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是法国洛可可风格大发展的时期,伴随着中国和欧洲日益密切的交流,法国的洛可可风格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中国元素。本文将主要论述法国洛可可时代瓷器、建筑及装饰,以及绘画方面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2.
1771年的“土尔扈特大逃亡”,是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有许多著作对这一事件做了记述。但,卡尔梅克人返回准噶尔的历史、尤其是其返回准噶尔的原因、俄国与清帝国对“土尔扈特大逃亡”的政策以及土尔扈特人以后的命运等都没有得到阐述。这里,我们仅就手头资料来探讨“土尔扈特大逃亡”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法国绘画创作在19世纪可以说是异彩纷呈、革新不断。在19世纪之前已经产生了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后就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属于文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最早在18世纪德国作家席勒的作品中就有所体现,但是法国画家库贝尔是最早在美术领域体现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于19世纪40年代产生,直到19世纪末。本文首先说明了现实主义在美术领域中产生的原因,然后以19世纪法国三位现实主义经典画家为例分析解读其作品,希望人们对现实主义绘画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向具有一个更为具体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贵志浩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57-161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神话记忆是神话基因在文学上的发酵与神话密码的现代性重组,主要表现为神话重述、神话意象、神话思维等基本类型,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的道德内涵和悲剧性的诗性本质,为现当代作家的文学实践提供了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5.
前言藏族是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元、清两代,蒙古人顺从了藏族的宗教权威。面对这种权威,连清朝都稍逊一筹。当时,外界围绕西藏的政治活动,都是以宗教名义进行的。例如,1642年以后,蒙古和硕特部都拥有西藏宗主权,然而他们也是在保护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名义下取得王位的。为了利用达赖喇嘛的宗教权威,北亚各部展开了激烈争夺。18世纪初,在西藏贵族、清朝、青海和硕特、准噶尔等各种势力的夹缝中,达赖喇嘛的职位任人摆布。1705年,在清朝支持下,青海和硕特部拉藏汗废掉原达赖五世的摄政西藏贵族桑结嘉措所立达赖六世,而将自己的人选重新立为达赖六世。但这位活佛毫无人望。据当时在拉藏汗身边的噶举派喇嘛德济德利称:西藏最大教派格鲁派色拉、哲蚌、甘丹等三大寺喇嘛反应尤 相似文献
6.
肇始于迪尔凯姆学派的法国人类学在20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思想发展进程可概述如下:首先,马塞尔·莫斯和赫兹提出了二元分类思想;其后,列维-斯特劳斯在广泛吸收、综合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思想的基础上,以二元对立的认知结构为核心,建构了结构主义人类学.所有这些成果,对皮埃尔·布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类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成为欧洲大陆艺术的领导力量,这一时期的法国政治集权、经济繁荣、艺术家群体庞大、艺术创作热情高涨、受众参与覆盖范围广。理性主义作为统领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潮对艺术创作、艺术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以古典主义美学为主的美学观念在法国艺术家、哲学家、批评家中兴盛并受到推崇;其次,以法兰西学院为代表的力量执着于各门类艺术"规则"的制定,对当时的艺术家们产生极大的影响;最后,艺术批评活动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始独立,现代艺术批评家群体开始形成。这些活动促使法国艺术批评走在同时期其他国家前面,并引领艺术活动迎来下一个艺术繁荣期。 相似文献
8.
法国人类学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世界人类学发展过程中,社会学年鉴学派、结构学派等都曾对世界人类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经过百年曲折发,法国人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较完备、有自己特色的学科,在理论上有许多新创造、新突破和新建树,如今仍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世界人类学舞台上发挥着前沿作用,并占有重要地位,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特别是近20年,它的发展、研究规划更加明确,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人类学研究中,稳稳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它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当代发展尤其是理论创新和扩展研究思路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史载布鲁克巴第十六任德布王希达尔在第一次英布战争中败北,又遭政变之乱,无处立足,只好流亡西藏寻求庇护。然其赴藏之后落脚何处,有何作为,归宿如何,前人鲜有论及。本文利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藏历史档案,勾勒希达尔在藏活动的大致轨迹;并通过档案解读,揭示了在中国西藏与布鲁克巴的宗藩关系中,御侮、靖乱、册封、纳贡等责任义务关系的具体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0.
同英国一样,19世纪的法国也同中国藏族地区有相当的历史交往,藏族文化通过传教士、冒险家、旅行者、外交官、藏族文化研究者等不同职业的人得以在法国传递。到世界局势动荡的20世纪初,法国出现了一些与藏族文化相关的文学创作,自此藏族文化以象征性的形式进入到法国人的意识中,这是长期以来法国接受藏族文化的一个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法国人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张贺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5):4-6
刘勰和巴赫金都认为,"体裁"与"风格"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既不能脱离开体裁来谈论风格,也不能孤立地谈论体裁而不考虑到作品的整体风格.它们都是通过作品的整体语言组织而获得最终实现的.而作品的整体,则是由更小的语言组织体——"语体"组合而成.二人在承认作品风格的统一性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分歧.其原因在于文化历史根源和社会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19世纪中后期法国人旅藏游记文本为基点,以各文本均强调的“入藏路线”为引子,在19世纪中后期中法关系的历史背景下,论述了19世纪法国对藏族地区想象性的殖民意图。在较少的关于法国同中国藏族地区交往史的研究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提的 2 0世纪的壮族文学仅指壮族作家运用汉语言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从 2 0世纪初起 ,壮族作家就投身于中国社会大变革运动 ,拓宽了民族审美视野 ,广泛接触、研习、借鉴和吸收了先进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创作经验 ,用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为中华民族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使壮族文学成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政治互动的视野,对清代前期与格鲁派上层的政治互动进行多层面的研究,认为清朝对格鲁派的尊崇,显现了清朝统治者高超的政治洞见力、政策创制力和行政执行力.这为解决至今犹存的民族宗教问题,可提供诸多的历史启示与鉴借. 相似文献
15.
绘画作为一门具有多元风格的艺术,其具有本身独特的属性,就是以创作者的主体精神为导向,创作者的审美和思想内涵都会影响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对于客观物象进行主观形式的加工,最终在艺术上进行升华,并在意、象、法三个方面进行结合,就会达到主体与物象的高度统一。也正是因为主体的不同、大众审美趣味的不同,最终形成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多元风格。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上 ,大多数人都对自身的“特殊性”和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宗教的一致性持积极见解。这种现象在东欧和原苏联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新部落主义》一文的作者———法国学者M·瓦尔泽尔认为 ,该地区的这种现象特别有趣 (同时也特别危险 )。“部落”(tribe)一词在俄文中没有很准确的对应词。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大致可把它翻译为“部落”(племя)、“氏族”(род) 、“父权制公社”(патриархальнаяобщина)等。不过 ,不管对译成什么 ,它们都是在强调类似社会结构的古老性和传统性。这种类型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从钢琴学派演变的历史角度出发,法国钢琴学派的演变无疑是钢琴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法国钢琴学派的发展开始,延伸到代表人物,推及整个法国音乐.探索法国钢琴学派如何逐渐摆脱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在国际形势紧张的局面下不断的完善自我,创造属于它独特的魅力和辉煌. 相似文献
18.
马明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1997,(2)
针对21世纪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需求变化,阐述了图书馆必将以人类知识宝库和信息的交通要道而著称于世并肩负着全社会的信息中心和总咨询台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之路有三条:一是图书馆的社会化;二是国际化;三是网络化和自动。 相似文献
19.
17至19世纪是藏传佛教绘画的大发展时期,随着格鲁派在全藏区取得政教领袖地位,格鲁派寺院建设热潮空前高涨,大规模的寺院兴建和扩建给藏传佛教绘塑艺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由此进入一个全面繁兴的发展阶段.一时大师辈出,画风迥异,他们在前代画派风格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藏传佛教绘画演绎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本文对当时流行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艺术家进行了分析,从而大致梳理出17至19世纪藏传佛教绘画风格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明代四夷馆与朝鲜王朝司译院,在历史的当时,都是官方设立的译学机构,主要目的是培养翻译人才,翻译朝贡国家的往来文书.这两个机构的性质、任务相同,但学制、教学内容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