助旧杂志本身所传达的废物利用的思想来宣泄作者自身的情感,将材料本身所携带的精神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相融合,能进一步冲击观看者的视觉与心灵。  相似文献   

11.
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里经常见到表示白颜色的词和与此相关的说法。本文从民间文 学语句结构研究的视角,对鄂伦春族民间故事的白颜色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鄂伦春民间故 事中的这一现象与该民族长期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亲属称谓词是语言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广西沿海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历史传承性,同时自身也产生了变异。周边方言或外族语言的接触影响,移民的不同背景及特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作用,也使其语法、词汇系统表现出了多语成分的叠合共存现象。该地区的亲属称谓词饶有特色,加强调查研究,有利于汉语方言语言面貌及其演变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养病"一词为例,探讨这类"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存在的理论根据及其存在是应接受人民大众检验的,进而正确地引导学生对待这一类特殊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4.
由于汉字转写等现象的影响,一些复合词的书写字形看似不能分训或能分训而两字字义不能组合,致使我们误将它们认为是联绵词,因此我们在判断一个复音词是否联绵词时,得小心谨慎一些才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反映时代特点的新词、流行语。中日韩三国作为邻国,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在政治、文化、生活方面有很多共性。本文通过比较中日韩三国的社会现象及背景,分析在这种环境下各国产生的新词、流行语的文化内涵及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影子语言”是壮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时所创造的一种语言现象 ,具有从学理上加以研究的价值。其基本特征是 ,以双音词、三音词和四音词为变形单位 ,通过交换两个音节的韵母对“母语”加以变形。被变形的“母语”在交换两个音节韵母的同时 ,往往还在声、韵、调和声韵组合规则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壮族创造“影子语言”的方法可以推广运用到其它语种。本文以壮语和汉语普通话为例 ,对“影子语言”进行了初步的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一词多义现象中的隐喻思维特征,分析词义扩展的心理基础和意义特征。有助于学习者词汇意义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词汇生成能力,对语言教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在云南境内外各条商道上不绝于途,不少人还定居缅甸和泰国.缅族称云南回族为"潘塞"(旧译"潘泰"),掸族称之为"潘西".在国内,西双版纳傣族称回族为"帕西".海外学者对缅语"潘塞"一词的语源争议不休,众说纷纭.本文论述提出(一)"潘塞"、"潘西"和"帕西"原为印度、缅甸一带民间对穆斯林的泛称,尔后用以称呼云南回族,三者系同一名词,仅读音有微小差异;(二)三者均由中世纪以来印度民间称呼波斯人的"帕尔西"(Patsi)一词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9.
壮语是分类词强势型语言的代表,壮语分类词也因而备受关注,几十年来在汉语量词理论的观照下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多年来的研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研究成果也很难被语言类型学家所引用,这和壮语作为分类词强势型语言代表的身份极不相称。有鉴于此,壮语分类词研究亟需吸收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把壮语分类词放在整个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参照类型学的描写框架,借助分类词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把相关参项的表现形式与其它分类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壮语分类词的共性与殊相。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上 ,大多数人都对自身的“特殊性”和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宗教的一致性持积极见解。这种现象在东欧和原苏联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新部落主义》一文的作者———法国学者M·瓦尔泽尔认为 ,该地区的这种现象特别有趣 (同时也特别危险 )。“部落”(tribe)一词在俄文中没有很准确的对应词。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大致可把它翻译为“部落”(племя)、“氏族”(род) 、“父权制公社”(патриархальнаяобщина)等。不过 ,不管对译成什么 ,它们都是在强调类似社会结构的古老性和传统性。这种类型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